临床执业医师考点:糖类代谢(3)

 我来答
养生达人花花
2022-07-06 · TA获得超过26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5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1.1万
展开全部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糖类代谢

  (一)产生NADP,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如脂肪酸、固醇等。NADPH还可使谷胱甘肽维持还原态,维持红细胞还原性。

  (二)产生磷酸戊糖,参加核酸代谢

  (三)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从CO2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

  二、途径

  (一)氧化阶段:生成5-磷酸核酮糖,并产生NADPH

  1. 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并产生NADPH。是此途径的调控酶,催化不可逆反应,受NADPH反馈抑制。

  2. 被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酶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3. 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并产生NADPH。

  (二)分子重排,产生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

  1. 异构化,由磷酸戊糖异构酶催化为5-磷酸核糖,由磷酸戊糖差向酶催化为5-磷酸木酮糖。

  2. 转酮反应。5-磷酸木酮糖和5-磷酸核糖在转酮酶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7-磷酸景天庚酮糖。此酶也叫转酮醇酶,需TPP和镁离子,生成羟乙醛基TPP负离子中间物。

  3. 转醛反应。7-景天庚酮糖与3-磷酸甘油醛在转醛酶催化下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6-磷酸果糖,反应中酶分子的赖氨酸氨基与酮糖底物生成西弗碱中间物。

  4. 转酮反应。4-磷酸赤藓糖与5-磷酸木酮糖在转酮酶催化下生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

  5. 总反应为:

  3核糖-5-磷酸=2果糖-6-磷酸+甘油醛-3-磷酸

  如细胞中磷酸核糖过多,可以逆转反应,进入酵解。

  第五节 糖醛酸途径

  一、意义

  (一)解毒:肝脏中的糖醛酸有解毒作用,可与含羟基、巯基、羧基、氨基等基团的异物或药物结合,生成水溶性加成物,使其溶于水而排出。

  (二)生物合成:UDP-糖醛酸可用于合成粘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

  (三)合成维生素C,但灵长类不能。

  (四)形成木酮糖,可与磷酸戊糖途径相连。

  二、过程

  (一)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UDP-葡萄糖,再由NAD连接的脱氢酶催化,形成UDP-葡萄糖醛酸。

  (二)合成维生素C:UDP-葡萄糖醛酸经水解、还原、脱水,形成L-古洛糖酸内酯,再经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氧化成抗坏血酸。灵长类动物、豚鼠、印度果蝙蝠不能合成。

  (三)通过C5差向酶,形成UDP-艾杜糖醛酸。

  (四)L-古洛糖酸脱氢,再脱羧,生成L-木酮糖,然后与NADPH加氢生成木糖醇,还原NAD+生成木酮糖,与磷酸戊糖途径相连。

  第六节 糖的异生

  一、意义

  (一)将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以维持血糖恒定,满足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人体可供利用的糖仅150克,而且储量最大的肌糖原只供本身消耗,肝糖原不到12小时即全部耗尽,这时必需通过异生补充血糖,以满足脑和红细胞等对葡萄糖的需要。

  (二)将肌肉酵解产生的乳酸合成葡萄糖,供肌肉重新利用,即乳酸循环。

  二、途径

  基本是酵解的逆转,但有三步不同:

  (一)由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 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

  此酶存在于肝和肾脏的线粒体中,需生物素和镁离子。镁离子与ATP结合,提供能量,生成羧基生物素,再转给丙酮酸,形成草酰乙酸。此酶是别构酶,受乙酰辅酶A调控,缺乏乙酰辅酶A时无活性。ATP含量高可促进羧化。此反应联系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乙酰辅酶A可促进草酰乙酸合成,如ATP含量高则三羧酸循环被抑制,异生加快。

  2. 草酰乙酸过膜:异生在细胞质中进行,草酰乙酸要转化为苹果酸才能出线粒体膜,在细胞质中再氧化成草酰乙酸。这是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的,同时带出一个NADH。因为线粒体中还原辅酶多,NAD+/NADH在细胞质中是500-700,线粒体中是5-8。

  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催化草酰乙酸生成PEP。反应需GTP提供磷酰基,速度受草酰乙酸浓度和激素调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肝脏中的酶量,胰岛素相反。

  总反应为:

  丙酮酸+ATP+GTP+H2O=PEP+ADP+GDP+Pi+H+

  反应消耗2个高能键,比酵解更易进行。

  (二)果糖二磷酸酶催化果糖-1,6-二磷酸水解为果糖-6-磷酸。需镁离子。是别构酶,AMP强烈抑制酶活,平时抑制酶活50%。果糖2,6-二磷酸也抑制,ATP、柠檬酸和3-磷酸甘油酸可激活。

  (三)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需镁离子。此酶存在于肝脏,脑和肌肉没有。

  总反应为:

  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4H2O=葡萄糖+NAD+ +4ADP+2GDP+6Pi

  三、糖异生的前体

  (一)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如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

  (二)大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如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等,可转变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参加异生。

  (三)肌肉产生的乳酸,可通过乳酸循环(Cori循环)生成葡萄糖 。

  反刍动物胃中的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等,奇数碳脂肪酸可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参加异生。

  第七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一、分解代谢

  (一)糖原磷酸化酶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生成1-磷酸葡萄糖。到分支点前4个残基停止,生成极限糊精。可分解40%。有a,b两种形式,b为二聚体,磷酸化后生成有活性的a型四聚体。b也有一定活性,受AMP显著激活。

  (二)去分支酶:有两个活性中心,一个是转移酶,将3个残基转移到另一条链,留下以α-1,6键相连的分支点。另一个活性中心起脱支酶作用,水解分支点残基,生成游离葡萄糖。

  (三)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1-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经1,6-二磷酸葡萄糖中间物。

  (四)肝脏、肾脏、小肠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肌肉和脑没有,只能氧化供能。

  二、合成:与分解不同

  (一)在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作用下,1-磷酸葡萄糖生成UDP-葡萄糖,消耗一个UTP,生成焦磷酸

  (二)糖原合成酶将UDP-葡萄糖的糖基加在糖原引物的非还原端葡萄糖的C4羟基上。引物至少要有4个糖基,由引发蛋白和糖原起始合成酶合成,将UDP-葡萄糖加在引发蛋白的酪氨酸羟基上。糖原合成酶a磷酸化后活性降低,称为b,其活性依赖别构效应物6-磷酸葡萄糖激活。

  (三)分支酶合成支链。从至少11个残基的链上将非还原端7个残基转移到较内部的位置,形成1,6键分支。新的分支必需与原有糖链有4个残基的距离。分支可加快代谢速度,增加溶解度。

  三、衍生糖的合成

  (一)GDP-岩藻糖

  Glc→Glc-6-P→Fru-6-P→Man-6-P→Man-1-P→GDP-Man→GDP-岩藻糖

  (二)UDP-葡萄糖胺

  Fru-6-P→葡萄糖胺-6-P→NacG-6-P→NAcG-1-P→UDP-NacG

  (三)CMP-唾液酸

  UDP-NAcG→N-乙酰神经氨酸-9-磷酸→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CMP-唾液酸

  第八节 糖代谢的调节

  一、酵解的调节

  三个酶。通过能量与生物合成的原料调节。

  (一)磷酸果糖激酶是限速酶。其调节物有:

  1. ATP是底物,也是负调节物,可被AMP逆转。当细胞中能荷(ATP/AMP)高时,酶对6-磷酸果糖的亲和力降低。

  2. 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产物,其浓度增加表示生物合成的前体过剩,可加强ATP的抑制作用。

  3. 氢离子也有抑制作用,可防止乳酸过多引起血液酸中毒。

  4. 2,6-二磷酸果糖是别构活化剂,可增加对底物的亲和力。由磷酸果糖激酶2合成,在果糖二磷酸酶催化下水解成6-磷酸果糖。这两个酶称为前后酶或双功能酶,组成相同,其丝氨酸磷酸化后起磷酸酶作用,去磷酸则起激酶作用。

  (二)己糖激酶控制酵解的入口,因为6-磷酸葡萄糖的用处较多,参加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和糖原合成等,所以不是关键酶,由产物反馈抑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降低则6-磷酸葡萄糖积累,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三)丙酮酸激酶控制出口。

  1. 1,6-二磷酸果糖起活化作用,与磷酸果糖激酶协调,加速酵解。

  2. 丙酮酸转氨生成丙氨酸,别构抑制,表示生物合成过剩。

  3. 其三种同工酶调节不同,肝脏的L型同工酶受ATP别构抑制,且有可逆磷酸化。血糖低时被级联放大系统磷酸化,降低活性,而肌肉中的M型不受磷酸化调节,血糖低时也可酵解供能。A型介于两者之间。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