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展开全部
合肥未来应该是以巢湖为中心,向东向西发展,巢湖以北发展差不多了,围绕着环湖十二镇,把巢湖周围打造成人间天堂,以活水为美,让每个人都住在流水边,树林中,在流水中清澈见鱼草,让阳光沙滩蓝天再现,在环巢湖大道沿湖边打造环湖长亭,这样不管春夏秋冬,炎热,暴雨,可以在长亭中默默观赏,闲聊,喝茶,下棋,恋爱,享受着安静的人生,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合肥发展方向应该综合考量安徽省的发展方向!单纯的规划合肥只会让安徽省的发展方向出现问题,安徽省的布局应该是以芜湖、安庆为重工业区,皖南地区以生态 旅游 区为主。蚌埠为全省重要交通枢纽辐射全省,两淮以矿产资源为主开发配套产业链。所有的城市应按照城市原有的产业基础发展,不应该为了配合合肥发展而随意更改发展方向。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应重点发展 旅游 、商业、 娱乐 文化,打造成以 旅游 商业吸引人气, 娱乐 文化作为配套服务。作为省会应该有发展的侧重点,不应该全面开花,四周发展。这样会让所有的资源向合肥汇集但合肥短期内无法消化吸收,也会拖累整个安徽发展!
说实话,最近十几年,历届合肥政府都大力发展外围,外围一片空白好做文章,老城区拆迁成本太高,一直没人触碰旧城改造。外地有同学来,都不好意思往步行街长江路带,太丢合肥脸面了!县城标准,甚至连县城都不如。提到南京,有鼓楼新街口,提到上海,想到外滩南京路淮海路,提到长沙,有五四广场,提到重庆有解放碑,提到南昌,有八一广场,提到合肥,有什么?!让人首先想到的商业名片是哪里?!市中心或者商业中心在哪里?!好意思说是鼓楼四牌楼长江路嘛。合肥一味扩张,忽略了老城改造,忽略了城市商业名片打造,极大败笔!!合肥在发展,可是不要忘了,大家都在发展,不要老是纵向自己比较,也要横向比较一下,这样更容易意识到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合肥总是没有大城市的味道!体现在规划,城市建设,市民素质,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这些年进步很大,但更应看到差距和不足!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十多年里合肥多个区县将迎来真正的发展黄金期,近期合肥市5年规划经过修改,近期正式推出,从目前规划看,合肥目标是2020年GDP 1万亿!
合肥未来3大重点发展方向,分别是新站北、蜀山西北、滨湖东。合肥主城区,包括市辖区以及肥东县店埠镇、撮镇,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和长丰县双墩镇,是合肥国际化都市区的核心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承担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市区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区、合肥南站片区、淝河片区、大圩片区、三十岗片区、平板显示基地片区、少荃湖片区、大兴镇东北片区、空港片区、南岗片区、新西站片区、小庙片区等12个片区。保障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 科技 创新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学城、西部新城、卓越星城、科创大走廊等重大项目工程落地实施。
三县近城区重点开发建设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肥西南港片区、肥东城南、肥东商贸物流区、长丰北城湖西片区、长丰双凤拓展区等6个片区。
其实合肥是在近两年,刚开始在全中国的 财经 新闻上刷屏。
首先就是因为合肥近两年超高的房价,号称宇宙第一的房价。正好我来合肥的那年是合肥房价上涨的年,我可以了解到的就是合肥整体的消费能力被严重透支,超高的房价给外来人口带来的生活压力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整体的经济水平和工资水平都是处在比较弱的位置,很少能够吸引人才留下来,这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城市的常态。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严重,透支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老一代的合肥本地人,或者是提前进入合肥市的人掌握了相对大量的财富。对外来人口和人才的压榨是比较严重的。
合肥相当一部分的程度上是剥离了周边城市的资源,从而将合肥整体堆砌成为一个所谓的创新高地,大湖名城。但是你很难想象的这样一个类似于二线的城市,在一环或者二环之内还存在着大量的老旧建筑,包括农田。
其实说实话,合肥这种超高的房价,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是有严重的印象的,因为真正能够让人留下来的,是他的合理的工资水平,包括生活水平。
外来人才的生活压力过重,还有生活环境的不好,就是非常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这是为什么安徽的高校很多,但是能留下来的人才却很少。
作为一个创意创新性, 科技 型,为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城市,是不应该这样的。应该在规划之初就应该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的,合肥是发展的太着急了。
而且作为一个创新型, 科技 型的创新高地的城市,是不应该,整体人们的消费都是处在一个虚假的欺骗之中的。
所以合肥市应该在朝着 科技 型,未来型,创新型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完善其底层建设,真正的将人才留下来才是最主要的。
“十三五”时期,对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要求和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愿景,合肥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
——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中高端的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率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 社会 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努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高等级公路枢纽、航空门户枢纽、江淮航运中心等建设,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畅通人流物流渠道,为聚集国内外资源,促进枢纽型经济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筑牢基础。
——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推动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一批互联互通、基地型、服务型开放平台,扩大对外投资贸易规模,推进城市的国际化建设,完善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国生态文化 旅游 名城。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城湖共生、生态宜居的典范。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集成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整合周边生态 旅游 等资源,加快建设以大湖、温泉、湿地、名镇为特色的环巢湖国家 旅游 休闲区。
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的基础上,结合合肥经济 社会 发展实际,全市“十三五”经济 社会 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在提高创新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力争“两位数”,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6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840亿元;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万亿元。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累计招商引资2万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80亿美元。
——创新水平全国一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激发。全 社会 科技 研发投入R&D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为4:50:46。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年均增长11%。
——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达到50%。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0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域实力持续增强。水、电、气、热、公交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国际化都市区框架初步形成。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率先实现整市整体脱贫。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均衡化配置,医疗机构每千人床位数超过8.5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普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人均预期寿命和主要 健康 指标不断提高。
——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 主义思想广泛弘扬, 社会 文明风尚更加浓厚,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健康 素质明显提高,全 社会 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主体功能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上升。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巢湖水质总体保持地表Ⅳ类水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超过2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耗比重超过8%;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上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控目标。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平安合肥”持续深化,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突破,国际化及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追赶与引领同步,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城市,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领域,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多业态融合的思路,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 汽车 及新能源 汽车 、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 旅游 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我爱合肥,从小到大见证了这个城市的成长与发展。合肥一路走到今天,让全国刮目相看,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五大淡水湖巢湖,为合肥人民的饮水资源提供了保障,全国 社会 治安平安城,为合肥人民的安居乐业带来了安宁。合肥的物价水平比周边城市的要低得很多。购物,交通出行,餐饮, 娱乐 ,非常方便。小区配套,上学,就业,养老等让人们感到无忧无虑。至于房价居雨,恰恰证明了,想要涌入这个城市的外地人正是看好这个城市,而造成房价的提升。 合肥与安徽周边城相比,作为省会,必然有省会的优势所在,合肥今非夕比,合肥在原市委书记孙金龙同志大手笔的领导下,突飞猛进,超越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合肥的今天正在以快速的规划发展势头,吸引着更多的外地朋友进住。作为6o年代的我,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我相信,合肥的明天会更好。发展中的合肥,不排除会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但合肥人民会以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把合肥建设的更好,发展的更好,让更多的外地人终会有宾至如归的家的感觉。 // @QQ空间用户9181358: 你工资为什么没涨,我从3仟到涨到1万了。为什么?自己好好想想?…… // @一笑167589203: 我对合肥的感慨就是除了修路还是修路,政务区和滨湖房价都快飞了,周围的房价都彪到一万几千,为了买个房为了有个小家,都累趴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上涨,就是没有看见人员工资彪涨!人小老百姓情何以堪……
安徽合肥发展势头强劲,崛起近在咫尺
合肥经济总量已于去年突破七千亿元大关,处于西安同等档次,在中部仅次于武汉、长沙、郑州,作为后起之秀的合肥拥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非常不错。
不仅如此合肥还是长三角经济副中心、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教基地。
特别是综合科研中心的落户,在全国也仅有三家,未来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但整个合肥乃至安徽也有以下几点发展弊端:
安徽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几乎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仅如此,合肥还没有拿出像样的政策来“抢夺“人才,如武汉、西安留住人才的战略部署。
合肥虽然一直在快速发展,但还没有达到真正“领头羊”的标准,这也是人才流失的客观原因,没有真正的吸引力。
合肥这些年来发展的确迅猛,在网络上也被调侃为“霸都”,但对比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以及后面的长沙、郑州,发现合肥似乎总不够“霸气”具体体现在经济、城建、生态。
但不管怎么说,合肥发展潜力还是有的,只是现在距离标杆省会城市还有距离,在未来有希望与其并肩,有能力带动整个安徽发展。
合肥未来的方向就是戳破房产泡沫,回归其 科技 价值,但是只能限于老市区范围之内,什么肥东,肥西还有长丰都是不入流的,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城市跟人是一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合肥现在是新一线城市,GDP有望冲破万亿元。近十年来合肥发展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目前,合肥发展是东或西方向,我认为这两个方向,朝东还可以,起码靠近长三角发达地区,受到它们经济辐射。朝西我就不太懂了,有什么经济利益。
当下一切发展,前提是经济利益和发展前途。如果将朝西方向调整为朝南方向,我认为对合肥更有利。朝南濒临长江,黄金水道,人流物流都十分便捷。
上可以受武汉影响,下可以受南京、苏州、无锡影响,起码利大于弊。另外,还可以带动皖江城市群,实现皖江经济崛起。说实话,这么好的长江位置,没有发挥好,利用好,太可惜了。发展方向正确、科学,就是未来!
合肥发展方向应该综合考量安徽省的发展方向!单纯的规划合肥只会让安徽省的发展方向出现问题,安徽省的布局应该是以芜湖、安庆为重工业区,皖南地区以生态 旅游 区为主。蚌埠为全省重要交通枢纽辐射全省,两淮以矿产资源为主开发配套产业链。所有的城市应按照城市原有的产业基础发展,不应该为了配合合肥发展而随意更改发展方向。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应重点发展 旅游 、商业、 娱乐 文化,打造成以 旅游 商业吸引人气, 娱乐 文化作为配套服务。作为省会应该有发展的侧重点,不应该全面开花,四周发展。这样会让所有的资源向合肥汇集但合肥短期内无法消化吸收,也会拖累整个安徽发展!
说实话,最近十几年,历届合肥政府都大力发展外围,外围一片空白好做文章,老城区拆迁成本太高,一直没人触碰旧城改造。外地有同学来,都不好意思往步行街长江路带,太丢合肥脸面了!县城标准,甚至连县城都不如。提到南京,有鼓楼新街口,提到上海,想到外滩南京路淮海路,提到长沙,有五四广场,提到重庆有解放碑,提到南昌,有八一广场,提到合肥,有什么?!让人首先想到的商业名片是哪里?!市中心或者商业中心在哪里?!好意思说是鼓楼四牌楼长江路嘛。合肥一味扩张,忽略了老城改造,忽略了城市商业名片打造,极大败笔!!合肥在发展,可是不要忘了,大家都在发展,不要老是纵向自己比较,也要横向比较一下,这样更容易意识到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合肥总是没有大城市的味道!体现在规划,城市建设,市民素质,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这些年进步很大,但更应看到差距和不足!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十多年里合肥多个区县将迎来真正的发展黄金期,近期合肥市5年规划经过修改,近期正式推出,从目前规划看,合肥目标是2020年GDP 1万亿!
合肥未来3大重点发展方向,分别是新站北、蜀山西北、滨湖东。合肥主城区,包括市辖区以及肥东县店埠镇、撮镇,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和长丰县双墩镇,是合肥国际化都市区的核心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承担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市区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区、合肥南站片区、淝河片区、大圩片区、三十岗片区、平板显示基地片区、少荃湖片区、大兴镇东北片区、空港片区、南岗片区、新西站片区、小庙片区等12个片区。保障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 科技 创新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学城、西部新城、卓越星城、科创大走廊等重大项目工程落地实施。
三县近城区重点开发建设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肥西南港片区、肥东城南、肥东商贸物流区、长丰北城湖西片区、长丰双凤拓展区等6个片区。
其实合肥是在近两年,刚开始在全中国的 财经 新闻上刷屏。
首先就是因为合肥近两年超高的房价,号称宇宙第一的房价。正好我来合肥的那年是合肥房价上涨的年,我可以了解到的就是合肥整体的消费能力被严重透支,超高的房价给外来人口带来的生活压力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整体的经济水平和工资水平都是处在比较弱的位置,很少能够吸引人才留下来,这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城市的常态。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严重,透支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老一代的合肥本地人,或者是提前进入合肥市的人掌握了相对大量的财富。对外来人口和人才的压榨是比较严重的。
合肥相当一部分的程度上是剥离了周边城市的资源,从而将合肥整体堆砌成为一个所谓的创新高地,大湖名城。但是你很难想象的这样一个类似于二线的城市,在一环或者二环之内还存在着大量的老旧建筑,包括农田。
其实说实话,合肥这种超高的房价,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是有严重的印象的,因为真正能够让人留下来的,是他的合理的工资水平,包括生活水平。
外来人才的生活压力过重,还有生活环境的不好,就是非常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这是为什么安徽的高校很多,但是能留下来的人才却很少。
作为一个创意创新性, 科技 型,为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城市,是不应该这样的。应该在规划之初就应该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的,合肥是发展的太着急了。
而且作为一个创新型, 科技 型的创新高地的城市,是不应该,整体人们的消费都是处在一个虚假的欺骗之中的。
所以合肥市应该在朝着 科技 型,未来型,创新型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完善其底层建设,真正的将人才留下来才是最主要的。
“十三五”时期,对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要求和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愿景,合肥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
——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中高端的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率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 社会 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努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高等级公路枢纽、航空门户枢纽、江淮航运中心等建设,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畅通人流物流渠道,为聚集国内外资源,促进枢纽型经济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筑牢基础。
——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推动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一批互联互通、基地型、服务型开放平台,扩大对外投资贸易规模,推进城市的国际化建设,完善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国生态文化 旅游 名城。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城湖共生、生态宜居的典范。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集成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整合周边生态 旅游 等资源,加快建设以大湖、温泉、湿地、名镇为特色的环巢湖国家 旅游 休闲区。
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的基础上,结合合肥经济 社会 发展实际,全市“十三五”经济 社会 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在提高创新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力争“两位数”,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6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840亿元;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万亿元。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累计招商引资2万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80亿美元。
——创新水平全国一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激发。全 社会 科技 研发投入R&D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为4:50:46。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年均增长11%。
——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达到50%。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0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域实力持续增强。水、电、气、热、公交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国际化都市区框架初步形成。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率先实现整市整体脱贫。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均衡化配置,医疗机构每千人床位数超过8.5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普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人均预期寿命和主要 健康 指标不断提高。
——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 主义思想广泛弘扬, 社会 文明风尚更加浓厚,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健康 素质明显提高,全 社会 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主体功能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上升。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巢湖水质总体保持地表Ⅳ类水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超过2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耗比重超过8%;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上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控目标。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平安合肥”持续深化,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突破,国际化及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追赶与引领同步,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城市,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领域,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多业态融合的思路,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 汽车 及新能源 汽车 、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 旅游 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我爱合肥,从小到大见证了这个城市的成长与发展。合肥一路走到今天,让全国刮目相看,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五大淡水湖巢湖,为合肥人民的饮水资源提供了保障,全国 社会 治安平安城,为合肥人民的安居乐业带来了安宁。合肥的物价水平比周边城市的要低得很多。购物,交通出行,餐饮, 娱乐 ,非常方便。小区配套,上学,就业,养老等让人们感到无忧无虑。至于房价居雨,恰恰证明了,想要涌入这个城市的外地人正是看好这个城市,而造成房价的提升。 合肥与安徽周边城相比,作为省会,必然有省会的优势所在,合肥今非夕比,合肥在原市委书记孙金龙同志大手笔的领导下,突飞猛进,超越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合肥的今天正在以快速的规划发展势头,吸引着更多的外地朋友进住。作为6o年代的我,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我相信,合肥的明天会更好。发展中的合肥,不排除会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但合肥人民会以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把合肥建设的更好,发展的更好,让更多的外地人终会有宾至如归的家的感觉。 // @QQ空间用户9181358: 你工资为什么没涨,我从3仟到涨到1万了。为什么?自己好好想想?…… // @一笑167589203: 我对合肥的感慨就是除了修路还是修路,政务区和滨湖房价都快飞了,周围的房价都彪到一万几千,为了买个房为了有个小家,都累趴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上涨,就是没有看见人员工资彪涨!人小老百姓情何以堪……
安徽合肥发展势头强劲,崛起近在咫尺
合肥经济总量已于去年突破七千亿元大关,处于西安同等档次,在中部仅次于武汉、长沙、郑州,作为后起之秀的合肥拥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非常不错。
不仅如此合肥还是长三角经济副中心、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教基地。
特别是综合科研中心的落户,在全国也仅有三家,未来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但整个合肥乃至安徽也有以下几点发展弊端:
安徽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几乎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仅如此,合肥还没有拿出像样的政策来“抢夺“人才,如武汉、西安留住人才的战略部署。
合肥虽然一直在快速发展,但还没有达到真正“领头羊”的标准,这也是人才流失的客观原因,没有真正的吸引力。
合肥这些年来发展的确迅猛,在网络上也被调侃为“霸都”,但对比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以及后面的长沙、郑州,发现合肥似乎总不够“霸气”具体体现在经济、城建、生态。
但不管怎么说,合肥发展潜力还是有的,只是现在距离标杆省会城市还有距离,在未来有希望与其并肩,有能力带动整个安徽发展。
合肥未来的方向就是戳破房产泡沫,回归其 科技 价值,但是只能限于老市区范围之内,什么肥东,肥西还有长丰都是不入流的,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城市跟人是一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合肥现在是新一线城市,GDP有望冲破万亿元。近十年来合肥发展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目前,合肥发展是东或西方向,我认为这两个方向,朝东还可以,起码靠近长三角发达地区,受到它们经济辐射。朝西我就不太懂了,有什么经济利益。
当下一切发展,前提是经济利益和发展前途。如果将朝西方向调整为朝南方向,我认为对合肥更有利。朝南濒临长江,黄金水道,人流物流都十分便捷。
上可以受武汉影响,下可以受南京、苏州、无锡影响,起码利大于弊。另外,还可以带动皖江城市群,实现皖江经济崛起。说实话,这么好的长江位置,没有发挥好,利用好,太可惜了。发展方向正确、科学,就是未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