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读书的料”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谈的是农村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农村挤进城里的现象,并由此分析这种现象看到隐蔽和普遍的事实。对比一下自己,也确实是那么一回事。
在一个村庄,如果一个孩子成绩稍微好一点,就被认定为是读书的料,是可教的,聪慧的,很有可能出人头地,前途光明。我在小学四年级以前成绩总是一般般,只是到了快毕业的五年级,稍微有点起色。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天资卓越的人,比同龄人稍微要自律一点,五年级的晚自习用的是煤油灯,鼻孔总被熏黑,额头的头发被烧卷。那年,我成了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初中的孩子,就这样我被认定为“读书的料”。
当时的我并没有把“读书的料”视作一种光环带在头上,我的求学经历可以被形容为一种苦读。晚上就寝熄灯后,借着窗外路灯的光写作业、背笔记。我每年暑假在家里干农活,那种辛苦的经历,产生了对劳动的恐惧。冥冥中是否有一种力量在催促,我告诫我不能成为村里无数个复制品中的一个。我必须通过读书考入大中专院校,才能抛弃锄头和镰刀,牢记只有成绩优异才能有出路。这就是我对读书意义的一种原始动力。
“正是这种对自己生命境遇的深刻觉察,才产生了一种与命运相抗争的原动力”。在初高中阶段,我就像是一个苦行僧那样自制而专注,用更好的成绩来回馈家人。学习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个人事物,而是一种道德事物。即便是在高二时产生了对一个女孩的美好情感,我却视之为一种干扰,甚至是一种恐惧。为了专注学习,最终选择逃避。
我的求学并没有天赋异禀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逆袭的励志故事,只是一个农家子弟负重前行,充满了矛盾冲突和困惑挣扎的故事。
在一个村庄,如果一个孩子成绩稍微好一点,就被认定为是读书的料,是可教的,聪慧的,很有可能出人头地,前途光明。我在小学四年级以前成绩总是一般般,只是到了快毕业的五年级,稍微有点起色。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天资卓越的人,比同龄人稍微要自律一点,五年级的晚自习用的是煤油灯,鼻孔总被熏黑,额头的头发被烧卷。那年,我成了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初中的孩子,就这样我被认定为“读书的料”。
当时的我并没有把“读书的料”视作一种光环带在头上,我的求学经历可以被形容为一种苦读。晚上就寝熄灯后,借着窗外路灯的光写作业、背笔记。我每年暑假在家里干农活,那种辛苦的经历,产生了对劳动的恐惧。冥冥中是否有一种力量在催促,我告诫我不能成为村里无数个复制品中的一个。我必须通过读书考入大中专院校,才能抛弃锄头和镰刀,牢记只有成绩优异才能有出路。这就是我对读书意义的一种原始动力。
“正是这种对自己生命境遇的深刻觉察,才产生了一种与命运相抗争的原动力”。在初高中阶段,我就像是一个苦行僧那样自制而专注,用更好的成绩来回馈家人。学习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个人事物,而是一种道德事物。即便是在高二时产生了对一个女孩的美好情感,我却视之为一种干扰,甚至是一种恐惧。为了专注学习,最终选择逃避。
我的求学并没有天赋异禀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逆袭的励志故事,只是一个农家子弟负重前行,充满了矛盾冲突和困惑挣扎的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