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教皇国家的形成是怎样的?
在中世纪意大利的中部,有一片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直接管辖的领土,它就是长达1000年的“教皇国”(756—1870年)。 教皇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始于公元6、7世纪,罗马主教掌握了罗马城及周围地区的统治权,格列高里一世(590—604年在位)是第一位拥有强大势力的教皇。此后8世纪中叶法兰克王矮子丕平的“献土”,使教皇辖地进一步扩大。经过几世纪的变迁,这片土地不断延伸,其行政机构日臻完善,到了12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期教皇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中世纪教皇国是基于教皇对世俗财产的要求,教皇神权与法兰克俗权相结盟的产物,是西欧封建政教合一统治制度的象征。
教皇国的形成,使得教皇在神权之外,又成为一名世俗君主,保障了神权的独立,这是教皇发展成为西欧基督教会首领地位的重要因素。教皇国的出现意味着罗马与拜占廷关系的破裂,对日后西方新的拉丁体系的基督教文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教皇国成为世俗和教会贵族争权夺利的“肥肉”,教皇神权急剧世俗化。在近代,教皇国成为意大利统一的严重障碍,最后淹没在统一运动的浪潮中。 “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并非偶然,这是西欧,特别是意大利、法兰克的政治形势变化与西欧封建化关系的发展所决定的。 中世纪初期的西欧,逐渐出现两股大的政治力量,一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神权化的政治势力),二是法兰克的世俗政权。 罗马天主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已拥有大量的世俗领地和财产,主要是在意大利南部和中部。
因为该教会自称是耶稣最大门徒彼得所创立,该教会教产统称为“圣彼得产业”。罗马教会借助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地处帝国都城,借助于彼得———耶稣最大门徒的继位人的资格,在西欧基督教会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它在西欧广泛传教,建立直属罗马教会(称“母教会”)的“子教会”。这样,罗马教会的势力渗透到西欧各地。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哥特王国(493—555年)在意大利建立,定都拉温那,尊东罗马帝国皇帝为皇帝。东哥特人信奉基督教的阿利乌斯派别,但对所谓正统的罗马天主教采取宽容政策,听任教皇自由发展势力。
意大利人民处于日耳曼异族的统治和包围之中,把教皇看成是旧罗马帝国唯一存在的残余,视为罗马帝国存在的象征。教皇的确发挥了保存、维护罗马传统文化的作用。554年以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收复了意大利。他既通过设在拉温那的拜占廷总督控制教皇,又责成教皇和罗马元老院共同管理罗马。603年罗马元老院消失,教皇成为唯一的罗马最高统治者。
这样,宗教就有权利将各国的领土划归为宗教管理,由教皇直接控制,形成了宗教国。
宗教国的范围曾经非常广泛,经过一系列的历史变迁,现在只剩下梵蒂冈由教皇控制,是为国中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