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洋酒是不是年限越久越值钱?
展开全部
洋酒不是越久越好,洋酒放的时间长了就变质了,像中国的黄酒可以放长一点就变好了,但并不是越长越好有一定的限度,洋酒是蒸馏酒,每年会有百分之三左右的酒精挥发,时间长了就变成水了。就算不喝酒的人也知道年份对酿造葡萄酒可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日照、雨量、气温、气候变化决定了一支酒的质量和陈年潜力,哪怕是出自同一酒庄的同一系列的酒,在不同年份的售价可能会是天差地别。那么年份对威士忌的意义会与葡萄酒一样么?
葡萄酒与威士忌是不同制酒工艺的产物,前者是酿造酒而后者属于蒸馏酒。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酿酒葡萄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那一年葡萄酒的质量。但威士忌在制酒过程中至少需要用到两台蒸馏器经历两次蒸馏,因此制造威士忌的原料--谷物的质量对一支威士忌的优劣起不到什么影响,反而是麦芽发芽的方式、蒸馏器的大小和形状、蒸馏与冷凝过程的长短、装桶的类型和时间等因素对威士忌的口味及质量共同起着决定性作用。
看起来年份对威士忌的质量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为什么蒸馏厂或是装瓶商会在有的瓶子上郑重其事地贴上显眼的年份标签呢?
那些拥有执照并生存至今的苏格兰蒸馏厂,是近两百多年来英国历史变迁的见证,历经调和威士忌的兴起所冲击、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限量生产或停产、经济萧条时期的暂时关厂或永久性倒闭、大集团的收购和重组以及市场取向、调酒师的理念和酒厂经理人的变换、更替,同一蒸馏厂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蒸馏工艺、勾兑配方,这时酒瓶上的年份就是对那年蒸馏出来的威士忌之风骨的说明。
此外,如果你认同酒陈得越老就越好这个观点,那么年份对威士忌还有了另外的意义--只要是个学过加减法的人都能通过蒸馏、装瓶的时间得出一支酒的“年龄”,“哇!55年的‘格兰菲迪’,梦幻之酒,七十万一瓶真值,还不含税哦亲!”--这也是近二、三十年来酒商一直竭力向市场灌输的概念:高龄=顶级。要知道就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苏格兰当地人认可的好酒绝大多数都是陈年期在8至18年之间的作品,高龄酒除了少数优质的被单独装瓶发售以外几乎多用于调和威士忌制作的。
威士忌确实需要装在橡木桶里陈年,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改善酒的风味、增加酒体的饱满度和圆润度、使香气呈现出多样性,而且还能够让饮者获得更佳的口感。但是,陈年也是有度的,过度的陈年只会强迫酒液吸收更多的木头味,让花、果的香气荡然无存,最终的结果就是沦为一瓶“木头汤”!
哎?蒸馏厂难道不懂得质量管理、风险控制?
他们确实知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可惜就是无法做到。陈年期间的质量监测只能够靠首席调酒师一个桶、一个桶的去尝,在一个具有规模的蒸馏厂中仅在厂区里就储存有上千个桶,仅靠人力哪里能够试得过来,常见的结果就是一桶梦幻之酒的身旁尽是他那些平凡的同龄兄弟。而且就算是同一批蒸馏出来的酒,每桶酒的陈年曲线也都不一样,除了依靠首席调酒师的经验和试饮外酒厂根本无法知晓它每一桶酒的最佳成熟期。
随着上世纪末单一麦芽威士忌市场的迅速崛起,让以前那些几乎沦落成为调和威士忌公司附庸的麦芽威士忌蒸馏厂看到了巨大的希望。于是包装着各种营销概念的单一麦芽装瓶以“杀猪价格”卖给了购买欲望旺盛又是钱包鼓鼓的刚进入市场的消费者,其中年份威士忌就属于上述“杀猪酒”中的高端产物。
不是说年份威士忌不好,但是眼下的事实就是酒商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最好的桶装瓶单卖,留下平庸的桶与自厂年轻的酒勾兑生产低龄及无年龄标识的酒,或是卖给调和威士忌公司;而是一股脑、不分好坏都以高龄的噱头卖出高价,反正消费者已经认可了陈年越久酒越好的观念。当然,从经营角度考虑酒商做得没错而且很聪明。
但是作为喝酒的人,一定要对年份有正确的认知,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威士忌(特别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饮者,最好的入门方式还是从每家蒸馏厂的基础装瓶喝起,划算而且能够体验酒厂自身的独特风格(不要奇怪,就算是最顶级、最好喝的高年份单一麦芽威士忌你也几乎无法从中喝出它的生产者所具有的那些最独特的个性),而且……请在这里激动一下吧,吉姆●莫瑞每年编写的《威士忌圣经》中,年度评分第一的单一麦芽及那些入围年度绝佳的酒款中,放眼望去尽是蒸馏厂的入门级作品哦!
葡萄酒与威士忌是不同制酒工艺的产物,前者是酿造酒而后者属于蒸馏酒。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酿酒葡萄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那一年葡萄酒的质量。但威士忌在制酒过程中至少需要用到两台蒸馏器经历两次蒸馏,因此制造威士忌的原料--谷物的质量对一支威士忌的优劣起不到什么影响,反而是麦芽发芽的方式、蒸馏器的大小和形状、蒸馏与冷凝过程的长短、装桶的类型和时间等因素对威士忌的口味及质量共同起着决定性作用。
看起来年份对威士忌的质量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为什么蒸馏厂或是装瓶商会在有的瓶子上郑重其事地贴上显眼的年份标签呢?
那些拥有执照并生存至今的苏格兰蒸馏厂,是近两百多年来英国历史变迁的见证,历经调和威士忌的兴起所冲击、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限量生产或停产、经济萧条时期的暂时关厂或永久性倒闭、大集团的收购和重组以及市场取向、调酒师的理念和酒厂经理人的变换、更替,同一蒸馏厂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蒸馏工艺、勾兑配方,这时酒瓶上的年份就是对那年蒸馏出来的威士忌之风骨的说明。
此外,如果你认同酒陈得越老就越好这个观点,那么年份对威士忌还有了另外的意义--只要是个学过加减法的人都能通过蒸馏、装瓶的时间得出一支酒的“年龄”,“哇!55年的‘格兰菲迪’,梦幻之酒,七十万一瓶真值,还不含税哦亲!”--这也是近二、三十年来酒商一直竭力向市场灌输的概念:高龄=顶级。要知道就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苏格兰当地人认可的好酒绝大多数都是陈年期在8至18年之间的作品,高龄酒除了少数优质的被单独装瓶发售以外几乎多用于调和威士忌制作的。
威士忌确实需要装在橡木桶里陈年,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改善酒的风味、增加酒体的饱满度和圆润度、使香气呈现出多样性,而且还能够让饮者获得更佳的口感。但是,陈年也是有度的,过度的陈年只会强迫酒液吸收更多的木头味,让花、果的香气荡然无存,最终的结果就是沦为一瓶“木头汤”!
哎?蒸馏厂难道不懂得质量管理、风险控制?
他们确实知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可惜就是无法做到。陈年期间的质量监测只能够靠首席调酒师一个桶、一个桶的去尝,在一个具有规模的蒸馏厂中仅在厂区里就储存有上千个桶,仅靠人力哪里能够试得过来,常见的结果就是一桶梦幻之酒的身旁尽是他那些平凡的同龄兄弟。而且就算是同一批蒸馏出来的酒,每桶酒的陈年曲线也都不一样,除了依靠首席调酒师的经验和试饮外酒厂根本无法知晓它每一桶酒的最佳成熟期。
随着上世纪末单一麦芽威士忌市场的迅速崛起,让以前那些几乎沦落成为调和威士忌公司附庸的麦芽威士忌蒸馏厂看到了巨大的希望。于是包装着各种营销概念的单一麦芽装瓶以“杀猪价格”卖给了购买欲望旺盛又是钱包鼓鼓的刚进入市场的消费者,其中年份威士忌就属于上述“杀猪酒”中的高端产物。
不是说年份威士忌不好,但是眼下的事实就是酒商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最好的桶装瓶单卖,留下平庸的桶与自厂年轻的酒勾兑生产低龄及无年龄标识的酒,或是卖给调和威士忌公司;而是一股脑、不分好坏都以高龄的噱头卖出高价,反正消费者已经认可了陈年越久酒越好的观念。当然,从经营角度考虑酒商做得没错而且很聪明。
但是作为喝酒的人,一定要对年份有正确的认知,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威士忌(特别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饮者,最好的入门方式还是从每家蒸馏厂的基础装瓶喝起,划算而且能够体验酒厂自身的独特风格(不要奇怪,就算是最顶级、最好喝的高年份单一麦芽威士忌你也几乎无法从中喝出它的生产者所具有的那些最独特的个性),而且……请在这里激动一下吧,吉姆●莫瑞每年编写的《威士忌圣经》中,年度评分第一的单一麦芽及那些入围年度绝佳的酒款中,放眼望去尽是蒸馏厂的入门级作品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