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握笔松还是紧?
展开全部
关于执笔的松紧,有很多的讨论,有说东、有说西,对于初学者来说,好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就这个问题,我们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执笔以紧为好。
“执笔”松紧自古早有定论,就是一直沿用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书论著作《书断》中论述的,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书法的过程。相传王献之小的时候,有一天正在练字,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地来到他的身后,突然抽他的毛笔,竟然没有抽掉,于是,后来的人们多依据他来说明执笔以紧为好。
二、执笔以不松不紧为好。
在现代有人对上述理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误传?理由是:执笔紧不能灵活运笔,使点画受到制约;而执笔松会失去对笔的控制,使点画难以成形。因此,就提出执笔紧则稳健,执笔松则灵活,故而提出以不松不紧为宜,书写时既稳健,又能挥洒自如。
三、执笔无定法。
执笔无定法是:苏轼先生提出的“执笔无定法”的理论。意思是想怎么执笔就怎么执笔,没有框框的约定,一切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做,想松则松、想紧则紧,想正则正、想奇则奇。一句话,想怎么执就怎么执。故我们看到有很多书法家都有不同的执笔方法。
我们来一一看看这三种说法:
执笔紧的好处在于有利于发力、稳定和控制,不用说,这对初学者把握字型、培养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执笔不松不紧是一个中庸、聪明的理论。
此理论一出,即否定了“执笔以紧为好”的理论,认为执笔紧并不是最优的,执笔以不松不紧才是最好的。可不松不紧的力度怎么把握。这不好说,也难以说清楚。
与之可以形成对比的是篆刻的说法,执刀如执笔,如果是这样的话,执刀不够紧那么很那搞好篆刻,执笔不松不紧有点难以映衬这一说法。
执笔无定法,这与字外功夫、法无定法,是一回事,它是对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来说的人来说的,决不是初学者参考的标准。
学习书法一定要对自己所在的位置要看清楚,是初学阶段,还是有了很深厚的功底。
对初学者来说,执笔无定法,只能有所了解,不能作为执笔的理论依据。
如:清代何绍基的回腕法,写出别致的何体;现代王镛先生用小笔写大字,用笔跟处书写,表现出民间书写的风采等,只有别致的用笔才能写出别致的书法,这也是一种创造。
初学者切不可盲目地去学,那是书家自己的积累而形成的独特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千万不可照般,也不可评论:如果说这就是执笔的“标准”;或者说书家“执笔不对”等结论性的论断。
对于这个“标准”是书家自己的“标准”,并非是大家的“标准”;再说“执笔不对”,并不是书家不会传统的执笔,而是在传统的执笔上有所发展,形成书家的执笔方法,用此方法表现书家的思想、追求,是个性的体现。
初学者只可欣赏,不可乱用。待有了一定的造诣的时候,再去尝试也不为晚。
笙歌问答:大家习惯什么样的执笔力度?
一、执笔以紧为好。
“执笔”松紧自古早有定论,就是一直沿用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书论著作《书断》中论述的,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书法的过程。相传王献之小的时候,有一天正在练字,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地来到他的身后,突然抽他的毛笔,竟然没有抽掉,于是,后来的人们多依据他来说明执笔以紧为好。
二、执笔以不松不紧为好。
在现代有人对上述理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误传?理由是:执笔紧不能灵活运笔,使点画受到制约;而执笔松会失去对笔的控制,使点画难以成形。因此,就提出执笔紧则稳健,执笔松则灵活,故而提出以不松不紧为宜,书写时既稳健,又能挥洒自如。
三、执笔无定法。
执笔无定法是:苏轼先生提出的“执笔无定法”的理论。意思是想怎么执笔就怎么执笔,没有框框的约定,一切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做,想松则松、想紧则紧,想正则正、想奇则奇。一句话,想怎么执就怎么执。故我们看到有很多书法家都有不同的执笔方法。
我们来一一看看这三种说法:
执笔紧的好处在于有利于发力、稳定和控制,不用说,这对初学者把握字型、培养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执笔不松不紧是一个中庸、聪明的理论。
此理论一出,即否定了“执笔以紧为好”的理论,认为执笔紧并不是最优的,执笔以不松不紧才是最好的。可不松不紧的力度怎么把握。这不好说,也难以说清楚。
与之可以形成对比的是篆刻的说法,执刀如执笔,如果是这样的话,执刀不够紧那么很那搞好篆刻,执笔不松不紧有点难以映衬这一说法。
执笔无定法,这与字外功夫、法无定法,是一回事,它是对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来说的人来说的,决不是初学者参考的标准。
学习书法一定要对自己所在的位置要看清楚,是初学阶段,还是有了很深厚的功底。
对初学者来说,执笔无定法,只能有所了解,不能作为执笔的理论依据。
如:清代何绍基的回腕法,写出别致的何体;现代王镛先生用小笔写大字,用笔跟处书写,表现出民间书写的风采等,只有别致的用笔才能写出别致的书法,这也是一种创造。
初学者切不可盲目地去学,那是书家自己的积累而形成的独特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千万不可照般,也不可评论:如果说这就是执笔的“标准”;或者说书家“执笔不对”等结论性的论断。
对于这个“标准”是书家自己的“标准”,并非是大家的“标准”;再说“执笔不对”,并不是书家不会传统的执笔,而是在传统的执笔上有所发展,形成书家的执笔方法,用此方法表现书家的思想、追求,是个性的体现。
初学者只可欣赏,不可乱用。待有了一定的造诣的时候,再去尝试也不为晚。
笙歌问答:大家习惯什么样的执笔力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