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五个阶段,你都知道吗?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和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自主神经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1、帕金森病
生活中总是不自觉的手抖和多方面因素有关,了解到这种情况应该进行身体检查,看看是否和帕金森病有关。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出现了帕金森综合症之后,患者常有的现象就是手部抖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他不良症状也会找上门来。因此,发现自己总是手抖明显,应该及时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改善,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只有帕金森综合征得到控制,手抖的情况才会好转。
2、低血糖
总是不自觉的手抖有可能是低血糖引起。部分人平时没有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总是过度节食,过度节食的情况下除了营养供给不足之外,还会出现血糖明显降低的情况。在血糖波动明显时,手抖症状就会找上门来。此时没有足够的能力物质提供身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缺乏能量之后手部就会不自觉的抖动,甚至会出现身体疲劳乏力,头晕等情况,这些都是低血糖引发的不良表现。因此,留意到自己总是手抖,需要看看是否和低血糖有关,如果是低血糖引发的不良表现需要及时改善。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总是有不自觉的手抖症状需要警惕甲状腺功能异常。在甲状腺病变发展的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分泌出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时,代谢速度加快,身体变得亢奋,可能就会出现手抖表现。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的手抖,应该警惕起来,了解是否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关。如果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需要及时展开治疗,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4、脑供血不足
生活中不少人都出现了脑供血不足这种情况。脑供血不足严重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此时常有的表现就是手抖。在脑供血不足,大脑功能受损明显时中枢神经受到伤害,让大脑错误的发出信号,身体的循环代谢受到阻碍,可能会出现手抖症状。年纪越大的人受到脑供血不足的影响出现手抖症状可能性越高。因此,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的手抖,应该警惕脑供血不足。
有可能是和过度的紧张,焦虑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和睡眠不太好或者颈椎问题压迫,甲状腺等问题有关系。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过度的疲劳,熬夜,减少低头活动的时间,适当的参加有氧的户外运动,可以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关的检查,确定病因以后再治疗。
治疗原则
1、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2、 用药原则: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
中医治疗
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对改善症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需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和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自主神经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1、帕金森病
生活中总是不自觉的手抖和多方面因素有关,了解到这种情况应该进行身体检查,看看是否和帕金森病有关。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出现了帕金森综合症之后,患者常有的现象就是手部抖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他不良症状也会找上门来。因此,发现自己总是手抖明显,应该及时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改善,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只有帕金森综合征得到控制,手抖的情况才会好转。
2、低血糖
总是不自觉的手抖有可能是低血糖引起。部分人平时没有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总是过度节食,过度节食的情况下除了营养供给不足之外,还会出现血糖明显降低的情况。在血糖波动明显时,手抖症状就会找上门来。此时没有足够的能力物质提供身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缺乏能量之后手部就会不自觉的抖动,甚至会出现身体疲劳乏力,头晕等情况,这些都是低血糖引发的不良表现。因此,留意到自己总是手抖,需要看看是否和低血糖有关,如果是低血糖引发的不良表现需要及时改善。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总是有不自觉的手抖症状需要警惕甲状腺功能异常。在甲状腺病变发展的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分泌出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时,代谢速度加快,身体变得亢奋,可能就会出现手抖表现。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的手抖,应该警惕起来,了解是否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关。如果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需要及时展开治疗,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4、脑供血不足
生活中不少人都出现了脑供血不足这种情况。脑供血不足严重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此时常有的表现就是手抖。在脑供血不足,大脑功能受损明显时中枢神经受到伤害,让大脑错误的发出信号,身体的循环代谢受到阻碍,可能会出现手抖症状。年纪越大的人受到脑供血不足的影响出现手抖症状可能性越高。因此,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的手抖,应该警惕脑供血不足。
有可能是和过度的紧张,焦虑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和睡眠不太好或者颈椎问题压迫,甲状腺等问题有关系。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过度的疲劳,熬夜,减少低头活动的时间,适当的参加有氧的户外运动,可以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关的检查,确定病因以后再治疗。
治疗原则
1、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2、 用药原则: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
中医治疗
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对改善症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需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2-01-07
展开全部
依据帕金森病情轻重分为5期,1-2期都是基本行动自如,生活自理,还能保持工作能力的患者,3期则有明显的行动迟缓,行走姿势异常,但尚能独立生活,4期-5期则生活上要依赖别人。
1期:单侧肢体有症状,或躯干也伴随有症状但未过中线。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2期:双侧肢体有症状,或单侧肢体与躯干有症状已过中线。但均无平衡功能障碍。对某些工作有部分影响,不影响正常生活。
3期:双侧肢体有症状,或单侧肢体与躯干有症状已过中线。有平稳功能障碍。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对正常生活稍有影响,但能独立正常生活。
4期:失去大部分自主活动能力,仅能独立站立或行走,且易摔倒。不能工作,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5期:失去自主活动能力,卧床完全不能活动。不能工作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的症状常难以察觉,易被忽略。活动缺乏灵活性,少动,逐渐出现脊柱、四肢不易弯曲,随着病情进展表现为步幅变小,前冲说话声音变小,颈、背、肩部及臀部疼痛、疲劳,睑裂轻度变宽,呈凝视状。
二、典型症状
1、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占PD80%。特点为静止性震颤主动运动时不明显。多由一侧上肢的远端其他手指其他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一般均最后受累震颤较为粗大,能为意识暂时控制但不持久,激动及疲劳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2、肌强直是由于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高,促动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都有增高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增高阻力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铅管样强直”;如部分患者合并有震颤,则在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
如齿轮在转动一样,称为“齿轮样强直”。由于肌张力增高及不平衡常表现姿势的异常:呈头部前倾,躯干前弯上肢前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直,掌指关节屈曲的特殊姿势。老年患者肌强直可引起关节疼痛,是由于肌张力增高使关节的血供受阻所致。
3、(1)、运动迟缓表现各种动作缓慢,如系鞋带穿衣、剃须刷牙等动作缓慢或困难。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甚至消失称为“面具脸”。
(2)、起步困难克服惯性的能力下降,停止运动困难,改变运动姿势困难一旦迈开脚步的小步伐,双足擦地而行,称“小步态”越走越快,缺乏伴随的双臂摆动,躯干前冲,不能立即停止称“慌张步态”。
(3)、遇障碍时步履踌躇或暂停步,以小步幅连同头部、躯干一起转身绕弯。语言障碍可表现为发音低、构音不
1期:单侧肢体有症状,或躯干也伴随有症状但未过中线。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2期:双侧肢体有症状,或单侧肢体与躯干有症状已过中线。但均无平衡功能障碍。对某些工作有部分影响,不影响正常生活。
3期:双侧肢体有症状,或单侧肢体与躯干有症状已过中线。有平稳功能障碍。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对正常生活稍有影响,但能独立正常生活。
4期:失去大部分自主活动能力,仅能独立站立或行走,且易摔倒。不能工作,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5期:失去自主活动能力,卧床完全不能活动。不能工作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的症状常难以察觉,易被忽略。活动缺乏灵活性,少动,逐渐出现脊柱、四肢不易弯曲,随着病情进展表现为步幅变小,前冲说话声音变小,颈、背、肩部及臀部疼痛、疲劳,睑裂轻度变宽,呈凝视状。
二、典型症状
1、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占PD80%。特点为静止性震颤主动运动时不明显。多由一侧上肢的远端其他手指其他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一般均最后受累震颤较为粗大,能为意识暂时控制但不持久,激动及疲劳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2、肌强直是由于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高,促动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都有增高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增高阻力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铅管样强直”;如部分患者合并有震颤,则在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
如齿轮在转动一样,称为“齿轮样强直”。由于肌张力增高及不平衡常表现姿势的异常:呈头部前倾,躯干前弯上肢前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直,掌指关节屈曲的特殊姿势。老年患者肌强直可引起关节疼痛,是由于肌张力增高使关节的血供受阻所致。
3、(1)、运动迟缓表现各种动作缓慢,如系鞋带穿衣、剃须刷牙等动作缓慢或困难。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甚至消失称为“面具脸”。
(2)、起步困难克服惯性的能力下降,停止运动困难,改变运动姿势困难一旦迈开脚步的小步伐,双足擦地而行,称“小步态”越走越快,缺乏伴随的双臂摆动,躯干前冲,不能立即停止称“慌张步态”。
(3)、遇障碍时步履踌躇或暂停步,以小步幅连同头部、躯干一起转身绕弯。语言障碍可表现为发音低、构音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算好治,但可以综合调理治疗~~·1、西医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帕金森氏病是由于脑内黑质细胞的减少引起的。黑质细胞象一个加工厂一样能够产生多巴胺,如果加工厂遭到毁坏,那么脑内的多巴胺就减少了,脑内的另一个部位——苍白球就会异常活跃,造成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状。
那么如果我们把多巴胺药物给病人服用,就可以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从而减轻苍白球的过度活动,使得病人的症状减轻。从目前来看,美多巴等药物就是一种多巴胺替代物,当我们自己不能产生多巴胺这种物质,我们通过外界给予补偿的方式来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维持身体的正常的功能。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种类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都是通过间接方式促进多巴胺的生成或者减少多巴胺的分解,以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存在着副作用多和长期应用后药效衰减的缺点。
立体定向手术主要是针对苍白球的异常活动,通过手术方法降低异常活动的苍白球的兴奋性,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现在还可以进行深部电极的刺激,又称为脑深部核团刺激术(DBS),就是用一个电极来刺激剩余的神经细胞来加快产生多巴胺物质,也可以弥补它的功能不足。最近出现了另一种方法为神经干细胞移植,尚处于研究阶段。
2、具体治疗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二者都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1)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商品名为美多巴或息宁),自六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是临床上最核心的药物。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在最初几年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有些病人会产生“剂末”现象和“开、关”波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经过3-5年的治疗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与其疗效会功过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电刺激手术两种方式,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前者是在异常活跃的神经核团上制造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毁损灶,后者则是埋植刺激器通过高频电刺激达到类似毁损的效果。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上讲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均是将电极放在特定的脑内核团靶点上,之后进行刺激或毁损。
由于帕金森氏病人脑内病变的根源是神经细胞功能的减退,所以从理论上讲,神经干细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脑细胞)移植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在临床应用以前还要做更细致的研究,我们预计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要择人择时。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术治疗的适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对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宁)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长期服用以后疗效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脑部的慢性疾病也会表现出类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状,所以早期的患者并不是很容易确诊的,应该找有经验的神经科医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结合必要的检查手段(如磁共振检查)和药物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帕金森氏病通常进展缓慢,并不是一个致命的急症,所以对疾病发展过程的观察很重要,并不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术前诊断明确手术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于帕金森氏病缓慢进展的特点,所以并没有一个必须要做手术的绝对期限,什么时候来做手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一般来讲,对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应首先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3~5年后效果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病情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这时候就应考虑外科治疗了。根据临床对1,600余例帕金森氏病手术的统计,80%以上的患者是在这一时期接受手术治疗的。一般来讲,相对年轻的,症状集中在身体一侧的,全身健康状况比较好的病人手术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龄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状况往往不太好,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相对较多。
3)、 针灸治疗
本病的针刺治疗多以震颤熄风为主,体针常用穴位为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等,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疗程以10~15天为佳。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本病的疗程较长,应避免穴位疲劳,必要时可以考虑2组处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较为顽固,临床上常使用电针,常用频率为100~180次/分不等,以连续波为主,有时可选择疏密波。
通常认为,针刺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机制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了脑内的多巴胺水平,并且有升高基底节区其它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可能与针刺对基底节残存神经元的调节作用有关;②清除了神经损伤因素,针刺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应,并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复平衡后的自由基清除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机体免受过量活性氧攻击,减轻脑组织损伤,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经保护性治疗作用;③减弱震颤肌电位的振幅、频率,从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颤体征;④改善了病变脑组织的修复条件;有人观察到针刺可一过性的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并使这一效应持续。无论是针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还是提高大脑内的血流状况,均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另外,理疗、功能锻炼等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帕金森氏病是由于脑内黑质细胞的减少引起的。黑质细胞象一个加工厂一样能够产生多巴胺,如果加工厂遭到毁坏,那么脑内的多巴胺就减少了,脑内的另一个部位——苍白球就会异常活跃,造成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状。
那么如果我们把多巴胺药物给病人服用,就可以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从而减轻苍白球的过度活动,使得病人的症状减轻。从目前来看,美多巴等药物就是一种多巴胺替代物,当我们自己不能产生多巴胺这种物质,我们通过外界给予补偿的方式来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维持身体的正常的功能。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种类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都是通过间接方式促进多巴胺的生成或者减少多巴胺的分解,以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存在着副作用多和长期应用后药效衰减的缺点。
立体定向手术主要是针对苍白球的异常活动,通过手术方法降低异常活动的苍白球的兴奋性,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现在还可以进行深部电极的刺激,又称为脑深部核团刺激术(DBS),就是用一个电极来刺激剩余的神经细胞来加快产生多巴胺物质,也可以弥补它的功能不足。最近出现了另一种方法为神经干细胞移植,尚处于研究阶段。
2、具体治疗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二者都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1)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商品名为美多巴或息宁),自六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是临床上最核心的药物。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在最初几年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有些病人会产生“剂末”现象和“开、关”波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经过3-5年的治疗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与其疗效会功过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电刺激手术两种方式,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前者是在异常活跃的神经核团上制造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毁损灶,后者则是埋植刺激器通过高频电刺激达到类似毁损的效果。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上讲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均是将电极放在特定的脑内核团靶点上,之后进行刺激或毁损。
由于帕金森氏病人脑内病变的根源是神经细胞功能的减退,所以从理论上讲,神经干细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脑细胞)移植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在临床应用以前还要做更细致的研究,我们预计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要择人择时。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术治疗的适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对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宁)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长期服用以后疗效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脑部的慢性疾病也会表现出类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状,所以早期的患者并不是很容易确诊的,应该找有经验的神经科医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结合必要的检查手段(如磁共振检查)和药物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帕金森氏病通常进展缓慢,并不是一个致命的急症,所以对疾病发展过程的观察很重要,并不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术前诊断明确手术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于帕金森氏病缓慢进展的特点,所以并没有一个必须要做手术的绝对期限,什么时候来做手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一般来讲,对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应首先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3~5年后效果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病情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这时候就应考虑外科治疗了。根据临床对1,600余例帕金森氏病手术的统计,80%以上的患者是在这一时期接受手术治疗的。一般来讲,相对年轻的,症状集中在身体一侧的,全身健康状况比较好的病人手术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龄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状况往往不太好,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相对较多。
3)、 针灸治疗
本病的针刺治疗多以震颤熄风为主,体针常用穴位为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等,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疗程以10~15天为佳。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本病的疗程较长,应避免穴位疲劳,必要时可以考虑2组处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较为顽固,临床上常使用电针,常用频率为100~180次/分不等,以连续波为主,有时可选择疏密波。
通常认为,针刺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机制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了脑内的多巴胺水平,并且有升高基底节区其它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可能与针刺对基底节残存神经元的调节作用有关;②清除了神经损伤因素,针刺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应,并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复平衡后的自由基清除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机体免受过量活性氧攻击,减轻脑组织损伤,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经保护性治疗作用;③减弱震颤肌电位的振幅、频率,从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颤体征;④改善了病变脑组织的修复条件;有人观察到针刺可一过性的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并使这一效应持续。无论是针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还是提高大脑内的血流状况,均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另外,理疗、功能锻炼等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期:一只手抖,但容易被忽视。
2期:双手都抖,甚至全身都抖、僵直加重、精细动作困难、行走乏力。
3期:走路更困难、抬腿出现困难、走路小碎步、身体前倾、容易摔跤。
4期:吞咽困难、流口水、说话不清、运动艰难、日常生活需家里人照料。
5期:没有旁人的帮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到3期发展缓慢,是治疗的关键时期;3期以后,发展迅速,后果很严重,早发现早治疗,延缓发展。
2期:双手都抖,甚至全身都抖、僵直加重、精细动作困难、行走乏力。
3期:走路更困难、抬腿出现困难、走路小碎步、身体前倾、容易摔跤。
4期:吞咽困难、流口水、说话不清、运动艰难、日常生活需家里人照料。
5期:没有旁人的帮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到3期发展缓慢,是治疗的关键时期;3期以后,发展迅速,后果很严重,早发现早治疗,延缓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帕金森病主因为肝肾亏虚,除颤祛拘汤 ,本病大多发于中老年,肝肾亏虚是其发病本源。一则为生理性虚衰,中年之后肝肾内亏,更兼劳顿,色欲之消耗,而致阴精虚少,形体衰败。二是病理性肝肾虚损,高年多病重叠,或久病及肾,致使肝肾亏损。脑为髓海,肾虚则髓减,脑髓不充。盛劲强大夫认为本病以震颤动摇为主症,rxzy606为肝风内动之征。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故内风实为发病之标,同时,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帕金森病以虚实夹杂为病,因此治疗当以培补肝肾,化痰通络为基本大法,据此立方谴药,权衡了标本主次。同时,当辨风、痰、瘀兼夹与主次,适当兼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