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为什么李世民很少杀功臣呢?
李世民之所以很少杀功臣,其原因有:一是家族势力影响。李世民手下的功臣大多出身于官宦世家,背后都有一定的家族势力,处于外患不断的唐初,国家非常依赖这些人为国效力,一旦杀了这些功臣,很有可能丧失人心,使得突厥等外族入侵。二是皇帝的性格所决定。李世民本身就宅心仁厚,对功臣都比较器重,重视人才,除了侯君集因牵扯到太子李承乾谋反外,其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几乎都得到了善终。三是关陇集团作用。李唐王朝建立在关陇集团的基础之上,李世民对府兵制度非常信任,对将帅士兵充满信心。况且李世民多年带兵打仗,在军中树立崇高的威望。
纵观北周、隋唐的建立,背后都有关陇集团的影子,这一集团往往左右着国家的发展命脉。隋唐的先祖都是北周时期的八大上柱国之一,与各大家族之间相互联姻,形成互为犄角。如果打破了权力平衡,就会发生政权更迭。因此,出身陇西并依仗关陇集团的李世民不可能对凌烟阁的这些功臣有所动作。在没有合适理由的情况下,诛杀大臣,很可能招致其他家族势力联合反抗,这对于初创的李唐王朝非常不利。
身处内忧外患不断的李唐,使得李世民得非常仰仗功臣。玄武门之变后,登基未稳的李世民,周边有高句丽、突厥、吐蕃等群敌环伺,时时刻刻都想同大唐打仗。内部还有梁师都的割据和罗艺的反叛,处处威胁着李唐王朝政权的稳定。在内外交困的状态下,李世民诛杀功臣无疑属于自毁长城。
另外,李世民多年作战经验丰富,与这些功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以便后人敬仰,把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二十四人画像挂在了凌烟阁。同时,李世民更需要这些人为他治国出谋划策,不会有丝毫的怠慢。
正是如此,李世民才开创了贞观之治,受到后世敬仰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