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一回概括是什么?

 我来答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22-03-26 · TA获得超过15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17万
展开全部

《儒林外史》第一回:故事发生在元末明初,名流王冕是吴敬梓竭力表彰的人物,置之卷首,有以之为士子楷模之意。

王冕的性情品格卓异,杰而不群,率真,爱读书,研究学问,但不谋求做官,言语谨慎,不喜欢攀结权贵,擅长画荷花,孝顺,政治见解高妙。

王冕主张当国者要以仁义服人;为政者,不可酷虐百姓;读书人是仕宦还是退隐都要讲究文章学业,道德品行,不可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他认为,八股科举,是造成读书人堕落的根源。

正面次要人物王冕的母亲和受雇的邻居秦老。为人厚道,见识非凡,支持王冕。尤其是其母亲,看透官场,警戒儿子。

而文中的反面人物危素、时仁,是为官之读书人;而那些胖子啊,胡子,瘦子,他都是乡绅,大都是由科举出身,他们互相攀结,追名逐利,置百姓不顾,反映出,八股科举毒害之深重。

此回书中所出现的各类人物,在小说的正文中,均可寻到他们的同路人,虽然,人物姓名不同,故事情节有异。然而,在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上,却是一致的。

创作背景: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雍正七年(1729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乾隆元年(1736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静雨8597
2023-07-24 · TA获得超过5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574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34.1万
展开全部
《儒林外史》第一回概括是如下:

王冕七岁丧父,十岁放牛,十七、八岁靠画画挣钱,对各种学问融汇贯通,终日闭门读书,十分仰慕屈原。

京官危素喜爱王冕的画,让时知县派人约会王冕,他装病不见,时知县亲自上门去访,他又外出不见,吴王朱元璋来访,王冕要他以仁义服人。

朱元璋统一天下,立八股取士之法,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后病逝于会稽山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绝带5
2023-07-25 · TA获得超过5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74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5.4万
展开全部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错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七岁丧父,十岁放牛,十七、八岁靠画画挣钱。对各种学问融汇贯通,终日闭门读书,十分仰慕屈原。

危素喜爱王冕的画,让时知县派人约会王冕,他装病不见;时知县亲自上门去访,他又外出不见。吴王朱元璋来访,王冕要他以仁义服人。

朱元璋统一天下,立八股取士之法,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后病逝于会稽山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