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 要: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独立学院应通过对母体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传承,以及结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创新,摆脱文化建设的困境,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 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在师生的创造中不断成熟、完善,而当其一旦定型,将会对学校的改革、发展、人才培养等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反作用于师生,对其精神面貌、价值取向、道德品质、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独立学院是在20世纪末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集母体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及社会民营机制于一体,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普通高校。但是,由于其建校历史相对较短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遇到许多困难,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改革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其办学优势,充分传承母体高校的优良校园文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培育出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将是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建校历史短,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历史积淀。
独立学院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办学实体,至今多数有独立的校区。独立学院由于建校时间短,无法捕捉到具有陈年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缺乏母体高校的历史厚重感。另外,独立学院在这十几年办学历程中,将主要用于解决招生、就业、师资等方面的即时性问题,以及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与评估,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很难集中精力进行系统的思考、研究和规划,其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浅层面水平,未能深入探索。
(二)主体有“缺陷”,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合力。
党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制约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其一,独立学院的党政领导多为母体高校委派,他们的治校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受母体高校的影响,导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模仿多于创新。其二,独立学院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高校,少部分为自主招聘教师和外聘教师。母体高校教师既承担母体高校教学科研任务,又承担独立学院教学任务,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很难兼顾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自主招聘和外聘教师,与独立学院主要是中短期的聘用关系,归属感不强。因而,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三,独立学院的生源多为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女,自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导致优良学风、校风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
(三)目标定位不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思考。
在独立学院建校之初,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缺乏战略思考。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追求规模大、科技新、景观奇,很少考虑人文内涵;制度文化建设则照搬或模仿母体高校,在实际符合程度或执行力方面缺乏论证;精神文化建设上形式多于内容,多为“喊 口号 ”,少有实际行动。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的属性,决定其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后起之秀,其文化建设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更必须在传承与创新中摆脱困境,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传承。
在办学之初,学院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多为母体高校委派,师资则与母体高校共享,使得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具有了客观的可行性。
1.选择性移植母体高校物质文化元素,增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硬件设施条件、建筑的格调及自然景观设计等,它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独立学院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对母体高校的传承,它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有目的性地选择。比如,标志性建筑、文化长廊、景观风格等能代表母体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元素,它们既是母体高校校史的见证,又是学校风格的体现,将它们移植到独立学院,既可以增强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又能为师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氛围。
2.批判性继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完善独立学院制度文化体系。
制度文化是指维持校园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系列规范和习惯文化,包括校园文化活动中成文的 规章制度 、组织管理规范和条例、各种学生行为准则和要求。[1]它对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母体高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它具有规范化、稳定性。而独立学院建校历史短,制度文化在同类型高校中无借鉴之处,因此选择传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是必然之路。在传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差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批判性继承,扬长避短,从而使独立学院的制度文化彰显自身的特色。
3.互动性吸收母体高校精神文化,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拥有崭新的物质环境、全新的人文环境的独立学院而言,最缺乏的就是深度的精神文化。对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传承可以使母体高校的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师生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互动性交流,吸收母体高校精神文化。对学生而言,可以组织独立学院学生参与到母体高校的学术讲座、科技文艺活动、社团活动中来,通过活动载体,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熏陶;对教师而言,可以组织独立学院自聘教师参与到母体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环节中来,通过听课、试教比武、学术交流、共组科研团队等方式,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洗礼。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创新。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文化必须创新。而且,独立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及生源与母体高校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在对母体高校的校园文化传承时,不是采取“拿来主义”,全盘吸收,而是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只有不断进行校园文化的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 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在师生的创造中不断成熟、完善,而当其一旦定型,将会对学校的改革、发展、人才培养等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反作用于师生,对其精神面貌、价值取向、道德品质、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独立学院是在20世纪末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集母体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及社会民营机制于一体,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普通高校。但是,由于其建校历史相对较短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遇到许多困难,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改革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其办学优势,充分传承母体高校的优良校园文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培育出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将是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建校历史短,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历史积淀。
独立学院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办学实体,至今多数有独立的校区。独立学院由于建校时间短,无法捕捉到具有陈年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缺乏母体高校的历史厚重感。另外,独立学院在这十几年办学历程中,将主要用于解决招生、就业、师资等方面的即时性问题,以及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与评估,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很难集中精力进行系统的思考、研究和规划,其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浅层面水平,未能深入探索。
(二)主体有“缺陷”,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合力。
党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制约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其一,独立学院的党政领导多为母体高校委派,他们的治校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受母体高校的影响,导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模仿多于创新。其二,独立学院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高校,少部分为自主招聘教师和外聘教师。母体高校教师既承担母体高校教学科研任务,又承担独立学院教学任务,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很难兼顾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自主招聘和外聘教师,与独立学院主要是中短期的聘用关系,归属感不强。因而,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三,独立学院的生源多为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女,自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导致优良学风、校风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
(三)目标定位不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思考。
在独立学院建校之初,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缺乏战略思考。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追求规模大、科技新、景观奇,很少考虑人文内涵;制度文化建设则照搬或模仿母体高校,在实际符合程度或执行力方面缺乏论证;精神文化建设上形式多于内容,多为“喊 口号 ”,少有实际行动。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的属性,决定其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后起之秀,其文化建设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更必须在传承与创新中摆脱困境,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传承。
在办学之初,学院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多为母体高校委派,师资则与母体高校共享,使得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具有了客观的可行性。
1.选择性移植母体高校物质文化元素,增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硬件设施条件、建筑的格调及自然景观设计等,它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独立学院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对母体高校的传承,它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有目的性地选择。比如,标志性建筑、文化长廊、景观风格等能代表母体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元素,它们既是母体高校校史的见证,又是学校风格的体现,将它们移植到独立学院,既可以增强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又能为师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氛围。
2.批判性继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完善独立学院制度文化体系。
制度文化是指维持校园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系列规范和习惯文化,包括校园文化活动中成文的 规章制度 、组织管理规范和条例、各种学生行为准则和要求。[1]它对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母体高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它具有规范化、稳定性。而独立学院建校历史短,制度文化在同类型高校中无借鉴之处,因此选择传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是必然之路。在传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差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批判性继承,扬长避短,从而使独立学院的制度文化彰显自身的特色。
3.互动性吸收母体高校精神文化,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拥有崭新的物质环境、全新的人文环境的独立学院而言,最缺乏的就是深度的精神文化。对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传承可以使母体高校的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师生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互动性交流,吸收母体高校精神文化。对学生而言,可以组织独立学院学生参与到母体高校的学术讲座、科技文艺活动、社团活动中来,通过活动载体,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熏陶;对教师而言,可以组织独立学院自聘教师参与到母体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环节中来,通过听课、试教比武、学术交流、共组科研团队等方式,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洗礼。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创新。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文化必须创新。而且,独立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及生源与母体高校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在对母体高校的校园文化传承时,不是采取“拿来主义”,全盘吸收,而是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只有不断进行校园文化的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