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故事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05-2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0万
展开全部

关于数学名人故事

  读一些关于名人的故事,我们的心灵接受一次洗礼,更上一层楼,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数学名人故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数学家的故事——欧拉】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这就是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王子”高斯】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最终,高斯成为远近闻名的“数学王子”,这就是数学王子的故事。

  【数学家牛顿的故事】

  牛顿,伟大的科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从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为纪念牛顿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把662号小行星命名为牛顿小行星。

  被迫辍学的“小书迷”

  1642年,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可是当牛顿14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也不幸故去了,母亲无奈回到了家乡,牛顿也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务农。

  为分担家务,牛顿不仅不能去上学,还只能每天跟着母亲干活,照看弟弟和妹妹。可是,读书却成为牛顿唯一的快乐之源。虽然年纪小,他可是个十足的“小书迷”。至于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可真不是常人所想象得到的。

  有一回,母亲让他赶马送麦子去另外一个村子去卖。在回来的路上,牛顿觉得任务已经完成,便一边牵着马一边拿出书,边走边看。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牛顿打算骑马回去。回头一看,马不见了,可是缰绳还在自己手里。牛顿赶忙到处寻找,仍然见不到马的影子。这下子真麻烦了,马可是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如果没了马,简直就是断了活路。

  天渐渐地暗下来,满头大汗的牛顿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中。推开院子大门一瞧,马正在棚子里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原来牛顿只顾着看书,马嚼子松开了,可是看书看得入了迷的他却一点感觉也没有。但是老马识途,马很快就独自地跑回家来了。牛顿看到马回到了家里,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坚持求学的渴望

  牛顿曾经一度“说谎”,而且这个不怎么高明的谎言竟然成功地骗过了母亲,这件事情让他一生都难以忘记。

  当时,牛顿的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一生贫苦,更不想让天资聪慧的牛顿永远留在乡间,于是就想培养他独立谋生的能力,要他去学一学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可是牛顿非常喜欢学校,也非常喜欢读书,但母亲始终不答应他的请求,坚决要他辍学。最后牛顿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

  那些日子里,牛顿每天清早跟着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生意。可是这个好学的孩子并不喜欢经商,他就“偷懒”地把一切事情都交托给老仆人经办,而他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日子一天天过去,牛顿却丝毫没有培养起经商的兴趣和热情,反而使他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面只有那些书,那些字里行间的美妙含义,那些在温暖的英国乡间午后度过的读书时光……

  后来,倔强的牛顿干脆就不去镇里经商了,而是嘱托老仆人独自去。可是,他毕竟是个孩子,也怕家里人发觉,所以他每天还是与老仆人一同出门,不过,走到半路他就停下来,躲在一个篱笆下面读书。

  每当傍晚时分老仆人归来的时候,牛顿再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老仆人一同回家。

  牛顿在这个自己编织出来的“谎言”中,悠然自得地读完了许许多多的书籍,少年金色时光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牛顿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却偏偏被路过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盛怒之下还把牛顿的书一把抢了过来。可是舅舅一看,牛顿所读的是一本数学书,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数学符号,受到了莫名的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他发觉这个孩子有着超人的禀赋,应该尽可能地为他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在舅舅的帮助下,不久,牛顿终于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牛顿用一个孩子的方式坚持着自己求学的渴望与梦想,最后,他也开启了他数学家的故事。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