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展开全部
1.孩子想做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亲手体验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哪怕他撒了饭粒或不小心摔了碗碟,也要让他尝试;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就要允许他弄湿衣服;孩子喜欢玩泥、玩沙,就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正是在这些自由自在的反复探索求和中,孩子不断地克服自己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地提高独立性。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绢、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领带性,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3.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六大忌讳”:
居高临下———如“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冷嘲热讽———如“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
绝对否定———如“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如果把话说“绝”,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言过其实———如“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
人身攻击———如“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孩子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
冷若冰霜———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亲手体验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哪怕他撒了饭粒或不小心摔了碗碟,也要让他尝试;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就要允许他弄湿衣服;孩子喜欢玩泥、玩沙,就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正是在这些自由自在的反复探索求和中,孩子不断地克服自己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地提高独立性。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绢、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领带性,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3.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六大忌讳”:
居高临下———如“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冷嘲热讽———如“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
绝对否定———如“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如果把话说“绝”,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言过其实———如“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
人身攻击———如“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孩子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
冷若冰霜———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展开全部
位粉丝
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总是从正面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总是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然而,更多是事与愿违,我们越是说服孩子,‘‘帮助’’孩子,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就会越晚,只要给予孩子更多自己去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试错,在错误中才会成长得更好。
话说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要上幼儿园的小班,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小女孩穿好衣服出来,爸爸一看马上就想说:‘‘哇,你赶快回去换掉衣服,怎么穿得乱七八糟的!’’原来她不但穿了长裤也穿了裙子,里面衣服的袖子比外套还长。这时妈妈示意爸爸先不要说话,妈妈让她先上学去了。
结果下课回来,小女孩就跟妈妈说:‘‘都是你,害我在学校被大家取笑’’。妈妈这时候趁机跟她说:‘‘我有没有教过你怎么穿衣服呢?’’小女孩点点头,妈妈又说:‘‘那你今天怎么穿成这样呢?’’经过这样的沟通,小女孩听进去了。这个妈妈愿意放手让女儿去犯一次错误,间接的告诉了孩子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当然,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不是说父母就此可以做“甩手掌柜”,对孩子就可以不闻不问了——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去尝试的方法,同样如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而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以什么样的方式帮着孩子扶持一把,这同样是一项值得父母每天都去思考、探索的。而试错,在后果可控的时候,确实事半功倍。
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总是从正面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总是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然而,更多是事与愿违,我们越是说服孩子,‘‘帮助’’孩子,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就会越晚,只要给予孩子更多自己去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试错,在错误中才会成长得更好。
话说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要上幼儿园的小班,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小女孩穿好衣服出来,爸爸一看马上就想说:‘‘哇,你赶快回去换掉衣服,怎么穿得乱七八糟的!’’原来她不但穿了长裤也穿了裙子,里面衣服的袖子比外套还长。这时妈妈示意爸爸先不要说话,妈妈让她先上学去了。
结果下课回来,小女孩就跟妈妈说:‘‘都是你,害我在学校被大家取笑’’。妈妈这时候趁机跟她说:‘‘我有没有教过你怎么穿衣服呢?’’小女孩点点头,妈妈又说:‘‘那你今天怎么穿成这样呢?’’经过这样的沟通,小女孩听进去了。这个妈妈愿意放手让女儿去犯一次错误,间接的告诉了孩子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当然,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不是说父母就此可以做“甩手掌柜”,对孩子就可以不闻不问了——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去尝试的方法,同样如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而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以什么样的方式帮着孩子扶持一把,这同样是一项值得父母每天都去思考、探索的。而试错,在后果可控的时候,确实事半功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