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古装剧服装道具的现状?
最近,围绕国产古装剧非议颇多。古装喜剧《我叫刘金凤》还未开播,就因服化道陷入极大争议。海报上演员的着装与日本和服极为相似,被许多网友诟病。近年来,关于古装剧服化道的讨论一直不少,各大平台上,吐槽现在古装剧服化道并怀念千禧年古装剧服装水平的声音比比皆是。
民间呼声不休,显示出对当前古装剧服化道的不满。服化道,作为影视剧集制作中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影视作品的资金投入和制作水准。服化道是否精良,已经成为很多观众评价影视作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参照标准。优秀的服化道,不光能满足好看这一前提要求,而且能融入人物塑造、情节设计、氛围营造和作品风格等,成为影视作品有机的构成部分。在这方面,过往的优秀案例不少,譬如87版《红楼梦》,服装设计师针对人物特征和场景量身定制,林黛玉的服装就多用梅兰竹图案,契合了人物属性。
然而,近年来,古装剧服化道的水平却一路下滑,不符合历史背景的混搭,被称为“影楼风”的完全架空设计,有着强烈现代感的妆发,甚至还有完全跳脱于本土语境、掺杂进外国元素的盲目跟风。名曰“古装剧”,却跟古装没有多大关系,被网友吐槽,“关掉声音,真分不清是哪国的剧”。
在一片批评之中,也有人辩解,《我叫刘金凤》定位为架空古装喜剧,服化道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也无可厚非。这种声音或许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很多古装剧,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归根到底是一种文艺创作,追求完全地还原历史,是不是有些吹毛求疵了?
但这忽略了一个前提,服化道是为故事服务的,契合故事场景是基本要求。影视作品属于艺术作品,服化道可以根据故事类型适时调整,如仙侠剧,当然可以在古装元素的基础上加入艺术想象,但对于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古装剧来说,所有的美学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之上,这既能体现制作方的诚意和水平,也是对历史文化传承应尽的责任。
前几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剧创作座谈会特别强调,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这也是对于当前影视行业的一次呼吁。
影视剧,不光承担着娱乐大众的功能,也因其可观的传播力度,能够对观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装剧,因其特殊的背景设定,更容易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成为观众了解历史文化的一种途径。做得好的,就像最近几年热播的几档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剧,让点茶、插花、焚香等古代文化习俗走入大众视野,这是对古装剧文化承载功能的一次证明。相反,若在服化道上粗制滥造,甚至掺杂太多外国服装元素,可能会造成对观众的误导,引起认知上的错位。
观众对古装剧服化道的希冀,不仅仅是在服装、化妆、道具上做得好,他们更多期待的是,制作方能够在尊重历史、精进服化道的同时,承担文化传播的责任,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