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名字的由来
长春名称的由来:
长春的地名来自于距今约七千年前古老的原始部落肃慎族的语言“茶啊冲”,这句话是当时肃慎人在祭天的时候说的祈福语言,就相当于现代人祈福时说“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等。
因为当时肃慎人祈福的地方在“喜都”,也就是现在的长春,后来当地的部落氏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与汉族融合,慢慢开始说汉语了,“茶啊冲”与汉语的“长春”发音很近似,就将“茶啊冲”音译为汉语的“长春”了,并取代了原来的地名“喜都”,成为这里的地名了。
“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名称。
“茶啊冲”的历史早于“喜都”这个地名数千年。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个国王的都城,当时为肃慎部落南支(满族的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这里为喜,肃慎的第二代国王在此修地修建了土坯城墙和宫殿,称此地为“喜都”。
当时已有人口近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扩展资料:
长春还有个老名就叫宽城子。
清嘉庆五年五月,清王朝应吉林将军秀林的请求,决定在蒙地上“借地设治”成立长春厅,设理事通判衙门。
这是清代开国以来在蒙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
它标志着开发蒙地的开始,也标志着清 *** 封禁政策发生动摇。
长春厅之名来源于长春堡,长春设治之前,清 *** 的各种文书都提到长春堡。
长春厅最初在长春堡的伊通河东岸修建起一座小城,取名新立城。
设治以后,人口猛增,考虑当时政治与经济形势的需要,道光五年长春厅治从新立城迁到宽城子。
在今南关四道街修建厅衙。
1865年,马振龙起义军攻城之后,开始修建木板城垣,并筑崇德、全安、聚宝、永兴、永安、乾佑六座城门。
当时的宽城子,南北长约3.5里,东西宽约7里,东西广于南北约一倍,所以有了宽城子之名。
因为南北线为子午线,东西线为卯酉线,子午为长,卯酉为宽,当然就是宽城子了。
所以长春厅治所自新立城北迁后,长春的俗名又被称为“宽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