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它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用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在巨鹿与秦韩率领的主力交战。项羽不畏强敌,领兵过漳水。过了河,项羽命令全军凿穿渡河的船只沉入河中,砸碎煮锅,放火烧了附近所有的房屋,以示不进则退、必胜的决心。走投无路的楚兵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战,楚军终于攻破秦军。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大胜利。基本上消灭了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为反秦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经过这一战,秦朝名存实亡。而项羽却破釜沉舟,在诸侯国军队都挤在壁垒里的时候,率先用楚军猛攻,把诸侯国联军赶尽杀绝,歼灭了秦将军的主力。这样的结果让无数后人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敬佩。
破釜沉舟是中国的习语,源于《史记·于吉列传》。这个习语指的是打破电饭锅,击沉渡船,比喻做事不留退路,果断。一般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状语。还写过《破釜沉舟》《破釜沉舟》等。清朝名臣李光地在《容村语录》中评价说:“项羽之妙,最重要的是船沉壶破,为秦作出了贡献。”
北宋司马光在《资同治鉴》中,综合了《史记》、《项羽本纪》、《陈郁列传》、《张耳》中的说法,陈述如下:“项羽获报,领兵渡江,皆沉,破釜,焚屋,留三口口粮,以示其兵必死,无一有心。当他到达时,他包围了王力,并遇到了秦军。经过九场战争,他被击败,但张寒带领他的部队。群臣胆敢进攻秦军,于是他们杀了苏焦,俘虏了国王。不掉下去,会烫着自己的。”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项羽一战成名的巨鹿之战,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用来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或者说是拼死一战。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中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公元前2O6年,秦兵大败赵军,巨鹿被围,危在旦夕。赵王四处求救,但各路诸侯却因畏惧强秦而退缩不前。只有项羽奉楚怀王之命,率主力急进,誓与秦军决一死战。大军渡过漳水之后,项羽即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而在这场巨鹿之战中,项羽也一战成名,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人物。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战斗到底,决不后退。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并不相同,有的人做事喜欢留一线,有的人做事喜欢“不破楼兰终不还”。留有后路固然稳妥安全,但也容易使人懈怠,不求进取;反之,人在逼入绝境之时,求生的欲望将会激发出内心深处潜藏的一切能量,以求一搏,从而得到更大胜利。而这两种风格,在战争中也很有体现,正如在巨鹿之战中,项羽那决一死战的勇气和魄力,使得他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