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及答案
1. 十篇初二文言文阅读
15.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②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③欲与父母相允娱耳,④何以愧为!”⑤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译文]范乔同乡腊月除夕盗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①范乔佯装没有听见,②同乡惭愧地将盗砍的树归还给了。
范乔前去明白地告诉同乡:“您在节日拿点些,③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④为什么惭愧呢!”⑤他通情理善开导,都像这样。(每句1分) 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1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1)封人(2)而乞食。②绮乌封人跪而食 之,甚敬。
③封人因窃谓仲曰:“④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 言,⑤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
(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① ② ③ ④ ⑤ 11.(5分)(每句1分) [译文]①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身边,向他乞讨食物。
②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跪着让他吃东西,样子十分恭敬。③守边境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④“假如侥幸(幸亏,或敬词,不译)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⑤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边境的官吏听了埋怨(责怪、怨恨)他。
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①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 ②夫 俭 则 寡 欲 君 子 寡 欲 则 不 役 于 物 可 以 直 道 而 行 ③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故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④侈 则 多 欲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枉 道 速 祸 ⑤小 人 多 欲 则 多 求 妄 用 败 家 丧 身 是 以 居 官 必 贿 居 乡 必 盗 11.①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②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④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⑤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断句每句1分,建议实行减分制。
每句中断错一处扣去半分;其中“君子寡欲”、“小人寡欲”、“君子多欲”以及“小人多欲”四处之后可断可不断,若断,不减分) 15.翻译。(8分) ⑴将上面文言文阅读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⑵将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答: 15、⑴如今一些有学问的人,没有谁不羡慕古代圣人、贤人的不朽,但一辈子竭尽全力从事文章的写作,都是很可悲的事。 ⑵孟子说:“耕种田地,减少税收,就可以使人民富裕了。
按时饮食,按礼节花费,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不能生活;黄昏傍晚时去敲别人的门去借水和火,没有不给的。
因为相当的充足。圣人治理天下,就会让豆、米像水与火一样充足。
粮食像水火一样充足,百姓哪会有不仁的呢?”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夫然,则①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②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① ② 11.①古人把直径一尺的美玉看得很轻,却把很短的时间看得很重,惧怕时间匆匆而过(2分) ②于是就(只顾)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抛弃了名传千古的大事。(2分) 1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
2. 求初二文言文练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
(六)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 一牛且数万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仿写句子练习 1、仿照下列句式造句(“爱”的对象可填人、景、物等)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3. 初2语文上册文言文
江海潮,是天下宏伟的景观。
每月从十六到十八这三天海潮最为盛大。当潮水刚刚从远远的海那边过来的时候,仅仅像一根根白色的线;不久,渐渐的近了,就像玉砌的城墙积雪的山岭一般,接着从天边汹涌而来,潮水声如雷鸣,震撼激荡,淹没天日,气势雄壮极了。
杨万里诗里所写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正是这种景象啊! 每年京城的长官到浙江检阅水军,数百艘战舰分列在江边;不久就演习五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各种变化,还有士兵在水面上乘马、耍旗、举枪、舞刀,就好像在平地上操练一样。忽然间四处冒出滚滚黄烟,人和船一点都看不见了。
水炮爆炸,声响轰隆,好像山崩一般。等到浓烟散去,水波平静下来,江面上一条船的踪迹都没有了,只剩下被烧毁的“敌船”,随波漂流,逐渐远去。
几百名善于游泳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举十面大彩旗,争先恐后的迎着潮水游去,在阵阵巨浪中翻腾出没,忽隐忽现,但手中的旗帜却一点都不被潮水打湿,他们以此来自己的高超本领。 江岸上下十几里间,满眼是带着首饰的妇女,穿着华丽衣裳的游人,车马堵塞了道路,吃的、用的东西都比平时贵了一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晚上八点左右)后,我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撑着船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有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里,有两个人铺好了毛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烧酒,酒炉里的水烧得滚沸(烧酒时,应用炉子灌些水再把酒壶放在里面用火煮)。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下船的时候,船夫小声说到:“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这雪景,还有像您一样对这雪景痴情的人呢!” 归园田居(其三)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使至塞上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渡荆门送别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游山西村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4. 20道初二上册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A、陡坡(dǒu) 溃败(kuì) 蹒跚(pán) 提防(tí) B、和谐(xié) 疟子(yào) 仄歪(zè) 掳掠(nǔ) C、狼藉(jí) 伛着身子(yǔ) 滞笨(zhì) 愧怍(zuò) D、俨然(yán) 黄发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选贤与能(yǔ) 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抵抗 激战 横度长江 谦逊 B、惊讶 门坎 奋不顾身 踹开 C、督战 坚韧 豪无斗志 阡陌 D、琐屑 颓唐 触目伤怀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控制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份报告震动了全世界。 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 它的重大意义是促使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同时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理论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持续发展”战略。 A、虽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么 还 D、因为 所以 还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伎俩: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愧怍:惭愧。 B、滞笨:呆滞笨拙。
尴尬:心情沉重,不愉快。 C、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簌簌:形容风吹草木的声响。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下列词语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芳草鲜艳:花草遍地,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B、来此绝境: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屋舒俨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独亲其亲: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独子其子:只抚育自己的子女。 D、鲜有间:很少有听说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精益求精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无人问津 A B C D津 开卷有益 旗鼓相当 襟怀坦白 遍体生津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则名 濯清涟而不妖 缘溪行 A、B C D 咸来问讯 自为其名 学而不思则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子牡丹的喜爱,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渔人就要求去他们家,摆酒杀鸡作饭菜。 D、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归宿。 二、填空题(15分) 1、按要求默写。
(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2)斯是陋室,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在《望岳》诗中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6)感时光溅泪, 。
(7)夜久语声绝, 。 2、《西游记》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请你再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两个故事。
(2分) 3、人们常常将植物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看到莲花,会想到性情纯洁的人;看到松柏,会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你有过这样的联想吗?请选择一种植物写出你的联想。(要求:语句通顺,联想合理,不少于40个字)(5分) 文言文!!!(三)桃花源记(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
(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3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