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发展历史
茶叶的发展历史如下:
相传神农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人,茶叶一开始并不是饮用的,而是当作药物。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茶饮开始走入普通百姓家,成为生活的必备品,而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品茗清谈,坐而论道。饮茶的风尚形成,逐渐由南向北、自上而下地普及。
唐代是茶文化走向兴盛的时期,也是茶叶产区大规模普及的时期。唐开元之后,饮茶活动达到空前规模,成为国饮。而对比唐之前,茶主要作为药用或者粗放型的解渴的饮用形式相比,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继唐代之后,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割据,但它却未衰反盛,至宋代更为盛行。宋人还发展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技趣性饮茶,如:斗茶、分茶。到了明代,明太祖废除福建建安团茶进贡,禁造团茶,改茶制为芽茶,也就是散茶。
而这种散茶,不需蒸青而直接烘焙,保留了茶叶的本色、真味。到明末清初,茶的饮法逐渐变成如今直接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近代茶叶的衰落局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为止。新中国成立后,茶业也再次蓬勃发展起来。
茶文化的特性:
1、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融入了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2、时代性:在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不断扩大,延伸、和发展,交往日益频繁,茶文化传播方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3、民族性: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形成的民族茶艺,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以及茶俗与喜庆婚礼,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