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该如何发展?

 我来答
来云悔2534
2022-08-05 · TA获得超过4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6万
展开全部

苏州的等级低,或者说苏州的地位在下降?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很多人对苏州有误解,要么觉得苏州很牛逼,天生就应该是江南的老大,要么有恐惧症,觉得苏州的 gdp 下降了,苏州就会倒。我觉得这都不是理性的态度。我不是什么专家,只想结合 历史 ,谈谈自己的看法。

苏州很强? 历史 上看确实不错,但也没有强到唯我独尊的地步。苏州正式成为和南京并列的省会是乾隆二十五年,从那时算起苏州真正的进入了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后,苏州开始走下坡路。到1948 年,苏州到了最低点,全国 12 个直辖市没有苏州, 55 个省辖市依然没有苏州。苏州最风光的时代也就百多年。想想无锡,想想当年的扬州,天下三分月明,二分在扬州,号称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他们都曾经是大都市。现在又在哪里?

苏州从全国的经济中心滑落到一文不名的小城市,原因是复杂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变了,清王朝的经济是一个封闭的体系,那时的苏州是制造业中心,丝织业之发达供给全国,苏州拥有那个时代这个全国性支柱产业的完整生产链,那样的情况,苏州当然是烈火烹油之盛。上海崛起后,中国的经济融入了世界市场,各地的现代工业经济崛起,原来的丝织业逐渐没落。以至于苏州的丝绸业那么有名,但产值却很低,如果没记错的话,也就十来个亿的规模,连丝绸节都没有了

引用网络上的话, 潘光旦老先生早在 30 年代就说到苏州,“ 一困于洪杨之乱的摧杀败坏;再困于上海都市化的畸形发展;三困于无锡实业的勃兴;四困于南京变为全国的首都;五困于镇江改为省会。从今以后,有才力的人将以锡、沪、宁、镇为集中之点,而苏州将不免成为一个忙人游散之区。老人休养之地,死人埋葬之场”,“此种江河日下之势,今后能不能挽回,就得看苏州本地的人和国内负人文之责的人的努力了

坦率的说,苏州改革开放后是得了大便宜的,一个工业园区改变了苏州的命运,苏州辖区内最穷的昆山和张家港相继崛起,真正是把短板变成了长处,常熟的工业又一如继往的好。

回到原来的问题,苏州地位会不会下降,应该说任何优势都是不是绝对的,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比较优势才是王道。

从外因看,小气一点说,在今天制约苏州城市地位的情况几乎消失殆尽。南京不是首都了,仅省会而已,无法吸纳全国的资源壮大自己 ; 无锡的实力已经被全面压制,江阴的倒退就是明证,我们的吴江,昆山,常熟,都能碾压它。更不用说园区了 ; 镇江不用讲了,城市规模那么小,工业上也没有作为,常州的表现也很平淡。至于上海,它当然很牛,但是大家想想,解放初,上海的 gdp 占全国一半,现在它能比苏州高多少,何况上海的建成区规模也已到达极致。到底是谁的地位在下降?

从内因看,苏州的工业产值已经回到全国前列,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进出口虽然有衰退,但相对其它城市简直好到了天上去。有人喜欢拿深证做比较,我认为是不公允的,中国的三大经济圈各有特点,深圳的定位和苏州的定位由其背后的体系分工所决定,珠三角的大城市数来数去也就广深而已,但在长三角,不用说上海,就是杭州南京,还有合肥,甚至宁波温州乃至衰而不僵的无锡,哪个没有点实力,个人觉得长三角就是一个超级牛的重点中学,每个城市都是优等生,而珠三角统共也就两个绝代双骄。在这样好的氛围中,苏州要想称霸唯一当然不太可能,也没必要,但要说倒退,个人觉得,也不太可能。

至于杭州,它的鼎盛抢的是上海的金融地位和广州的商贸中心,和苏州有什么关系,杭州搞得再好,南京的面子也许会挂不住,但苏州不会。因为他们走的不是一条道。

总结下,我觉得苏州过去 30 年已经赚了面子和里子,目前的规格就是往特大城市去的。好多外资企业的撤退,据说也是有意为之,为什么?因为找到了更好的经营手段。今后估计会平稳发展,我们的传统工业太发达了,新兴经济比下有余比上不足,但对于一个没有太多高校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城市,能做到拥有 2 万多名博士也算开了挂了,光南京大学在苏州的毕业生就有三万多(如果没记错的话)

再多说一句,国有运,城市也有,有些事情不是人能左右的。还好现在是市场经济,人才是流动的,苏州今后会怎样,保持谨慎乐观即可,过于操心也没必要,那么多的央企来苏州拿地,他们应该更了解苏州未来的走向。这是我不成熟的看法。

靠近上海,上海地方太小入驻的外企大部分都转移到了苏州,上海无锡都有机场,就是以后建也建不了太大的机场,现在苏州靠近上海的昆山包括苏州自己交通上几乎都完成了一体化,很多人工作在上海住在昆山,,所以苏州gdp高的吓人,等级低应该和这几点有关,自己没有辐射性,苏州的经济发展完全靠着上海辐射出来的,中国靠海靠江的古城很多但是现在没有能经济上比的了苏州的,比如江北的扬州,如果扬州和上海做邻居呢扬州能仅仅是现在这样吗,如果苏州和常州掉个位置呢?这点我想也很重要,自己被辐射不能辐射别人。虽然靠海很近也在长江边但是港口的重要性别说上海了,港口重要性连宁波青岛大连几个港口都比不了,所以这三个是计划单列市副省级苏州不是,这三个都是省内龙头可以带动省内的,苏州只能被辐射。其实苏州想提高城市地位,感觉办法也有就是南京划成直辖市,苏州直接变成省会,但是估计位置离上海太近,南京就是直辖了也不一定会选择苏州当省会,还有一个就是苏州直接变成直辖市,可是苏州离上海太近依赖性太强,直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国家连个计划单列的名单都没给,当然了这仅仅是说了本人的个人观点,如果国家提高你的地位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了

我只问几个问题,一、苏州的经济好在什么地方?具体以什么体现?请不要拿GDP说事,GDP只是一种经济指数,并不代表财富,而一个城市的经济除了GDP,GNP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标准。二、苏州市的城区规模与城市实力是否相称?剔除下面的几个县级市,苏州的市区建设规模、居民消费水平、医疗教育服务、住房保障等与其他地级市甚至副省级城市相比,是否有明显的高度?三、苏州市在对外开放中,有否国际影响力较大能够让经济持续增长的亮点?比如何种产业、港口等。四、苏州市的经济发展能否辐射周边?并且带动周边形成一个较大的都市圈核心,有没有?

没得到政策支持,怎么会经济、对外交流和国家中心城市差不多?想一想都不可能。

我们不谈其他的,就谈苏州等级为何那么低?这个等级可以指政治等级,也可以指经济等级,我们先谈经济等级。

关于经济等级。苏州GDP总量全国第七,总量破万亿,在地级市中排第一,江苏省内也是第一,被 第一 财经 周刊 评为中国新一线城市,经济等级不低,甚至很高。

当然,如果去掉代管的市、县,苏州市区的总量并不高。

关于政治等级,这就要好好说说为什么苏州仅仅只是一个较大市了。

按我国政治等级划分来看,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较大市—地级市—不设区的市(县级市)/县 等等。苏州旁边上海是直辖市,杭州、南京是副省级城市也是省会城市,从地理位置上看,苏州离这三个高等级城市太近,如果苏州等级提升,那长三角经济圈将会出现四个高等级城市,想一想在首都所在地的京津冀经济圈都只有两个高等级城市,会允许苏州成为第四个高等级城市?

副省级城市除了六个计划单列市都是省会城市,苏州自然无缘,省会城市也不可能,直辖市更不用想了,北京天津两大双子星直辖市是由于北京是首都,天津是北京门户,护卫北京,进出口贸易的通道的地位所决定的,苏州和上海不会成为两大双子星直辖市。

综上所述,苏州目前的等级只是较大的市,哪怕苏州经济总量再大,政治等级也就这样了。

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地位。我是一个外地人,北飘过,上海也呆过,广东那边也生活过几年,算不上去过很多地方,但也都认真的在几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工作生活过。唯有苏州,来了一年后便决定不再离开,我相信爱比苏州好的地方很多,但我更相信,苏州不差,我爱苏州,无论她地位如何

苏州等级为何那么低?江苏的省会南京在政治上的地位苏州是没法比的,在所有的省会城市只有一个称京,那就是南京。在经济上那根本没法跟上海比,没有上海对苏州技术上的支持也许加兴都比苏州好,在这个地区每个城市实力都很强,上海没把变成他的一个区已经万幸了。如果放在别的地方等级会直线上升。苏州在这个地区经济最好没有人强力支持休想等级会上升(深圳的地位那么高那是改开的一面旗帜)

这个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地理位置决定的,离上海杭州近注定不会是幅射中心。这次国家把安徽纳入长三角范畴,而特大城市苏杭出局南京入围,很显然想用三省交汇的南京带动安徽发展,可怜苏州每年上缴那么多税收自己落着好,苏北也没受益全让利给安徽了。

不过归根到底,自己过得好才是真的好,城市等级都是虚的。苏州经济省内头名至少十年内南京超越不了。我们拿数据说话,张嘴我感觉我同学我朋友怎么怎么样请先准备好数据再喷。有不少人说苏州只靠外资,你可知中国民营五百强二十多家在苏州,省内第一。再说民富,2015国家统计年鉴苏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五万,江浙两省第一,仅次于上海。南京城镇人均收入水平放浙江大概和绍兴差不多四万六左右。不过非私企业员工收入南京冠绝江苏,平均超过八万。这说明什么?说明南京人民的钱都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口袋里,是他们拉高了南京收入水平。再说科教,南京大学特别多这点苏州没法比,不过南京不是上海北京,没有高考优势,况且南京高考成绩比苏州还差,都被苏北碾压。文化上南京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比苏州深厚。不过苏州也不差,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有园林和大运河两个,而且这两个的景点遍布古城区,南京一个世遗。国家5A景点苏州6个南京2个。

肯定还会有喷子说苏州靠下面县市,拿掉就没什么了。真是笑话,你也可以说上海经济去掉崇明,南汇等外郊就没什么了。

苏州有着悠久的 历史 文化底蕴,和发达的现代经济,苏州虽然不是计划单列和副省级,但苏州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是中国最为完善的城市之一,苏州因为姑苏区古城保护而建设高度不允许超过北寺塔,所以给人感觉姑苏区像是规模较大的农村,而苏州外围高楼林立。其实这样的布局和西方国家一样,发展均衡没有大城市病。



有人说苏州中心化不强,这点是布局不同,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市区高楼林立,拥堵不堪,而郊区及下辖县市发展不足,苏州发展很均衡,下辖县市个个规模都能和内地地级市相当,尤其是昆山,一个县城GDP竟然超过3000亿让人汗颜。

国人眼中似乎只有高楼大厦遍地才是大都市,其实并非这样,苏州各区各县市都有自己的商务办公区CBD,都有大型商业综合体,一个镇都有图书馆和公园,生活配套,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决定了苏州必定挤进十大前景经济城市。



其实苏州的布局类似于国外的芝加哥,没有所谓的城市中心,只有各区商务,商业中心,发展均衡城区拥堵现象相较于国内城市较轻,也给予下辖县市更多的发展空间。

总之,苏州属于稳步发展,而经济领先的中国屈指可数的优秀城市。

苏州发展非常好,在地级市中是个神一样的存在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

行政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都因其特殊地位具有很强的集聚资源能力,那除此之外的普通地级市发展情况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部拥有“双子星”的省份中,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和大连都成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而独独在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却没有计划单列市。

不过,尽管没有成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 苏州的经济发展之快却超乎想象。


地级市排名第一

在293个非省会地级市,也就是"普通地级市"中

苏州一直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1、GDP唯一破1万亿大关的地级市

在《第一 财经 日报》对全国普通地级市的经济总量统计发现,共有18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了4000亿大关,其中苏州是唯一一个超过1万亿大关的地级市。

去年苏州市GDP达到了14504亿元,GDP总量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7位,遥遥领先于其他普通地级市,并且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在江苏省都位居第一。

不仅如此,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如昆山、张家港、常熟等一直领衔中国百强县排行榜。

2、全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

苏州是全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也是全国唯一开通两条地铁线的地级市,目前运行的地铁有两条:1号线和2号线,在建的线路有4号线和3号线、5号线。

3号线: 预计2019年通车。它是目前在建线路中换乘站点最多的线路。

4号线: 轨交4号线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将于2017年上半年开通试运营!

5号线: 今年上半年开工的5号线,线路全长44.1km,共设车站34座,计划2021年6月通车。

未来苏州将形成一张四通八达的巨网,9条轨交、3列轨电、6条市域轨交线。

3、地级市民生发展全国第一

由人民日报研究的“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名单出炉,指数样本包含了全国27个省下辖的262个地级市,以市为单位进行区域民生发展指数的测算与比较。

这份百强名单中,苏州稳居第一。

4、地级市小康指数全国第二

近日《中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报告》发布最新数据,地级城市小康经济指数前10位分别是:鄂尔多斯市,苏州市,东营市,无锡市,克拉玛依市,舟山市、嘉兴市、绍兴市,大庆市,珠海市。

5、 地级市信用指数排名第一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显示,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根据“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监测数据:

苏州在259个地级市中,信用指数排名第一。

6、唯一拥有地级市的专利审查中心

全国共有7个专利审查中心,其他6个审查中心,都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还有一个在苏州高新区。

2011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江苏中心成立,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独立的人事、劳资、财务管理权,经费自理。

  

截止2015年底,苏州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104件,名次比上年度前进1位,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五位(列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之后)。

7、唯一拥有两所中外合作大学的地级市

经过十多年发展,昔日凤毛麟角的中外合作大学,如今在国内已有很多。但像苏州这样拥有两所中外合作大学的地级市,目前仍然是全国唯一的。

西交利物浦大学它是中国第一所强强合作,并以理、工、管起步的中外合作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在昆山举办的,主攻精英教育和前瞻科研。2014年8月正式开课。

8、唯一拥有两个中科院研究所的地级市

中国科学院的绝大多数科研院所,都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但苏州拥有两个研究所,这在全国所有普通地级市中,目前是唯一的。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创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位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苏州医工所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位于苏州 科技 城,研究领域为医疗仪器、医用材料和生物制剂。

9、地级市超越级别的待遇

作为一个地级市,苏州有着不同寻常超越级别的待遇。

2011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正式开业。这是国开行设立的全国第一家“非计划单列市”城市分行,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地级市分行。

此外中农工建四大银行在苏州建立直属一级分行,独立于江苏省分行。这在全国罕见。

全国排名靠前

苏州在地级市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放眼全国,即使和北上广深相比,也光彩夺目!

1、2015年公共财政收入 全国第六

尽管行政级别是影响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却从来没有挡住苏州跻身全国前十的步伐。

2015年苏州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560.76亿元,虽然较之上一年(1443.80亿元)增幅不大,但依然排名全国第六。

2、2015年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

《苏州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苏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90元,继续排在全省第一。收入水平高出第二位的南京4287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217元。

可支配收入扣减消费支出后的人均年度节余19254元。

收入、消费和结余均居全省13市第一位

“苏州人”不仅赚得最多、还花得最多、攒得最多

苏州景色不错,很久发展潜力, 历史 悠久,等级并不低啊

史前——悠悠吴地、中华源流

夏——禹定震泽、姑苏伊始

商、周——泰伯奔吴、文风初肇

春秋·吴——强吴时代、争霸舞台

战国·越——继为敌都、包孕吴越

秦、西楚——郡领东南、项王首义

西汉——江东都会、独领东南

新莽——复古改名、以彰泰德

东汉——吴会分治、独步江东

三国·吴——东吴故都、孙氏基地

西晋——永嘉南迁、北乱偏安

南朝——王畿重镇、东南雄藩

五代十国·吴越——浙西重镇、建号中吴

隋——始得今名、运河都会

唐——江南首郡、东吴雄州

北宋——吴学肇兴、建府平江

南宋——通都大邑、天下粮仓

元——得号水都、诚王奋起

明——富甲天下、五人举义

清中前期——江苏首府、绝冠中华

晚清——天国之劫、极盛而衰

民国——天堂不再、几近凋敝

苏州城 历史 上各个时代地位综述

史前 --- 苏州古为吴地,处于太湖平原和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的“三山文化”,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早期良渚文化,典型良渚文化,此外,苏州地区范围内还发现了多个类似的史前古遗址,从而证明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夏 --- 苏州有文字记载,至今已逾四千年。大禹曾在苏州地区治理太湖水患,并划分天下为九州岛,苏州属古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今天的扬州那时候属古九州岛中的徐州)。

商、周 --- 殷商后期,先周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因三弟季历生子姬昌,有圣瑞,乃欲让国。会太王有疾,泰伯、仲雍以入山采药为名,乃奔吴,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后姬昌立,是为西伯,即周文王。吴人敬佩泰伯的义举,归之,举为王,号句吴国,设都吴城(即梅里,又作蕃离)。

春秋 --- 苏州建城池,称阖闾大城,是吴国的政治中心。

战国 --- 越国统一江东,迁都吴(苏州),改称会稽,为越国首都,这时越国有两个会稽,苏州为越国新都。

秦朝 --- 为东南第一大城,江东经济中心。

西汉 --- 汉武帝时,苏州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东汉 --- 中原战乱,大批士大夫家族南迁,吴县的人口激增,到汉和帝时已成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三国 --- 东吴旧都,直到212年苏州都是江东孙氏政权的首都。后东吴迁都,镇江,南京等城市,为东吴管辖下的大城。

西晋 --- 地处偏远地区远离战乱,保持了一贯的经济强势,永嘉之乱,批士绅举族南迁,越发繁华。

南北朝 --- 苏州为王畿重镇、东南雄藩 ,南朝置吴州。

隋朝 --- 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被称为三吴都会之一,吴(苏州,吴兴(湖州),会稽(绍兴), 又成为运河沿岸四大都会(楚州、扬州、苏州、杭州)之一。

唐朝 --- 778年,苏州人口数量居江南之冠,被定位江南雄州,是江南唯一的雄州。

五代十国 --- 苏州隶属吴越国,经济持续发展,杭州也因为是吴越国首都而崭露头角,成为东南第一州。

北宋 --- 苏州已经是重要的工商业都会,特别以丝绸着称,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

南宋 --- 苏州商业发展虽然略逊于都城杭州,但农业发展则远胜于其,被称之为天下粮仓,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 。

元朝 --- 苏州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苏州的“东方威尼斯”之名由此而来。元末明初,苏州为张士诚张吴政权首都。

明朝 --- 应天巡抚驻扎在苏州,苏州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方面更是达到巅峰,出了无数的才子状元,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文化大城。

清朝中前期 ---- 苏州经济达到了 历史 上的顶峰,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在都城北京之后名列全国第二,是当时东半球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

苏州 历史 悠久等级并没有很低,未来很有发展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