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内外治疗法(上)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特点是皮损呈多形性(皮肤潮红、浸润、流水,并有红斑,丘疹,水泡,脓疮,皲裂,表皮脱落,但流水及潮湿是常规现象),对称发生,剧烈瘙痒,反复发作。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与体质、神经状态、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系统、代谢营养、内脏功能以及细菌、真菌、寄生虫、病灶感染、各种内外致敏病原都有关系。病因尚待进一步探讨。一般认为,湿疹是由于内在刺激因素(如病灶感染,寄生虫感染,吃某些食物,服用某些药物)或外来刺激因素(如寒冷、日光、化学药品、植物、昆虫等)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炎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各种制激因素的机会很多,但是否发生湿疹,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内在因素。机体敏感性高者易于发生湿疹,而过敏体质又与遗传、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通过加强锻炼,逐步增强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可以减低机体的敏感性,改变过敏体质,而减少湿疹的发生。
湿疹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如四肢远端、肘,腘窝、面部等处,严重时可泛发于全身。
临床特点:
1. 急性湿疹:初起为红斑,皮损境界不清楚,继而在红斑及其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水泡,常密集成片,且可因搔抓使水泡破裂而形成糜烂面,干燥后可结痴。若有继发感染可于病损处出现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2.慢性湿疹:由于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使病变波及皮肤深层,形成皮肤肥厚,并在皮肤肥厚的基础上因搔抓可见血痂、抓痕、脱屑等皮损。发生在手脚部的慢性湿疹还可形皲裂而影响劳动。
3、婴儿湿疹:也叫奶癣,常发生在出生后1一2个月,好发于头部、面部,严重者可泛发全与。患儿瘙痒,病情往往时轻时重,常在发热、腹泻时皮损明显好转或消温,但病愈后又复出现。婴儿湿疹临床上分成两型:常见的一型是湿烂皮炎型,婴儿多较胖,营养发育较好,大便干秘。皮疹呈红色丘疹,渗出淡黄色液体,干燥后结成蜜黄色薄痂。另一型是干性皮炎型,婴儿皮肤干燥,发育较差,形体瘦小,消化不良,有腹泻等症状。皮疹多是干性红斑、丘疹鳞屑苔癣化片块。这两型皮疹的多少,要看病情轻重。轻者往往在头面部有散在几片皮疹,重者可遍布头面,甚至四肢、躯干均有大量皮疹,病儿有剧痒,严重时可昼夜啼哭,烦躁不安。
湿疹,祖国医学统称“湿疡”、“湿疮”、“湿癣”,依其皮损部位的不同而有许多命名,例如:发于头面部的叫“鼻䘌疮”、“旋耳疮”、“燕窝疮”;发于颈胸部的叫“钮扣风”;发于四肢的叫“四弯风”:发于阴部的叫“肾囊风”、“阴疮”。此外,尚有“黄水疮”、“浸淫疮”和小儿“胎敛疮”(婴儿湿疹)等不同名称。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湿邪所引起,急性湿疹常是热邪、风邪相合所致,慢性湿疹多因脾胃虚弱,水湿失于运化,或由寒湿所致,或久病伤精耗液,最后成血虚、阴亏之症。换句话说,急性湿疹多系风湿热三气侵袭,慢性湿疹则与脾胃虚寒或血虚阴亏有关。
湿疹的中药治疗:
(一) 外治法
1. 急性湿疹
①青黛30克,升华硫黄20克,用法:共研匀,加入麻油或菜油调成糊状,先用淡盐水洗净患处,再敷药,药不要敷得太多,每天早晚各搽一次,连搽几天。如瘙痒厉害,可在此方中加轻粉20克。
②生蒲黄粉撒布患处。方法:生蒲黄过筛,筛去杂质,研粉,将蒲黄粉直接撒在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再用药时,不要将原来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③蕃茄适量。将蕃茄洗净并用酒精消毒,去外皮用纱布压出浆汁,然后用纱布浸满浆汁,敷在患处,每3~4小时更换一次,同时患者口服蕃茄,每日一斤。
④马铃薯适量。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再用冷开水冲洗,用消毒的器皿研成泥状,外敷患处,敷0.5厘米厚,每二小时更换一次,2~3次后,就有明显效果,瘙痒消失,黄水减少,敷6~8次后,糜烂面形成黑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黑痂渐脱落,有新的皮肤出现,如有个别患处不好可继续敷药,每日平均敷6~8次即可,睡前可敷厚一点,夜间不用换药。
⑤白藓皮30克,儿茶30克,乌梅30克,五倍子30克,苦楝皮30克,紫草茸10克,苦参30克,另取少许冰片置瓦上烧(即放出浓烟),让其熏烤患处,俟烟放毕,离开;再用麻油少许调上药搽患处,不用包扎。1~2日按上法换药1次。
⑥地榆粉(过80目筛)800克,紫草粉(过80目筛)400克,氧化锌400克(如缺,可用炉甘石代),凡士林加至400克。地榆粉、紫草粉、氧化锌粉混合均匀。将凡士林加温熔化,待冷将凝时边搅边撒入上述混匀之粉末,并不断搅匀,直接涂敷患处。以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换药前勿洗,可用无刺激性的植物油(麻油)状净创面即可。
⑦当归16克,紫草30克,黄蜡30克,白蜡30克,麻油125克。将香油烧开加入当归、紫草共熬,待药炸枯去渣,纳入黄蜡、白蜡溶化后冷却,调成糊状,用时先用洗净患处,涂敷以上药膏,每日1次,无需包扎。
⑧硫黄15克,黄柏15克,白芨15克,白芷15克,白矾15克。将上药各研成细末后混匀备用。如湿疹未流水点未溃烂时,将药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如已流水或已溃烂时,可单用药粉直接撒于患处,一般每天换药一次,严重者每天换药2次。换药前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但禁用肥皂水洗。流黄水或糜烂部位不大者,换药后可用纱布包扎。若病损范围大者涂药后不必包扎,保持局部清洁。
⑨雄黄10克,麻油10克。用火纸把雄黄包好,灌以香油,使渗透后,用火燃着火纸,滴下雄黄油。用温热的雄黄油涂抹患处,每天10次左右。连续涂抹约2星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