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自然灾害
河流地貌的自然灾害有:因决口、溃坝、管涌以及坍塌、脱坡等引起的洪水,河湖岸坡滑坡,河湖淤积,河流改道等。
河湖灾害与地质灾害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不断改变河湖环境,造成河湖淤积,促使多种河湖灾害的发生与发展;河湖灾害又进一步恶化区域地质环境,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以及滑坡、泥石流活动。
所以,防治地质灾害必须与治理河湖环境、防治河湖灾害相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
河流的侵蚀作用有侧蚀、下蚀、溯源侵蚀,不同的侵蚀作用塑造不同的河流地貌。
1.下蚀——河谷
作用:使河谷加深,在河流上游比较典型。
2.溯源侵蚀——瀑布
作用:使河流往源头方向延伸,使得河流变长。
3.侧蚀——曲流
作用:使河道展宽,形成曲流,给人们展示河曲之美。
《庐山桑落洲》: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受到惯性作用,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地貌。
二、河流堆积地貌
1.山前冲积扇
形态: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成因:①山区河流或者季节性洪水,在山区流动,由于地势陡峭,流速加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
②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2.河口三角洲
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或湖泊)形成扇形或者三角形,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流稠密,多沙洲,沙岛。
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①物质来源;②动力条件(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③沉积环境:海水(湖水)的顶托
3.河漫滩
河漫滩是河谷底部河床两侧,汛期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
成因: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①侧向堆积:当河流在一岸进行侵蚀,其对岸即出现堆积,随着一侧侵蚀不断进行,另一岸的堆积也不断扩大,成为河漫滩的基础。
②垂向堆积:当河漫滩被洪水淹没时,滩面的水深较小,又有植物阻拦,原来悬疑在水中的泥沙便沉积下来,使河漫滩逐渐加高,但其高度不会超过最高洪水位。
4.堆积阶地
河漫滩 → 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下切,汛期不能淹没 → 形成阶地
5.江心洲
江心洲是指江河中的沙洲(岛屿),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泛滥时顶部盖上悬移质泥沙。有的江心洲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江心洲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
著名的江心洲有长江下游的太平州、长江口的崇明岛、武汉鹦鹉洲、湘江中的橘子洲、江西赣江中的白鹭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