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哪里的人?
华佗是谯现安徽亳州人。1800多年前,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此后,亳州中药材种植、经营薪火相传、经久不衰。
中国历史上多次对县名的梳理,《旧唐书·玄宗纪下》:九月丙寅,改天下县名不稳者及重名一百一十处。 民国初年,更改重复县名之举,规模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大,涉及的面比以往要广,程度也比以往更深,在历史上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同名地名问题,从此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正史有记载和延续,经过几次县名调整和确认,谯现安徽亳州不错不乱:
1、《三国志·华佗传》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2、《旧唐书·地理志》:亳州,望,隋谯郡。领1谯、2城父、3谷阳、4鹿邑、5酂五县。 真源,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
3、《宋史·地理志·四》: 亳州,望,谯郡,本防御。大中祥符七年,建为集庆军节度。南渡后没于金。县七: 1 谯,望。 2城父,望。 3酂,望。 4永城,望。 5卫真,望。唐真源县。 6鹿邑,紧。7蒙城,望。谯和永城是并列的县。如同真源和鹿邑是并列的县一样
4、《明史·卷十六-卷十八》◎地理一-◎地理三:亳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初,以州治谯县省入,寻降为县,属归德州。六年属颍州。弘治九年十月复升为州
2019-11-08 广告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出自《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原文节选如下: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