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是怎么来的?
在河南地区,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2元、5元、10元、20元都有。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压岁钱也水涨船高。
河南许昌的压岁钱一般都是这么给的:
父母给孩子:100~200;
爷爷奶奶:500~100;
父母给亲戚家的孩子:100~300;
爸妈的兄弟姐妹:200~500;
远方的亲戚:不给或者100~200;
这是我家里面的标准,有时候自己姐姐过年也会给塞一个1000元的红包。
在古代,压岁钱一定要是新钱,并且要是大钱,之后用彩色的绳穿过,才给小孩。并且这压岁钱是年前给,年后花,即有祝福,又包含着压惊的一位。
等到了明清时期,彩色的绳子就变成了红色,因为红色代表着吉利。所以一般穿以红绳,驱邪保平安的意味就更多一些了。
到了民国时候,就是用红纸包一些铜钱,或者包银元。等到后来纸币广泛的流通起来,红包里就开始装一些崭新的,最好号码还能相连的纸币。
至于数额,古代时候给的钱一般不多。而且有礼法在内,同辈不给,未婚不给——等等。而且小辈要给长辈磕头,以表示敬意,长辈再给小辈发压岁钱,祝愿小辈们能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平安喜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压岁钱的数额也在不断的增大。开始不局限于购买书本,学习用具等作用。
每年给我发压岁钱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对我说:"压岁钱,压岁钱,压着个子不让长太快。"小的时候就很不理解,长大了才明白要一步一步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像是一种提醒的意思。
再有就是古时候,很多人都会给古钱币上刻一些吉利的文字或者图案,并将这些古钱币戴在小孩子身上,保佑小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一般是婴儿满月的时候佩戴,也被叫做“洗儿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被后人转化成为了春节才发放的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