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认为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预计定律将持续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然而,201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更新增长已经放缓在2013年年底,之后的时间里晶体管数量密度预计只会每三年翻一番。
1965年4月19日,《电子学》杂志(Electronics Magazine)第114页发表了摩尔(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工程师)撰写的文章〈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组件〉,文中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
扩展资料:
摩尔定律的演化:
1、摩尔第二定律:摩尔定律提出30年来,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的确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Intel高层人士开始注意到芯片生产厂的成本也在相应提高。
1995年,Intel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预见到摩尔定律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同年,摩尔在《经济学家》杂志上撰文写道:“令我感到最为担心的是成本的增加,…这是另一条指数曲线”。他的这一说法被人称为摩尔第二定律。
2、新摩尔定律:中国IT专业媒体上出现了“新摩尔定律”的提法,指的是中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摩尔定律
具体来说,摩尔定律描述了集成电路每年能够容纳的晶体管数量的指数增长。换句话说,集成电路的密度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从而推动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升。
这个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预测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和创新。通过摩尔定律,芯片制造商得以将更多的晶体管集成到芯片上,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存储容量和处理速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摩尔定律面临着挑战,由于技术限制和成本难题,晶体管的缩小和集成愈发困难。尽管如此,摩尔定律仍然被视为电子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指导原则,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