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对赵云介绍还不及姜维,是陈寿忽略了还是当代拔高了?
1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时的环境,社会的背景等主观因素影响。结果是必然的。
首先我们知道三国志虽然没有对赵云有过多的介绍,但是长坂坡、智取桂阳、取西川(并没有同诸葛亮一起去,独领一军走水路)等等都是有介绍的。都是短短几个字概括的,并且是记载在他人纪传里面。这个现象不是偶然的。
其次有个这样的事。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汉代是注重门阀制度,汉家多薄功臣。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就不奇怪了,甚至刘备取西川后对赵云都并不重用。在刘备眼中,赵云不过一介匹夫。毫无地位可言。而姜维自己,由于自己父亲姜冏曾经任过郡功曹,首先出身就不是低微的,其次对于在后三国时代人才凋零的蜀国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受到刘备、诸葛亮的重视了。
在分封爵位上,赵云是死后才封个侯的,并且是没有封将的。姜维是官封大将军,行都督事的。
所以既然蜀国都在这个问题上得到明显的看法,陈寿也就顺其自然的重点描写姜维而略微带过赵云了
首先我们知道三国志虽然没有对赵云有过多的介绍,但是长坂坡、智取桂阳、取西川(并没有同诸葛亮一起去,独领一军走水路)等等都是有介绍的。都是短短几个字概括的,并且是记载在他人纪传里面。这个现象不是偶然的。
其次有个这样的事。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汉代是注重门阀制度,汉家多薄功臣。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就不奇怪了,甚至刘备取西川后对赵云都并不重用。在刘备眼中,赵云不过一介匹夫。毫无地位可言。而姜维自己,由于自己父亲姜冏曾经任过郡功曹,首先出身就不是低微的,其次对于在后三国时代人才凋零的蜀国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受到刘备、诸葛亮的重视了。
在分封爵位上,赵云是死后才封个侯的,并且是没有封将的。姜维是官封大将军,行都督事的。
所以既然蜀国都在这个问题上得到明显的看法,陈寿也就顺其自然的重点描写姜维而略微带过赵云了
展开全部
看了ls几位的回答,怎么看都觉得时空错乱。赵云是武将没错,但姜维也算不得什么诸葛传人。如果看过三国志应该明了,诸葛生前生兼蜀国的文武大权,死后文权回归皇帝,武权姜维也只得到了一部分。所谓九伐中原,大部分都没有打到渭河。
然后回答问题。姜维的篇幅超过赵云,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地位,长坂坡时,赵云负责护送的是刘备的家眷,关羽统领的是水军,而张飞则是护卫刘备左右。历史上,刘备的家眷曾多次陷落敌手,吕布和曹操都得到过,可见刘备对保护家眷并不重视。关羽也曾保护过家眷?没错,但是看了正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关羽根本没有封金挂印那档子事,要不是一个女人,他差点就真的跟了曹操了。
二、战绩,姜维虽然没有完成诸葛的遗愿,但是毕竟曾为之努力,是蜀国后期对抗魏国的主要力量。赵云前期身边有关羽张飞两员大将,后期又有一个魏延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实际上赵云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统兵权,也就无所谓战绩了。
三、确实存在“当代拔高”的因素。赵云无论多厉害,到了陈寿识字的时候拿都已经是传说了,而姜维则生活在陈寿成长和成熟的年代。陈寿更了解姜维一点也不奇怪。蜀国没有史官,三国志蜀馔的一切都是陈寿根据自己所知和别人的叙述写成的,对于前代的笔墨稍少并不奇怪。
至于ls所说的“汉代重门阀”,我觉得不算什么理由,因为刘关张都是没有门阀之人,刘备虽然顶了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但却是编草鞋出身;关羽也差不多;张飞稍好,也不过是个乡里的豪绅。而且制衡益州士族势力一直是蜀汉政权的政策重点,虽然在形式上可能会怠慢了出生寒微的大将,但绝对不会轻视。
然后回答问题。姜维的篇幅超过赵云,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地位,长坂坡时,赵云负责护送的是刘备的家眷,关羽统领的是水军,而张飞则是护卫刘备左右。历史上,刘备的家眷曾多次陷落敌手,吕布和曹操都得到过,可见刘备对保护家眷并不重视。关羽也曾保护过家眷?没错,但是看了正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关羽根本没有封金挂印那档子事,要不是一个女人,他差点就真的跟了曹操了。
二、战绩,姜维虽然没有完成诸葛的遗愿,但是毕竟曾为之努力,是蜀国后期对抗魏国的主要力量。赵云前期身边有关羽张飞两员大将,后期又有一个魏延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实际上赵云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统兵权,也就无所谓战绩了。
三、确实存在“当代拔高”的因素。赵云无论多厉害,到了陈寿识字的时候拿都已经是传说了,而姜维则生活在陈寿成长和成熟的年代。陈寿更了解姜维一点也不奇怪。蜀国没有史官,三国志蜀馔的一切都是陈寿根据自己所知和别人的叙述写成的,对于前代的笔墨稍少并不奇怪。
至于ls所说的“汉代重门阀”,我觉得不算什么理由,因为刘关张都是没有门阀之人,刘备虽然顶了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但却是编草鞋出身;关羽也差不多;张飞稍好,也不过是个乡里的豪绅。而且制衡益州士族势力一直是蜀汉政权的政策重点,虽然在形式上可能会怠慢了出生寒微的大将,但绝对不会轻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赵云是刘备势力前期的功臣,算是开国元勋之一吧。
而汉朝是注重门风的,记得当时关羽是怎么评价五虎将的吗?“赵云久随吾兄,是吾弟也,马孟起累世公侯,他黄忠是何等人?也敢与吾并称?!”所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只是因为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比较久,所以大家跟他的私交不错而已。赵云何等出身啊……山上打劫的霸王而已……这就注定了赵云不会受到重用。
还有,赵云的身份就是武将,而姜维却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是大将军。从身份上来说赵云就不及姜维。再者赵云的年代比姜维早,那时候真的是英雄辈出的年代,赵云只能说是个“成名武将”。咱们凭心而论,就算没有诸葛亮、没有一个谋臣、刘备肯定也会让更加智勇双全的关羽当军师,怎么说也轮不到赵云。
所以三国对赵云的定位就是“武将”。而姜维的年代就不同了。那时候刘关张和诸葛亮都挂了,赵云也老了,黄忠估计也快入土了,再加上诸葛亮真传,其地位在蜀国是无人能及的。那个年代的风流人物已经不多了,魏蜀吴能争雄的人无非就是司马懿、姜维、陆逊了,由此便可见其重要性。
而汉朝是注重门风的,记得当时关羽是怎么评价五虎将的吗?“赵云久随吾兄,是吾弟也,马孟起累世公侯,他黄忠是何等人?也敢与吾并称?!”所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只是因为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比较久,所以大家跟他的私交不错而已。赵云何等出身啊……山上打劫的霸王而已……这就注定了赵云不会受到重用。
还有,赵云的身份就是武将,而姜维却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是大将军。从身份上来说赵云就不及姜维。再者赵云的年代比姜维早,那时候真的是英雄辈出的年代,赵云只能说是个“成名武将”。咱们凭心而论,就算没有诸葛亮、没有一个谋臣、刘备肯定也会让更加智勇双全的关羽当军师,怎么说也轮不到赵云。
所以三国对赵云的定位就是“武将”。而姜维的年代就不同了。那时候刘关张和诸葛亮都挂了,赵云也老了,黄忠估计也快入土了,再加上诸葛亮真传,其地位在蜀国是无人能及的。那个年代的风流人物已经不多了,魏蜀吴能争雄的人无非就是司马懿、姜维、陆逊了,由此便可见其重要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在就是流行这个,什么叫观点独到,与众不同,越是公认了的东西你月反对,越是多数人的看法你就偏给他否定了,这样才能显出你的与众不同啊!试问,如果诸葛亮、赵云等真像易中天说的平常稀松,那为什么他们在民间那么受欢迎?罗贯中难道和诸葛亮赵云都有亲戚?广为流传的东西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历史就是历史,并不是某个人否定了就成立的。三国演义是小说,三国志九一定可信吗?陈寿的父亲陈式是被诸葛亮斩了的,陈寿写的就一定是客观的吗?至于易某人嘛,一个想出名的小丑而已。观点与众不同炒作起来就方便嘛,他如果说诸葛怎么聪明,赵云怎样神勇,那还会有几个人去听他胡说?所以就要找些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提出来,哪怕是违心的,只要能出名,能捞钱,还有什么不可以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赵云 吕布 诸葛亮 马超 都是《三国演义》给吹出来的
但是赵云还是不错,取西川还是很NB的,历史中的赵云应该是良将而不是猛将
演义里尊刘扁曹,实际上刘备和曹操都是枭雄,都是战略战术好手,很多演义里诸葛亮的计谋历史上都是刘备出的,但诸葛亮也是一代名将,几万人把司马懿十几万大军堵在屋里不敢出来。只是没有三国中那么神而已
蜀国大将就关羽,张飞是数一数二的,后世皆称二人为万人敌,也总被拿来与各个朝代的猛将对比。
LS自诩看过点网上的东西就出来显,关羽和曹操争女人的事只在裴松之作注中有写,而陈寿的三国志根本就没有收录,原本就是细枝末节的野史,而且关公求妻也是被俘之前的事情,怎么就能跟后来归刘备有关系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国中魏国的名将比较多,曹仁,张辽,虚晃等智谋之士,贾诩,荀攸等都是当世的一流名臣,名将
但是赵云还是不错,取西川还是很NB的,历史中的赵云应该是良将而不是猛将
演义里尊刘扁曹,实际上刘备和曹操都是枭雄,都是战略战术好手,很多演义里诸葛亮的计谋历史上都是刘备出的,但诸葛亮也是一代名将,几万人把司马懿十几万大军堵在屋里不敢出来。只是没有三国中那么神而已
蜀国大将就关羽,张飞是数一数二的,后世皆称二人为万人敌,也总被拿来与各个朝代的猛将对比。
LS自诩看过点网上的东西就出来显,关羽和曹操争女人的事只在裴松之作注中有写,而陈寿的三国志根本就没有收录,原本就是细枝末节的野史,而且关公求妻也是被俘之前的事情,怎么就能跟后来归刘备有关系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国中魏国的名将比较多,曹仁,张辽,虚晃等智谋之士,贾诩,荀攸等都是当世的一流名臣,名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