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膜捐献有什么规定?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9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眼角膜捐献条例》
正式实施
这也是全国 首例
探索规范眼角膜捐献的地方性立法
今年的6月27日
我区完成了第一例眼角膜捐献手术
就在8月29日
第2例捐献者的眼角膜
又分别移植给了3位眼病患者
使其重见光明
宁夏第2例眼角膜移植手术成功 三位患者重获光明
8月29日早上8:50,宁夏眼科医院五楼如往常一样安静,但弥漫药水味的空气中似乎又多几份凝重。这一天,来自西安的眼科专家要为三位眼疾患者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正在接受术前检查的顾某某,今年24岁,3个月前因为右眼视力下降、磨痛,被医院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一张“建议行角膜移植手术的”检查结果单,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几近绝望。“因为眼角膜特别稀缺,尤其宁夏西北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所以我之前还比较担心这方面的。”因为眼疾几乎失去光明的张某和刘某,分别被诊断为“左眼角膜白斑”、“右眼边缘性角膜变性”。“如果丈夫下半生真得看不见的话, 我都不知道咋活了。”眼角膜受捐者张某妻子赵女士哽咽着对记者讲。“之前查的0.50毫米,上上周查就成0.20。医生说随时都要穿孔,穿孔的话就不太好治,所以建议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 眼角膜受捐者刘某说。

当天上午9:30 三位患者进入手术室。角膜移植手术是精细活,角膜的厚度仅半毫米多,专家犹如在薄冰上跳芭蕾,既要优美地完成动作,又不能用力过度损伤角膜。手术室里争分夺秒,手术室外等候的家属焦急万分。“我担心手术成功不成功?”“心里着急的,都说不出话来。”患者家属对记者讲。

向这三位患者捐献眼角膜的是来宁打工的四川籍57岁的男性患者,因脑干出血,抢救无效后家属同意捐献患者的眼角膜和遗体。根据国际惯例及我国现行政策,捐献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双方互不知晓的“双盲原则”,捐献者的眼角膜片进行质量评估后,再对预约登记的受捐者先后顺序筛选,确定手术对象。“一个病人的病灶比较大,是圆锥角膜,他就得用一个角膜 ;另一个病人,他的病灶在瞳孔里面,刚好把瞳孔堵住了,这个病人就取五点几,这样他的边缘就留下了;这还有一个病人,他刚好是边缘性的角膜溃疡,这样就两个材料 用来治疗三位眼疾患者。”自治区眼科医院院长盛迅伦说。

当天的手术非常成功。9月1号记者再次来到宁夏眼科医院五楼的住院部,三位患者的视力正在缓慢恢复中。“周天测的是0.3 ,就比如说那个窗子,之前看的时候很模糊,窗子什么都看不清,现在看的特别清楚。感谢医院和捐献者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的机会。” 眼角膜受捐者顾某激动地说。患眼角膜受捐者刘某某讲:“手术以后感觉好多了,没有之前那么疼了。”“一般人家舍不得,这个好心人捐赠了,我们是特别特别感谢!”眼角膜受捐者张某妻子赵女士哭着对记者说。
就在今年,我区已成功实现眼角膜捐献2例。从2015年到目前,我区成功捐献人体器官1例,捐献遗体61例。尽管器官捐献志愿者在逐年增多,但需要器官、角膜、组织移植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大。就拿眼角膜病盲患者来讲,目前全区就有4.98万人,其中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但由于眼角膜来源不足,每年能够开展的移植手术不足50例。说起这个话题,自治区眼科医院院长盛迅伦就觉得很沉重,“在疫情期间,我们遇到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的角膜上有一个孔,就要穿了。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有一点材料的话,给他补救了,他就可以保留好眼球,让他重见光明。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材料!”
宁夏出台眼角膜地方性法规 规范和促进眼角膜捐献事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鼓励更多群众支持眼角膜捐献公益事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2019年启动相关立法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宁夏眼角膜捐献条例》在今年的9月1号正式实施。这是我区首次对眼角膜捐献的登记、接收、分配、使用以及管理活动等进行的明确规定。比如眼角膜捐献志愿者有权变更或者撤销志愿登记,眼角膜捐献人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在需要眼角膜移植时优先予以安排等。

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刘雁平说:”此条例的出台,对我们眼角膜捐献的操作流程和职责都做了详细地明确和分工, 特别是对捐献者的权益做了一个明确,还有一些对违规的行为 、处罚也做了一个明确规定。”“这个就是社会公益行为,它就是鼓励大家能够把捐献事业能够发展起来,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区眼角膜捐献公益事业的发展。”自治区人大常务会法工委综合法规处处长马奇贵对记者讲。

让生命与爱延续
李洪江是一位器官捐献志愿者,早在2014年,他就办理好了(遗体、角膜/组织)器官捐赠协议。说起生与死,李洪江坦然地对记者讲,“每次谈到生命的时候,有些人可能忌讳生死,实际上我觉得无所谓。人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你死之后身体器官丧失功能,你没有用的东西,而且可以说是废物利用,让他去发挥他的余热,发挥他的光拯救别人,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对于这次条例的正式实施,李洪江认为,这不仅是从法律层面保护了器官捐献者,更是让捐献者在心理层面获得了慰藉。“第一确保咱们捐献者的合法权利,再一个也让捐献者没有后顾之忧,有荣誉感和仪式感!我捐献以后得到社会的认可,不仅仅给别人带来光明,而且精神上也是一种慰藉!”
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我们尊敬:目前,我区器官捐献志愿者有7227名,其中志愿捐献人体器官登记志愿者5205名,志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志愿者6169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位位爱心人士。
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寄给志愿者李江洪的感谢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借此,我们也送给所有的爱心人士: “生命难以永恒,如果可以,为其留下一个选择,让另一种精彩经历更多,面对生命的感召,为生命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希望留恋生命的本身,促发内心相信—生命可以延续!”
《宁夏回族自治区眼角膜捐献条例》
正式实施
这也是全国 首例
探索规范眼角膜捐献的地方性立法
今年的6月27日
我区完成了第一例眼角膜捐献手术
就在8月29日
第2例捐献者的眼角膜
又分别移植给了3位眼病患者
使其重见光明
宁夏第2例眼角膜移植手术成功 三位患者重获光明
8月29日早上8:50,宁夏眼科医院五楼如往常一样安静,但弥漫药水味的空气中似乎又多几份凝重。这一天,来自西安的眼科专家要为三位眼疾患者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正在接受术前检查的顾某某,今年24岁,3个月前因为右眼视力下降、磨痛,被医院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一张“建议行角膜移植手术的”检查结果单,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几近绝望。“因为眼角膜特别稀缺,尤其宁夏西北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所以我之前还比较担心这方面的。”因为眼疾几乎失去光明的张某和刘某,分别被诊断为“左眼角膜白斑”、“右眼边缘性角膜变性”。“如果丈夫下半生真得看不见的话, 我都不知道咋活了。”眼角膜受捐者张某妻子赵女士哽咽着对记者讲。“之前查的0.50毫米,上上周查就成0.20。医生说随时都要穿孔,穿孔的话就不太好治,所以建议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 眼角膜受捐者刘某说。

当天上午9:30 三位患者进入手术室。角膜移植手术是精细活,角膜的厚度仅半毫米多,专家犹如在薄冰上跳芭蕾,既要优美地完成动作,又不能用力过度损伤角膜。手术室里争分夺秒,手术室外等候的家属焦急万分。“我担心手术成功不成功?”“心里着急的,都说不出话来。”患者家属对记者讲。

向这三位患者捐献眼角膜的是来宁打工的四川籍57岁的男性患者,因脑干出血,抢救无效后家属同意捐献患者的眼角膜和遗体。根据国际惯例及我国现行政策,捐献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双方互不知晓的“双盲原则”,捐献者的眼角膜片进行质量评估后,再对预约登记的受捐者先后顺序筛选,确定手术对象。“一个病人的病灶比较大,是圆锥角膜,他就得用一个角膜 ;另一个病人,他的病灶在瞳孔里面,刚好把瞳孔堵住了,这个病人就取五点几,这样他的边缘就留下了;这还有一个病人,他刚好是边缘性的角膜溃疡,这样就两个材料 用来治疗三位眼疾患者。”自治区眼科医院院长盛迅伦说。

当天的手术非常成功。9月1号记者再次来到宁夏眼科医院五楼的住院部,三位患者的视力正在缓慢恢复中。“周天测的是0.3 ,就比如说那个窗子,之前看的时候很模糊,窗子什么都看不清,现在看的特别清楚。感谢医院和捐献者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的机会。” 眼角膜受捐者顾某激动地说。患眼角膜受捐者刘某某讲:“手术以后感觉好多了,没有之前那么疼了。”“一般人家舍不得,这个好心人捐赠了,我们是特别特别感谢!”眼角膜受捐者张某妻子赵女士哭着对记者说。
就在今年,我区已成功实现眼角膜捐献2例。从2015年到目前,我区成功捐献人体器官1例,捐献遗体61例。尽管器官捐献志愿者在逐年增多,但需要器官、角膜、组织移植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大。就拿眼角膜病盲患者来讲,目前全区就有4.98万人,其中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但由于眼角膜来源不足,每年能够开展的移植手术不足50例。说起这个话题,自治区眼科医院院长盛迅伦就觉得很沉重,“在疫情期间,我们遇到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的角膜上有一个孔,就要穿了。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有一点材料的话,给他补救了,他就可以保留好眼球,让他重见光明。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材料!”
宁夏出台眼角膜地方性法规 规范和促进眼角膜捐献事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鼓励更多群众支持眼角膜捐献公益事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2019年启动相关立法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宁夏眼角膜捐献条例》在今年的9月1号正式实施。这是我区首次对眼角膜捐献的登记、接收、分配、使用以及管理活动等进行的明确规定。比如眼角膜捐献志愿者有权变更或者撤销志愿登记,眼角膜捐献人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在需要眼角膜移植时优先予以安排等。

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刘雁平说:”此条例的出台,对我们眼角膜捐献的操作流程和职责都做了详细地明确和分工, 特别是对捐献者的权益做了一个明确,还有一些对违规的行为 、处罚也做了一个明确规定。”“这个就是社会公益行为,它就是鼓励大家能够把捐献事业能够发展起来,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区眼角膜捐献公益事业的发展。”自治区人大常务会法工委综合法规处处长马奇贵对记者讲。

让生命与爱延续
李洪江是一位器官捐献志愿者,早在2014年,他就办理好了(遗体、角膜/组织)器官捐赠协议。说起生与死,李洪江坦然地对记者讲,“每次谈到生命的时候,有些人可能忌讳生死,实际上我觉得无所谓。人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你死之后身体器官丧失功能,你没有用的东西,而且可以说是废物利用,让他去发挥他的余热,发挥他的光拯救别人,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对于这次条例的正式实施,李洪江认为,这不仅是从法律层面保护了器官捐献者,更是让捐献者在心理层面获得了慰藉。“第一确保咱们捐献者的合法权利,再一个也让捐献者没有后顾之忧,有荣誉感和仪式感!我捐献以后得到社会的认可,不仅仅给别人带来光明,而且精神上也是一种慰藉!”
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我们尊敬:目前,我区器官捐献志愿者有7227名,其中志愿捐献人体器官登记志愿者5205名,志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志愿者6169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位位爱心人士。
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寄给志愿者李江洪的感谢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借此,我们也送给所有的爱心人士: “生命难以永恒,如果可以,为其留下一个选择,让另一种精彩经历更多,面对生命的感召,为生命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希望留恋生命的本身,促发内心相信—生命可以延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