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和唐初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群体
隋和初唐前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群体相对集中于宫廷文人。
唐朝开国初年,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杨师道、李百药、虞世南等)诗歌创作,多应制酬唱之作,诗风浮艳华靡,此即“贞观诗风”。
太宗朝宫廷文人由于大多亲历了隋末战乱到贞观年间国家太平的过程,故他们的创作虽不能完全摆脱陈隋宫廷文学的影响,但主观上他们能积极要求摒落梁陈宫体细密孱弱的一面和炀帝宫廷文学骄逸自得的一面。
他们的部分创作表现出了一定的气势,但这种气势却是经由理性权衡而适度收敛的。这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无疑有相当的规定性,是值得肯定的。
上官体是唐初宫体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是上官仪。他是当时最著名的宫廷诗人,太宗、高宗时人。其诗以绮错婉媚为特色当时许多人争相效仿,称为上官体。
现存诗歌二十首,多应诏、奉制之作,内容单调,但他的贡献是,把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发展和定型起了促进作用。
唐初宫廷之外的重要诗人是王绩。王绩(585—644),字无功,祖籍太原,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隋末儒者王通之弟。王绩的诗表现出了与当时占据文坛主要位置的宫廷诗歌不同的面貌。其诗追踪陶渊明,不事雕琢,语言朴素,以表现山水田园生活及其感受为主。
宫廷诗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诗经里的《大雅》、《小雅》、《颂》都是宫中宴会、祭祀活动等重大场合所作,比如著名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就是描写周王大宴群臣的热闹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