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惹火上身的意思是什么
惹火上身的意思是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火,汉语常用字,读作hu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后引申为产生光焰的爆炸或射击、怒气、中医学上的燥热之气、热烈的、红色的等含义。
火,象形字。火的甲骨文字形像物体燃烧时光、焰迸射之形。金文火字由火苗的象形加两点构成,两点表示火苗中有东西向两旁散发,整个字是向四周发光发热的东西的示意图,由此产生火的含义。
战国文字将火形拆成了四笔,但还保留了一点光、焰上冒的样子;其后的小篆与战国文字一脉相承,楷书写作火,一直沿用至今。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作偏旁时,“火”被写成“灬”。
“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中医中的火一般用在“上火”这一民间俗语中。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
中医用自然界的火打比方,说明人的生命活动和病理现象。自然界的火能产热生暖,对人有利,把它喻为人体生理的火。火向上冲,能造成火灾,对人有害,把它喻为人体病理的火。
中医所说的火,有三种意思:维持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叫做“少(shao)火”,是人体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能量,即生命活力。过于旺盛的火,消耗人体的水液,消耗正气,叫做“壮火”,是病理的火。指外来的病因。如“火毒”。
火分虚实,实火又叫阳亢,即阳气太过旺盛;虚火是指体内的阳是正常的,但阴液被过度消耗,阴不足以制阳,故阴虚火旺。实火虚火都会导致喉咙红肿、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口干、舌红等不适;
但实火的人尤其喜冷饮,腹胀痛拒按,脉数实,甚或流鼻血,治疗以苦寒泻火、清热解毒为主;虚火则常伴反复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盗汗等,脉细数,治疗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