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父母,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我们希望他们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色,甚至在社交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好。这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并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然而,有些孩子可能不具备出类拔萃的才华,也许他们的成绩普普通通,体育能力一般,社交能力也不是很强。这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平庸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发掘自己的优点并发挥他们的特长。我们也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庸,并支持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进步。
其次,我们需要明白成功并不仅仅是指在学术或职业上取得的成就。成功也可以是指在生活中取得的小进步,比如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等等。这些小进步同样值得我们去鼓励和支持。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发展轨迹。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或学习新的技能。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他们的潜力,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他们并不擅长或感兴趣的事情。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庸,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我们也应该明白成功并不仅仅是指在学术或职业上取得的成就,而是指在生活中取得的小进步。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他们的潜力。
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有时候只凭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种条件凑齐才行。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句话就是看到了成功不是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做到的,否则历史上就不会那么多人怀才不遇了。
就算神机妙算如诸葛亮又怎样?
在北伐中用火困住司马懿父子,在司马懿父子逃无可逃之时,只能抱头痛哭。可是这时天降大雨把火浇灭了。
诸葛亮只能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即使聪明机智如诸葛亮,不是也没能带领蜀汉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人生理想吗?
《人世间》有句话很能说明机遇的重要性:
别相信什么是金子就会发光的,一块破抹布就把它盖住了,就会让它一直不见天日。
何况渺小如你、平凡如我,本身就不是金子,本来就没发过光,不用抹布盖住也不会发光,更没有什么成就可言,怎么能强求孩子?
如果孩子不卓越,只能说明我们作为家长的不卓越、不成功,只能说明我们作为家长的不会教育,没有把孩子教卓越。
我深知自己没有聪明睿智的大脑,不能遗传给孩子高智商、高情商、高财商、高……让孩子在各个领域事半功倍、触类旁通。
所以不能要求孩子成为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科学家;也不能要求孩子成为丘吉尔、罗斯福这样的政治家、更不能要求孩子成为比尔.盖茨、巴菲特这样的世界首富。
我深知自己没有好的物质基础,不能给孩子提供丰厚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有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任意驰骋。
所以不能像谷爱凌的妈妈一样为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基础,丰厚的教育资源,在中美两国任意切换。更不能像王诗龄的妈妈一样,孩子这么小就送到英国享受先进的教育资源,成功避开国内的教育内卷。
我深知自己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源,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人脉资源,为孩子很快融入社会尽我一臂之力。
所以不能像周劫的父母一样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社会资源,即使孩子是学渣也能傲视群雄,藐视学霸,不费吹灰之力站在食物链顶端。
所以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随着教育的内卷,阶级的固化,成功已经不是孩子的单打独斗就能轻易实现的。
牛顿说: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荀子说: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急也,而闻者彰……
我不是巨人不能给孩子提供肩膀,不是高山不能为孩子提供平台,更不能让孩子站在青藏高原上成为珠穆朗玛。
那我们又怎能要求孩子不平庸?
所以我不会把自己没实现的人生理想生颗蛋让蛋去实现。
要想实现人生理想,我会自己去努力。蛋要实现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理想。
蛋的理想是在天空展翅翱翔,还是从草垛飞上矮墙,那是蛋的事。
作为蛋的家长要做的是做一个足够好的家长,该教育的教育,该培养的培养,之后的事让蛋自己决定。
何况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凑齐需要多大的机缘、多大的福分。
就像要长成高个子,需要你有良好的遗传基因,你爸高你妈也高,最好从小到大营养充足,再加上个人努力——运动、锻炼。
那你就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你长成高个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假如你爸妈都不高,你营养还跟不上,你想长成高个子,即使你拼尽全力的运动锻炼,那也只能是盼着天上掉馅饼刚好砸到你身上。
不是没这可能,但几率太小。也只能看你的机缘、你的福分。自己是掌控不了的。
只要孩子努力了,拼搏了,所有的事交给机缘。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做了该做的,掌控了该掌控的,最后平庸又如何?
但求努力,莫问前程!
王安石说:
尽吾力而不能达者,可以无悔矣!
人生,活的是无悔,不是卓越和成功!
只要孩子尽力了、无悔了,就是成功的人生!
作为父母,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和成就。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父母所期望的高度。面对孩子的平庸,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接受现实并寻求一种平衡。
1. 接受孩子的现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尽管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接受孩子的现实,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是父母应该努力的方向。
2. 教育价值观的转变: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学术成就和职业地位,个人的品格、健康、家庭关系和幸福感等方面也同样重要。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成功并非只有一种定义。
3. 鼓励孩子努力:尽管孩子可能无法取得父母期望的高度,但作为父母,我们仍然应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和抗压能力。
4. 提供支持和关爱:面对孩子的平庸,父母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知道,无论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们都是父母的骄傲。同时,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和关怀。
综上所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庸,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幸福。虽然我们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条件,但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丁延庆觉得,他们的女儿不可避免的,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他6岁时,会被背整部新华字典。后考入北大本硕连读,接着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回北大任教,一路顺风顺水。
他媳妇儿也是北大高材生。但他们的女儿,据他观察,智商却很普通,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丁延庆幽默的说,这是天道啊,要接受女儿沦为普通人的现实。
清华大学教授刘瑜也在一次演讲中说,他们的女儿正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长大就让她去卖煎饼得了。
虽然仅仅是一句玩笑话,但也反应出了现实中的无奈,就是他们的女儿赶不上父母。
刘瑜是谁?人大本硕连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她老公周濂,哲学家。俩人都是高智商的代表,但他们的女儿,在刘瑜看来,似乎智商一般。
刘瑜觉得,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找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可惜,有些人一直都不懂,有些家长很焦虑,一心让孩子上名校,觉得只有那样,自己和孩子才能功成名就。
张一德在一岁时,他的爸爸和妈妈就离婚了,他被判给了爸爸张岳。之前张一德的爸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妈妈是律师,爸爸是企业管理人员。
离婚后,张岳为了给儿子更多的爱,辞去了工作,带孩子回乡下居住,只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读的全是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动辄几十万。
张岳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能成才,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后出人头地。
儿子张一得也不负众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埃默里大学。
就在父亲张岳为之庆幸鼓舞时,开学仅仅一个月,美国那边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一个叫张一德的中国留学生,在宿舍里自杀身亡。
张一德自杀的原因,据说是早之前就有了抑郁倾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
张一德看似上了名校,学业出类拔萃,可他内心并不快乐。应该是考虑了很久,最终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
只想说,现在很多家长都太焦虑了,自己平庸就想尽一切努力,让孩子不再平庸,让孩子出类拔萃,享受到成功的光环。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在采访中说,如果所有的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精英,而不顾自己和孩子的具体情况,那结果有可能是相反的。
有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支出最多的国家。
看看我们身边的父母,有多少人,是将孩子放在生命的第1位,放弃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个人爱好,甚至工作,全身心的对待孩子,教育孩子。
可是有些家长发现,即使这样,孩子依然学不好,在他们眼中看似很笨,让家长既焦虑又无奈。
其实,家长完全不用过度焦虑,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认为找到他们的个性,比单纯的学习竞赛重要的多。
央视财经做过一期节目,告诉家长: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懂奥数的天才,而是具备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们很多家长的错误就在于,对自己的平庸完全接受,却耿耿于怀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变得平庸。
其实,这个世界上精英毕竟是极少数,我们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
如果我们能接受自身的普通,接受父母的普通,接受孩子的普通,那生活一定会美好许多。
我小叔家的孩子,也就是我堂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小叔和小婶都是本科毕业,但堂妹高考连考两次,连二本线都没过,也就没大学可上。
最终,小叔只得花高价,让堂妹上了一所民办大学,光学费一年就3万多。
现在,堂妹在学校里学着自己还算喜欢的专业,每天开开心心的。周末回来,一家三口一起吃晚饭。
人这一辈子不长,孩子能平安、健康、快乐幸福,拥有健康的人格,这辈子就够了。
我们的父辈不都是这样希望我们的吗?我们现在也没见得过得比别人差多少,不是吗?
平庸是一个主观的评价,而且每个人对于平庸的定义可能不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身体健康、情感需求、社交技能和个人兴趣。我们应该尊重和接受孩子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并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
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将孩子的价值仅仅定义为他们的能力或成就。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成绩或成就,而是取决于他们作为独特个体的存在和努力。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提供爱、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成长为有道德、负责任和幸福的个体。这意味着接受他们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鼓励和包容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