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会迷茫?
⒈学习适应不良
部分大学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他们习惯于中学的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养成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而大学阶段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抽象性较强,更多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部分新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有的对学习环境怨气较多;有的哀叹学校、院系和专业,认为自己“投错了胎”;有的指责教育教学条件不够如意;有的抱怨师生、同学关系的冷漠和冲突……
⒉目标计划不明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合理,日常学习缺乏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太低,只求考试过关,如期毕业;有的定位过高,导致个体所追求的“理想”成为“空想”而逐渐丧失斗志。有的学生反映,“大学生活自由得让人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觉得毕业遥遥无期,缺乏长远目标,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导致终日无所事事,懒懒散散。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被动模糊,易受他人影响和同化。
⒊学习策略不多
很多大学生尚未探索出科学的学习策略体系,他们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产生学习的定势心理。他们对不同学科、不同任务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趋同,满足于机械识记、题海战术。他们的学习策略多表现为重复地诵读和机械地练习等较低水平的复述策略,而很少对学习内容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操作,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他们缺少高效率的预习、复习、听课、笔记、阅读、应试、时间和环境管理等学习策略。
⒋学习热情不足
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会有一种从过于繁忙劳累的高中学习中获得解脱的感觉,缺少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产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有的人觉得未来没有前途,抱负水平减低,学习热情不足,厌学情绪突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学习无热情、无兴趣,厌倦刻板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往往产生一种“混”的学习心态,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职业规划不清:大学生一般在不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因此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2.学业压力大:大学生在面对学业考试、论文写作、实习等方面会因为自己的学业压力感到迷茫和困惑,并且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3.生活经验不足:大学生一般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这也会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感到迷茫和困惑。
4.选课、专业方向不确定:有的大学生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和学校政策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从而导致迷茫。
5.成长状态不稳:大学生在成长状态刚刚开始,不断经历自我认知、自我探索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的想法和观念也会不断变化,造成迷茫状态。
6.人际关系复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由于环境变化快,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更加微妙,这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迷茫感。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往往面临种种困惑和问题,因此会出现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未来的规划或方向等情况。这是一个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阶段,需要逐渐适应并逐步成长。对于大学生来说,沟通、认知自我、寻求帮助和积极探索,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及建立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都有助于摆脱迷茫的状态。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