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 我来答
同路追梦人
2023-02-16 · TA获得超过41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8万
展开全部
  【摘 要】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端正学习态度,把语文课变成妙趣横生的课堂;夯实基础,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耐心引导,拓展语文的学科外延,把语文课放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学习态度 学习信心 拓展外延
  
  语文虽然被赋予重要的地位,但是其分量显然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曾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讲座,他说,我们苦口婆心地劝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多花点时间,但是有的学生对他说,他不需要用多少时间,语文照样能考得很好。在他看来,学习语文好像就是为了考试,如果没有考试的任务,他们很可能也就不会学习语文了。如此一来,语文学科的发展必将面临危险的境况。
  在我看来,语文不仅要学,而且还需要花大力气去学,有些认为语文很容易学的学生,到了高三还说不出一句像样的话,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由此可见,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么的令人忧虑!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在此,我将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摆在这里,以供大家批评。
  一、端正学习态度,把语文课堂变成妙趣横生的课堂
  我听过很多老师的课,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能把课文的文本知识完整地讲授出来,并且也都有调动学生的能力,但是,有很多学生,只学到了课文的内容,至多不过再加上文本的框架结构、中心思想,仅此而已,课本之外的东西,他们就很少涉及了。于是,出现了“不知道一只鸡蛋有多重”的可笑又可悲的现象。这样的学生,即使能考出好成绩,他们的语文素养仍然是严重缺乏的,因为,他们没有领会到语文的无限广博的外延。当学生发现,他们的所学仅仅能应付考试,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不仅是老师的,而且也是学生的,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这一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要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老师的地位。一旦学生有了“我是班级的主人”这一意识,他们的学习必将变得主动。于是,他们就能畅所欲言,老师的任务,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思想开小差时,在他们的思维打不开时,在他们的讨论陷入混乱时……予以及时的、恰当的点拨。老师们不妨学学心理咨询的方法:让学生切实感觉到,那些知识和技能不是老师教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学到的,问题不是老师解决的,而是他们自己解决的,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第二,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老师没有必要整天盯着学生,对他们不停地唠叨,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必将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比较好的做法是:老师诚心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生理的、心理的、生活的、精神的等各方面的问题,把自己放在辅导员和引路人的位置上。有了这种意识,老师就能以最大的宽容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而产生偏见,才能在艰苦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保持极大的热情和耐心。
  第三,跟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在实习期间和刚上班时,很多老师都对我说:“要让学生对你产生畏惧心理,否则你镇不住他们。”我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被称为“代沟”东西。所以,对待学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对待朋友那样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呢?指出他们的不足,也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在我们自己出现错误是,不妨坦然承认,不必为自己的错误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开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勇于承认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老师为什么要选择逃避呢?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学生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袒露心声。
  二、夯实基础,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学科的学习,都是从基础开始的。基础不扎实,学习就没有后劲。有不少学生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老师,我以前就学得不好”、“老师,我以前的老师都不管我的”、“老师,我的基础这么差,能学好吗?”对于这些问题,我逐一回答,让他们不要只想着以前,要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你就会发现,你也能垒起一座“九层之台”,达到“千里之外”。
  对于语文,学生至少能认识汉字,读准字音,会说连贯的普通话。只是,他们不曾把这些运用到学习上来。课间的声音能把楼层震塌,课堂上却是声如蚊蝇,这是他们信心不足的表现。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提问他们的问题层次化、阶段化,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加大难度,对他们的优秀表现予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耐心地予以辅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耐心引导,拓展语文的学科外延,把语文课放到生活中去
  学生不愿学习语文,主要原因是,他们自己能读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的部分知识与社会生活格格不入,学生照着课堂所学去做了,结果碰了壁,甚至碰得头破血流。
  事实上,我们教学的目的,无非是增强学生的审美鉴别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那么,我们何不把社会生活融入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呢?
  《神雕侠侣》上说,在寒玉床上睡觉,即使睡熟了,人的意念中也会运功,所以,功力不会消散,造物主让我们置身于这个世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其特点。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透过语文学科广泛地涉猎文、史、哲等社会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变得头脑清醒,目光敏锐,把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在上课时,经常把一些社会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因为,他们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语文,还有爱心、责任和良知。
  ★作者单位:新疆博湖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