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散”在粤语里是什么意思?
“蛋散”在广州有两种含义:
1、蛋散,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
2、在粤语中即是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取其"不够刚硬"之特征。
广州人有春节前开油锅的习俗,炸煎堆、蛋散、油角等等,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扩展资料:
串门做煎堆是一代老街坊的欢乐记忆
“开油镬啦!”每年年廿四,不少遵循传统的广州人仍喜欢做“油器”,即用油炸出油角、煎堆、蛋散、笑口枣、糖环、咸水角、豆沙角等食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本地家庭已不在家揉面、搓皮、包馅,而是选择到饼店购买半成品或成品,以新的方式祈求来年“油油润润,饱满富足”。
各种油炸糕点不仅香脆可口、寓意美好,而且几乎每种油炸糕点都有着独特的顺口溜。例如“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吃过笑口枣,来年哈哈笑”等。
“小时候对过年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左邻右舍互相串门,合力做煎堆。”20世纪70年代前后,街坊叶叔还是小孩子,住在荔湾区西华路,每年的年廿四、廿五,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其中,制作煎堆最让人感到“头疼”又期待。
叶叔说,制作煎堆相当“麻烦”,不仅工序多,做法也繁琐,因此邻居会轮流串门,互相帮忙制作。首先要把糯米谷爆炒,对那些无法通过高温分离的‘米花’和谷壳,全都由小孩人工分拣;大人再将分离出的米花倒入用白砂糖加水煮成的糖胶里,不断搅拌。
“最有趣的是,大人还要趁热把米花糖揉成一团做馅料。为了降温,他们先将手放进冰冷的井水中,然后赶紧揉团,但还是经常热到哇哇叫,非常搞笑。”叶叔笑着说。
做好馅料后,再用面粉和水制作面皮,将面皮包裹好馅料后,再在表面滚上芝麻,放进滚油里炸。
在叶叔看来,小时候的年味,就是左邻右舍互相串门,一边帮忙炸油角、煎堆,一边拉家常,小孩子们一起“捣乱”,还斗智斗勇偷吃。
此外,到副食品店买“冬果”也是叶叔小时候辨认新年快到的“信号”。每到新年,副食品店里会摆出几个大玻璃罐,里面装满笑口枣、牛耳朵等小吃什锦。
“老板,来半斤冬果!”的买卖声不绝于耳,只见老板一一称好,装入用油纸折成的包装袋,再用水草捆起来,小朋友就蹦蹦跳跳地甩着“冬果”回家,过年的气氛就在热热闹闹中蔓延开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蛋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