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工作无聊呢?
展开全部
来,跟着我一起说:
大部分工作都是无趣的且无意义的;
大部分工作都不是按照人的喜好、性格分配的;
大部分工作也都不是按照能力、或者适不适合安排的;
大部分人进去企业,只不过是充当一个模块的组件,保证模块的正常运转,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
我指的是大部分,别以为你在办公室看着电脑,喝着咖啡,你就不是模块的组件。
想一想你现在做的工作,跟你当初毕业了向往的那种理想工作,是不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1、
如果你问起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向往的工作,甚至包括我们这些老骨头,喜欢的工作是什么?
我们依然会说:
我们喜欢旅行、喜欢摄影、喜欢编剧、喜欢采访各种各样牛逼的人物,喜欢影视策划,喜欢一切跟创意有关的工作。
但大部分企业能提供的职位,要不就是打螺丝,要不就是做销售,要不就是录数据做表格,要不就是跑快递送外卖。
你会说我眼界太小,以偏概全。
其实我用词都是非常谨慎,我说了大部分企业和大部分工作。
你在全国二线城市以外的招聘网上看看,我刚刚列举的上面这些岗位,和我们想要做的感兴趣的岗位,他们的招聘比例分别是多少。
去搜一下就知道。
这些无意义但是稍微还能挣上那么一点钱的岗位,消化了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就业人口。
然后你搁这谈喜欢,谈兴趣。
我喜欢的、感兴趣的,我想做的事情,从小到大没变过。
可现实告诉我,你踏马的先把钱搞到了,再去考虑你喜欢的、你感兴趣的、你想做的。
我想了想,搞到钱了你钓个鱼,人家都会说你热爱生活;
你丫的没钱了,去画个画、摄个影,人家会说你不务正业,笑话你:嘿,那玩意能当饭吃吗?
专家,你要不下来看看?真正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有多少。
2、
不过话说回来,兴趣这玩意,有点虚。
人家不知道你究竟是骨灰级玩家,还是刚入门的菜鸟,这玩意说不准。
有时候你说你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究竟是一种旁观者、消费者的身份说的,还是以一种执行者、参与者、生产者的身份在说的,这里面区别可大着。
有些人说他喜欢摄影,但连单反都没摸过,买一本摄影的书回来,那些复杂的参数、还有那些生涩的名词以及功能,就已经让他望而却步了。
拍来拍去,照片都特别的low,折腾两三个月说还是手机拍比较好,你说你对摄影有多感兴趣,我是不信的。
有可能你只是觉得拍照这件事很有趣,看到别人拍得很漂亮,很向往那种生活而已。
真正以执行者、参与者、生产者的身份加入这个兴趣的,比如B站的一些数码博主、抖音上的苹果发烧博主,能把苹果里面95%我们基本上不会用到的功能全部挖掘出来,这些人的这些兴趣,不怕无用武之地。
无一例外,这些生产者、执行者能够持续玩,背后都有一个东西在支撑,那就是,钱钱钱啊。
3、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颠倒某种逻辑:
即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才能做得好。
爱迪生因为热爱科学,所以他做得好;
梅西因为热爱足球,所以他踢得好;
......
千金难买热爱,所以要不顾一切地去寻求心中所爱。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搞错了,会不会是因为某件事做得好,所以才会感兴趣;因为做某件事成功了,赚钱了,我们有了自信和满足感,会更进一步产生对这件事浓厚的兴趣,想再去深入挖掘。
简言之,就是可能我们并不是因为感兴趣才能做好某件事,而是因为能做好某件事,才对这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4、
我过去非常讨厌做销售,甚至是害怕,我特别怕跟人打交道。
我曾经跟我过去的领导讲过,我问他说有没有一个地可以让我不跟人讲话,就专心研究某个问题的岗位,有的话,我一定要去。
我领导说有,但是得有关系......
集团公司里面那些做产品开发的,他们也需要跟人交流,但不用像销售这么频繁。不过目前我们所在的分公司没有人有资格过去做。
我......
后来我自己做生意赚到钱了,开始不那么抗拒跟人打交道了;
原先对各种Q规则嗤之以鼻的我,慢慢地也开始想要去利用Q规则,利用人性为自己牟利。
我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喜好在转变,但是金钱的激励绝对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能赚到钱了,你对自己做这件事有信心,一旦对做某件事有信心了,会更加催发你的冲动,想要更加深入去研究,去琢磨,怎样更省力的成交,怎样用更低的价格,去谈判争取更多的利益。
包括写作也一样,知乎要不给钱,我肯定写得没有现在这帮卖力,我也不会去深入研究知乎和自媒体的规则。
5、
我原先的理想是去高校当个大学教授,每天可以有很多时间去搞自己的科研和学术研究,有名望有地位。
后来一打听,能够在人家大学里当个辅导员,很多都还要海归,最低也得是研究生学历。
我一普通2本学历,资质平庸,放眼望去一抓一大把的,觉得还是死了这条心。
后来年纪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越觉得当初的想法很幼稚。
这世界大多数人都是干一行恨一行,没多少人是真心热爱和喜欢自己的工作的,除了无意义、无趣、不适合自己、不是自己擅长的,这些主观因素,还叠加了随时有可能降薪、裁员、同事之间无禁止的竞争和内耗、领导的pua、下属的凌上、行业萧条等等客观因素。
那为什么还要工作,还得工作。
年轻人早已看穿一切。
只是不想多费唇色跟你们这些所谓的专家辩驳,而已。
大部分工作都是无趣的且无意义的;
大部分工作都不是按照人的喜好、性格分配的;
大部分工作也都不是按照能力、或者适不适合安排的;
大部分人进去企业,只不过是充当一个模块的组件,保证模块的正常运转,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
我指的是大部分,别以为你在办公室看着电脑,喝着咖啡,你就不是模块的组件。
想一想你现在做的工作,跟你当初毕业了向往的那种理想工作,是不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1、
如果你问起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向往的工作,甚至包括我们这些老骨头,喜欢的工作是什么?
我们依然会说:
我们喜欢旅行、喜欢摄影、喜欢编剧、喜欢采访各种各样牛逼的人物,喜欢影视策划,喜欢一切跟创意有关的工作。
但大部分企业能提供的职位,要不就是打螺丝,要不就是做销售,要不就是录数据做表格,要不就是跑快递送外卖。
你会说我眼界太小,以偏概全。
其实我用词都是非常谨慎,我说了大部分企业和大部分工作。
你在全国二线城市以外的招聘网上看看,我刚刚列举的上面这些岗位,和我们想要做的感兴趣的岗位,他们的招聘比例分别是多少。
去搜一下就知道。
这些无意义但是稍微还能挣上那么一点钱的岗位,消化了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就业人口。
然后你搁这谈喜欢,谈兴趣。
我喜欢的、感兴趣的,我想做的事情,从小到大没变过。
可现实告诉我,你踏马的先把钱搞到了,再去考虑你喜欢的、你感兴趣的、你想做的。
我想了想,搞到钱了你钓个鱼,人家都会说你热爱生活;
你丫的没钱了,去画个画、摄个影,人家会说你不务正业,笑话你:嘿,那玩意能当饭吃吗?
专家,你要不下来看看?真正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有多少。
2、
不过话说回来,兴趣这玩意,有点虚。
人家不知道你究竟是骨灰级玩家,还是刚入门的菜鸟,这玩意说不准。
有时候你说你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究竟是一种旁观者、消费者的身份说的,还是以一种执行者、参与者、生产者的身份在说的,这里面区别可大着。
有些人说他喜欢摄影,但连单反都没摸过,买一本摄影的书回来,那些复杂的参数、还有那些生涩的名词以及功能,就已经让他望而却步了。
拍来拍去,照片都特别的low,折腾两三个月说还是手机拍比较好,你说你对摄影有多感兴趣,我是不信的。
有可能你只是觉得拍照这件事很有趣,看到别人拍得很漂亮,很向往那种生活而已。
真正以执行者、参与者、生产者的身份加入这个兴趣的,比如B站的一些数码博主、抖音上的苹果发烧博主,能把苹果里面95%我们基本上不会用到的功能全部挖掘出来,这些人的这些兴趣,不怕无用武之地。
无一例外,这些生产者、执行者能够持续玩,背后都有一个东西在支撑,那就是,钱钱钱啊。
3、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颠倒某种逻辑:
即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才能做得好。
爱迪生因为热爱科学,所以他做得好;
梅西因为热爱足球,所以他踢得好;
......
千金难买热爱,所以要不顾一切地去寻求心中所爱。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搞错了,会不会是因为某件事做得好,所以才会感兴趣;因为做某件事成功了,赚钱了,我们有了自信和满足感,会更进一步产生对这件事浓厚的兴趣,想再去深入挖掘。
简言之,就是可能我们并不是因为感兴趣才能做好某件事,而是因为能做好某件事,才对这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4、
我过去非常讨厌做销售,甚至是害怕,我特别怕跟人打交道。
我曾经跟我过去的领导讲过,我问他说有没有一个地可以让我不跟人讲话,就专心研究某个问题的岗位,有的话,我一定要去。
我领导说有,但是得有关系......
集团公司里面那些做产品开发的,他们也需要跟人交流,但不用像销售这么频繁。不过目前我们所在的分公司没有人有资格过去做。
我......
后来我自己做生意赚到钱了,开始不那么抗拒跟人打交道了;
原先对各种Q规则嗤之以鼻的我,慢慢地也开始想要去利用Q规则,利用人性为自己牟利。
我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喜好在转变,但是金钱的激励绝对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能赚到钱了,你对自己做这件事有信心,一旦对做某件事有信心了,会更加催发你的冲动,想要更加深入去研究,去琢磨,怎样更省力的成交,怎样用更低的价格,去谈判争取更多的利益。
包括写作也一样,知乎要不给钱,我肯定写得没有现在这帮卖力,我也不会去深入研究知乎和自媒体的规则。
5、
我原先的理想是去高校当个大学教授,每天可以有很多时间去搞自己的科研和学术研究,有名望有地位。
后来一打听,能够在人家大学里当个辅导员,很多都还要海归,最低也得是研究生学历。
我一普通2本学历,资质平庸,放眼望去一抓一大把的,觉得还是死了这条心。
后来年纪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越觉得当初的想法很幼稚。
这世界大多数人都是干一行恨一行,没多少人是真心热爱和喜欢自己的工作的,除了无意义、无趣、不适合自己、不是自己擅长的,这些主观因素,还叠加了随时有可能降薪、裁员、同事之间无禁止的竞争和内耗、领导的pua、下属的凌上、行业萧条等等客观因素。
那为什么还要工作,还得工作。
年轻人早已看穿一切。
只是不想多费唇色跟你们这些所谓的专家辩驳,而已。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