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和“中国花卉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广大公众对国花高度关注,积极踊跃参与,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投票结果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牡丹生长环境:
牡丹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截止到2020年1月,中国的国花目前还没有确定,但应该会在牡丹和梅花中选出一个,也有可能选为双国花。牡丹在唐朝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而梅花代表了近代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梅花让我们铭记历史,牡丹让我们展望未来,二者都是国花的强力之选。
牡丹又名富贵花、洛阳花、百两金、白术,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有两个传统名种——姚黄、魏紫。
牡丹种植应用灵活,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而且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其根皮可入药,花瓣可酿酒。
牡丹最佳观赏地:河南洛阳、山东菏泽、邢台柏乡。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而且洛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来游园参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汗蜜哈顿的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
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使得牡丹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目前还没有选出国花,理由正是因为南北各地的人喜欢的花不同,很难确定一种大家都认同的花作为
国花
。
有关
国花
的各种主张纷纷呈现。
主要有四种:
一是单一
国花
,其中又分为拥梅花和拥牡丹的"两派":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
国花
,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与目前国家经济现状和政府所宣传的"节俭"不甚相符,抑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
国花
,梅花象征着坚忍内敛,与开放性的国家政策稍有出入;所以
中国
有关方犹豫不决;
二是一国两花,由梅花、牡丹同任国花;
三是一国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
四是一国五花,以"一主四辅"五名花同为
国花
--牡丹为主
国花
,兰(春)、荷(夏)、菊(秋)、梅(冬)为"
中国
四季名花"。
经过多年来激烈的
国花
之"争",最近业内已逐步达成共识:一国多花不便记忆,单一
国花
代表性不强,"双
国花
"应该比较适宜。理由有6个:
一是梅花、牡丹均原产
中国
,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香、色俱佳,花文化内容丰富,深受
中国
人民喜爱,在1987年进行的
中国
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中,梅花得票数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是
中国
疆域广阔,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而梅花自然分布主要在珠江和长江流域,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黄河流域,两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三是梅花为小乔木,牡丹为灌木,在园林应用上更丰富。
四是在花文化上,
中国
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梅、吟梅、艺梅的习惯,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杨维帧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成为传世名句,表达了梅花"凌寒独自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品质以及预报春天,呼唤百花的先行开拓者的风范。梅文化代表着精神文明。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代表繁荣富强的物质文明。以两者为双
国花
,表明了我们党"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决心。
五是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仍在沿用国民政府时期定的梅花为"
国花
"。确定梅花、牡丹为双
国花
,可促进和平统一。同时,"一国两花"也是一种政治文明的体现。
六是"一国两花"世界上并不是
中国
独有。如日本以菊花和樱花为双
国花
,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丽花为双
国花
。在一个市内,双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以菊花和月季为"双市花",无锡以梅花和杜鹃花为"双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