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为什么是以账面价值核算
RT是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改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为什么,是以面值计算,而不是以卖价计算???...
RT
是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改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为什么,是以面值计算,而不是以卖价计算??? 展开
是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改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为什么,是以面值计算,而不是以卖价计算???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主要涉及两个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的计算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只反映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中不仅反映折溢价,还包括佣金、手续费等。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相关链接: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
(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的计算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只反映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中不仅反映折溢价,还包括佣金、手续费等。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相关链接: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
(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展开全部
主要涉及两个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在期末时,
实际账面价*实际利息=投资收益
面值*票面利息=应收利息
以上2个数据的差额作为利息调整.
你说的也没错,是以公允价入账的,只是它的明细科目有区别,如买价120,面值100,差额20,即入账价值120,
而形成的分录: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调整)20
你看“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总科目加起来还是120?只不过它将它明细化了,分成了“面值”及“调整”,所以并不是入账价是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在期末时,
实际账面价*实际利息=投资收益
面值*票面利息=应收利息
以上2个数据的差额作为利息调整.
你说的也没错,是以公允价入账的,只是它的明细科目有区别,如买价120,面值100,差额20,即入账价值120,
而形成的分录: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调整)20
你看“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总科目加起来还是120?只不过它将它明细化了,分成了“面值”及“调整”,所以并不是入账价是面值。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