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0-04-13
展开全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当今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去年七一,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文化冲突激烈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苏联共产党由于严重脱离群众而垮台╱世界上几个大党、老党失去政权╱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发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成就令世人瞩目╱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敌对势力始终针对中国╱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广博内涵与完整体系,我们通常综合为精髓、主题、目标、核心、本质及其深化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二,要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和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第三,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立足于基本国情提出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需要分步骤、长时期的努力。邓小平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第二,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第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第一,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第二,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性质,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的要求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第一,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第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抓住这个环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用人民拥不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
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六)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年尹始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要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抓住机遇, 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他突出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党中央在分析目前干部队伍况时看到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有:①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②是作风飘浮、工作不实,。③ 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瞎指挥。④是随心所欲、自搞一套,不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⑤是心太浮躁、追名逐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⑥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⑦是明哲保身,不开展批评,不让人批评,甚至压制批评。⑧是贪图享受,铺张浪费。⑨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⑩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这一切都不仅与建设小康社会对干部队伍的要求完全不符,而且阻碍我们工作的前进。为此,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那么什么求真务实呢?求真务实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9年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9.4%,GDP由1978年3624.1亿元增长到2003年116694亿元。去年遭遇非典,仍保持9.1%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但也应当看到,经济调整增长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对滞后,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迫切问题。在一些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短腿”,农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是“短中之短”。联合国发展署2003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比,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104。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必要而紧迫。这就是为什么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科学的发展观的原由。
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第一,一定要从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认识和把握。
第二,一定要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出发,解决好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认识和把握。
第三,一定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我们一些人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盲目追求所谓“政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有关联。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还有经济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规律,等等。违背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就会出问题。
1. 指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为繁重,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体制环境。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还为数不少。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党的深刻启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国家解体、政权垮台;当年的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名党员的大党,却被解散。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个是不符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五个以)
3.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4.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新时期新阶段的指导思想
什么是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旗帜,就是统领。没有指导思想就象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找不到灯塔,就象沙漠中行走的人没有指南针。中国这么大的一个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需要一面旗帜、需要一个统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运用。
在思想路线和理论品质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这一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回答了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坚持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明确了具体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重大,高屋建瓴,是我们党新时期新阶段的指导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统领。因此,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端重要,这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我们深入理解当前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关系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同志们要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文化冲突激烈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苏联共产党由于严重脱离群众而垮台╱世界上几个大党、老党失去政权╱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发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成就令世人瞩目╱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敌对势力始终针对中国╱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广博内涵与完整体系,我们通常综合为精髓、主题、目标、核心、本质及其深化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二,要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和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第三,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立足于基本国情提出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需要分步骤、长时期的努力。邓小平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第二,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第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第一,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第二,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性质,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的要求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第一,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第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抓住这个环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用人民拥不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
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六)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年尹始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要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抓住机遇, 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他突出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党中央在分析目前干部队伍况时看到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有:①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②是作风飘浮、工作不实,。③ 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瞎指挥。④是随心所欲、自搞一套,不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⑤是心太浮躁、追名逐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⑥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⑦是明哲保身,不开展批评,不让人批评,甚至压制批评。⑧是贪图享受,铺张浪费。⑨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⑩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这一切都不仅与建设小康社会对干部队伍的要求完全不符,而且阻碍我们工作的前进。为此,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那么什么求真务实呢?求真务实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9年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9.4%,GDP由1978年3624.1亿元增长到2003年116694亿元。去年遭遇非典,仍保持9.1%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但也应当看到,经济调整增长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对滞后,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迫切问题。在一些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短腿”,农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是“短中之短”。联合国发展署2003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比,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104。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必要而紧迫。这就是为什么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科学的发展观的原由。
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第一,一定要从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认识和把握。
第二,一定要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出发,解决好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认识和把握。
第三,一定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我们一些人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盲目追求所谓“政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有关联。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还有经济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规律,等等。违背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就会出问题。
1. 指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为繁重,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体制环境。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还为数不少。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党的深刻启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国家解体、政权垮台;当年的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名党员的大党,却被解散。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个是不符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五个以)
3.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4.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新时期新阶段的指导思想
什么是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旗帜,就是统领。没有指导思想就象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找不到灯塔,就象沙漠中行走的人没有指南针。中国这么大的一个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需要一面旗帜、需要一个统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运用。
在思想路线和理论品质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这一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回答了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坚持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明确了具体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重大,高屋建瓴,是我们党新时期新阶段的指导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统领。因此,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端重要,这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我们深入理解当前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关系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同志们要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参考资料: http://zzb.jnu.edu.cn/dangxiao/news/List.Asp?ListID=38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