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目 录
第一卷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至烈王七年(前403年前369年)
第二卷 周纪二 显王元年至四十八年(前368年前321年)
第三卷 周纪三 慎靓王元年至赧王十七年(前320到前298年)
第四卷 周纪四 赧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前297至前273年)
第五卷 周纪五 赧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前272至前256年)
第六卷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至始皇帝十九年(前255至前228年)
第七卷 秦纪二 始皇帝二十年至二世皇帝元年(前227至前209年)
第八卷 秦纪三 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前208至前207年)
第九卷 汉纪一 高帝元年至二年(前206至前205年)
第十卷 汉纪二 高帝三年至四年(前204至前203年)
第十一卷 汉纪三 高帝五年至七年(前203至前200年)
第十二卷 汉纪四 高帝八年至惠帝七年(前199至前188年)
第十三卷 汉纪五 高后元年至文帝前二年(前187至前178年)
第十四卷 汉纪六 文帝前三年至十年(前177至前170年)
第十五卷 汉纪七 文帝前十一年至景帝前二年(前169至前155年)
第十六卷 汉纪八 前帝前三年至后三年(前154年至前141年)
第十七卷 汉纪九 武帝建元元年一地元光元年(前140至前134年)
第十八卷 汉纪十 武帝元光二年至元朔四年(前133至前125年)
第十九卷 汉纪十一 武帝元朔五年至狩四年(前124年至前119年)
第二十卷 汉纪十二 武帝元狩五年至元封元年(前118至前110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目 录
第一卷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至烈王七年(前403年前369年)
第二卷 周纪二 显王元年至四十八年(前368年前321年)
第三卷 周纪三 慎靓王元年至赧王十七年(前320到前298年)
第四卷 周纪四 赧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前297至前273年)
第五卷 周纪五 赧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前272至前256年)
第六卷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至始皇帝十九年(前255至前228年)
第七卷 秦纪二 始皇帝二十年至二世皇帝元年(前227至前209年)
第八卷 秦纪三 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前208至前207年)
第九卷 汉纪一 高帝元年至二年(前206至前205年)
第十卷 汉纪二 高帝三年至四年(前204至前203年)
第十一卷 汉纪三 高帝五年至七年(前203至前200年)
第十二卷 汉纪四 高帝八年至惠帝七年(前199至前188年)
第十三卷 汉纪五 高后元年至文帝前二年(前187至前178年)
第十四卷 汉纪六 文帝前三年至十年(前177至前170年)
第十五卷 汉纪七 文帝前十一年至景帝前二年(前169至前155年)
第十六卷 汉纪八 前帝前三年至后三年(前154年至前141年)
第十七卷 汉纪九 武帝建元元年一地元光元年(前140至前134年)
第十八卷 汉纪十 武帝元光二年至元朔四年(前133至前125年)
第十九卷 汉纪十一 武帝元朔五年至狩四年(前124年至前119年)
第二十卷 汉纪十二 武帝元狩五年至元封元年(前118至前110年)
展开全部
1、简介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2、作品评价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2、作品评价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