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典分则对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刑法典分则对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刑法典分则对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是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尚尧律师 2025-08-14
展开全部
对于一个被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应该分为刑事犯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没有民事犯罪这一说法。刑事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具体有:一是主刑,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二是附加刑,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外国人还可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处罚具体有: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而民事行为如果违反法律规定,造成他人权益损害,应当承担的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有: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译清风
2010-04-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万
展开全部
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是以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同类客体为依据;对犯罪进行排列,则主要是以各类各种犯罪的危害程度为依据。

(一)根据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的不同,将各种各样的犯罪区分为10大类:凡是侵犯国家安全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如背叛祖国罪、分裂国家罪等;侵犯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放火罪、爆炸罪等;侵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犯罪规定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如走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侵犯人身、民主权利方面的犯罪规定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如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等;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犯罪规定为侵犯财产罪,如抢劫罪、盗窃罪等;侵犯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如妨害公务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等;侵犯我国国防利益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危害国防利益罪,如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阻碍军事行动罪等;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方面的犯罪规定为贪污贿赂罪,如贪污罪、受贿罪等;侵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方面的犯罪规定为渎职罪,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侵犯国家的军事利益和军人义务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军人违反职责罪,如战时违抗命令罪、投降罪等。

(二)根据犯罪的危害程度对各类各种犯罪进行排列

建立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不仅要对犯罪进行正确的分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各种犯罪进行合理的排列。刑法分则主要是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由重及轻对犯罪进行排列的。

首先,在各类犯罪的排列上,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因而列为各类犯罪之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仅次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因此紧随之排列在第二位;其他各类犯罪依次类推。但是,类罪的先后排列顺序只是从总体上表明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并不意味着前类犯罪中的每一种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都大于后类犯罪中的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其次,在各类犯罪中具体犯罪的排列上,除了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大小,由重到轻依次编排外,还适当考虑了一些具体犯罪的性质,例如:在危害公共安全一类犯罪中,放火、决水、爆炸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而且均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因此将它们排在该类犯罪的前面;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等犯罪属于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社会危害性相对较轻,因此将它们排在该类犯罪的后面。

三、犯罪分类排列的意义

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排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立法方面,通过犯罪的分类排列,建立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表明立法者对各种犯罪性质的认识和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体现刑法打击犯罪的重点所在。

2.在司法方面,犯罪的分类排列,有助于司法工作者较为准确地认识各类犯罪的基本特征,把握各类各种犯罪的危害程度,区分类罪之间及具体犯罪之间的界限,正确地适用刑法。

3.在刑法理论研究方面,犯罪的分类排列,有利于理论上探讨和阐释各类各种犯罪的立法意图、一般特征和危害程度,有利于对类罪和个罪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为司法实践中正确定罪量刑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尚尧律师
2025-08-14 广告
刑事犯罪的种类: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五、侵犯财产罪;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八、贪污贿赂罪; 九、渎职罪; 十、军人违...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尚尧律师提供
中顾法律网顾问
推荐于2017-09-21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亿
展开全部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往往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以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罪种逻辑联系为辅,对犯罪进行排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