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近。日地距离(Earth-Sun Distance)其最大值为15 2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远日点);最小值为 14 7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近日点);平均值为14 960万千米。
太阳的恒星光谱分类为G型主序星(G2V)。
虽然它以肉眼来看是白色的,但因为在可见光的频谱中以黄绿色的部分最为强烈,从地球表面观看时,大气层的散射使天空成为蓝色,所以它呈现黄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称为“黄矮星”。
光谱分类标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温度大约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阳像其他大多数的恒星一样,是一颗主序星,它的能量来自于氢聚变成氦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的核心每秒钟聚变6.2亿吨的氢。
太阳一度被天文学家认为是一颗微小平凡的恒星,但因为银河系内大部分的恒星都是红矮星,现在认为太阳比85%的恒星都要明亮。
太阳的绝对星等是+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视星等达到−26.74。
太阳高温的日冕持续的向太空中拓展,创造的太阳风延伸到100天文单位远的日球层顶。
这个太阳风形成的“气泡”称为太阳圈,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连续结构。
扩展资料
太阳位于银河系内侧边缘的猎户臂,在本星际云或古尔德带,距离银河中心7,500-8,500秒差距(25,000-28,000光年)的假设距离,包含在太空中的一个稀薄高温气体,可能是由一颗超新星残骸杰敏卡γ射线源的本地泡。
本地臂和外侧的下一个旋臂,英仙臂,的距离大约是6,500光年。太阳,和进而的太阳系,被发现是在科学家所谓的星系适居带。
太阳奔赴点的方向,或是太阳向点,是太阳相对于邻近恒星,穿越银河系空间的运动方向。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方向大约是朝向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银河中心在天空中分离的角度大约是60度。
太阳绕银河的轨道大致上是如预期椭圆形,但还要加上受到银河系的旋臂和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扰动。此外,太阳相对于银河平面上下的摆动大约是每一周期2.7次;这非常像是一种没有受到阻尼的简谐振荡。
有人提出太阳经过高密度螺旋臂的时间与地球上大灭绝的时刻屡屡不谋而合,或许是因为撞击事件增加了。它大约花2亿2500万至2亿5000万年完整的绕行银河一周(一个银河年),所以在太阳过去的生命期中大概已经完整的绕行银河20至25次了。
太阳相对于银河中心的轨道速度大约是250公里/秒。以这样的速度,太阳系大约1,190年可以旅行一光年的距离,或是7天移动1天文单位。太阳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运动受到来自行星的摄动是复杂的。每隔数百年变换一次顺行和逆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其实,这样的差别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相比,是非常小的,人们肉眼是看不出的,因此一般地认为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一样远。
那么,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比中午大、中午比早晨更暖和呢?
早晨太阳看起来比中午大,那是人眼睛的错觉造成。太阳初升时,背村的只有一角稍明亮的天空,而在中午时,背衬的是辽阔的明朗的天穹。由于与周围的大小、明亮对比程度不同,就形成了错觉。
至于早晨和中午温度的差别,那是由于早晨的太阳要斜着穿过大气层,结果热能被发散、反射较多的缘故。
参考资料:http://www.biobox.cn/swdbk/zrzm/70000170_021.htm
古人的两小儿辩日,其矛盾点解释如下,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两个时候的太阳大小差别那么大,主要原因是参照物不同。早晨的参照物是附近的山、海或建筑物等,看起来大;正午时参照物是远处的云层形成的辽阔天穹,太阳显得小。视觉的错觉夸大了人的感知,仿佛早晨近很多导致太阳大很多。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这个问题极易解释,早晨时,我们所在的地方与太阳倾斜严重;到了中午,倾斜程度大大改善,几乎成直射因而热量被周围的空气大大地吸收。可以理解为:假定我们所在的地方没有随地球转动,而是固定在那个地方绕自身自转,到中午如整个区域都转到正对着太阳,我们的地方会比海南岛还热,哈哈......
另外,冬季时,太阳到了南回归线的正上方,我们的区域在一个季度期间内与太阳的倾斜度都变大了,空气能吸收的热量小多了,这也是冬季冷的原因;同样夏季太阳回到北回归线正上方,我们与太阳的倾斜度小的多,这就是夏季热的原因。地球在公转的环形轨道上转导致离太阳时而远时而近,反倒不是春夏秋冬形成的原因,因为南半球的气候与北半球相反;而冰岛、挪威、瑞典等一年四季寒冷,也是与太阳光照射的斜度正相关。因倾斜度关系,我们的冬天就如同他们的夏天。
地球的公转速度为29.783千米/秒,日行257.4万公里路,每年走9.4亿公里,可以说,地球一直在一路狂奔我们竟然浑然不觉,如此的太阳系和宇宙竟然非常稳定,人类其实应很幸运并很感叹!!!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而真正的答案有2个!相对论我想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直线最段.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在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时。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离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较远。而文中当时的两个小孩跟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们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区做中心点。这就能判断出谁对谁错了。
太阳是在中午离人们近些呢?还是早晨和晚上离人们近些呢?早晚看到的太阳比中午大都是由于人们的错觉;中午阳光比早晚热是由于中午阳光直射,阳光在大气里走过的路程较短,热量被吸收少。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在中午和早晚的时候,人们观测太阳的距离为什么会不同。原因很多:
(一)地球是球形,不断地自转。如若地球除了自转没有其他运动,而且自转轴与太阳和地球间的直线垂直,则对于在赤道上的人来说中午太阳总比早晚近,也就是说近的距离相当于地球的半径6
400公里。
(二)地球的纬度的不同,观测的人不一定在赤道上。纬度愈大即离赤道愈远,太阳在中午和早晚的距离差愈小。
(三)地球不只自转,也绕太阳公转,自转轴和公转轴成23?5°角。自转轴的方向变化很慢。因此中午太阳在天空的高度一年内不断变化。
(四)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所以地心和日心的距离逐日变化。
(五)日出日落时间在一年中逐日变化着,同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又随纬度而不同。
(六)由于地球自转轴方向很慢的变化和行星引力对地球公转轨道所产生的影响等原因,地心和日心最接近的日期并不固定。(在目前日心和地心距离最近的日子是一月二日,此后每千年往后推移17天半。)考虑到上述原因,可以推出适当的公式来计算中午和早晚太阳和观测者的距离差。必需的资料可由天文年历查到。计算结果如下:对于北纬40度如北京来说,目前每年从一月二十二日到六月五日中午太阳比日出时远,二月初远1
000公里,三月初远4
000公里,四月初远达6
400公里,以后差别减少到零。六月五日之后中午太阳比日出时近,七月初近5
800公里,九月中近达16
000公里,以后差别减少到第二年的一月二十二日。午和晚的差别情况大不相同,从八月一日到十二月十五日午比晚远,其余七个半月午比晚近,四月中近达17
000公里。……上面的计算于1954年所作。但由于第六原因在短时间内影响很小,所以上述计算结果对今后一百年仍适用。由此可见,一切现象必须用科学来解释,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