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成语,俗语,人物外号,故事情节……只要是关于三国演义的就可以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歇后?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歇后?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展开全部
郭 嘉
郭嘉,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一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人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生前又无立嗣,兄弟二人之谋臣“必定斗其间”。如果我们 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而后争必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如其言,曹军一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氏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而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无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述追赠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郭嘉,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一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人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生前又无立嗣,兄弟二人之谋臣“必定斗其间”。如果我们 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而后争必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如其言,曹军一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氏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而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无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述追赠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群雄逐鹿--桃园三结义、十常侍乱政、董卓霸京师、孟德献刀、三英战吕布、连环计、凤仪亭、三让徐州、孙策立业、辕门射戟、宛城之战、白门楼、煮酒论英雄、袁曹起兵、关羽约三事、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古城相会、孙策之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回
大意失荆州
败走麦城
火烧博望
过五关斩六将
解东风
死、官渡之战、大破袁绍、跃马檀溪............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回
大意失荆州
败走麦城
火烧博望
过五关斩六将
解东风
死、官渡之战、大破袁绍、跃马檀溪............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群雄逐鹿--桃园三结义、十常侍乱政、董卓霸京师、孟德献刀、三英战吕布、连环计、凤仪亭、三让徐州、孙策立业、辕门射戟、宛城之战、白门楼、煮酒论英雄、袁曹起兵、关羽约三事、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古城相会、孙策之死、官渡之战、大破袁绍、跃马檀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回
大意失荆州
败走麦城
火烧博望
过五关斩六将
解东风
……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回
大意失荆州
败走麦城
火烧博望
过五关斩六将
解东风
……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