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我叫杨青,是来自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三峡地下电站~荆门换流站500kV线路工程项目部的一名普通职工,我演讲的题目是:《把安全放于心中,让平安相伴一生》。
说到安全,记得读小学时,老师教了我们一首《红绿灯》: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向前行,行人要走人行横道,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那是我关于安全的最初的认识。尽管那时的家乡,没有一条大马路,更不用说红绿灯了,但儿时的我,依然与小伙伴们一起,欢快的吟诵着《红绿灯》,在每天所经过的路上,期待着能有一次“红灯停,绿灯行”的小小实践。
时光荏苒,当我走出家乡小镇,来到繁华都市的时候,终于有无数次的机会去实践儿时的小小愿望了。只是,这愿望的实践让我得到一个“傻瓜”的“荣誉称号”。无数次,身边的人告诉我,过马路时,看什么红绿灯呀,闯就是了,谁有胆量来撞啊!这话说的是多么的潇洒,但是这般的人生态度又能让人潇洒多少回呢?看看成都醉驾司机孙伟铭吧,刚开始审判时,他对于那些逝去的生命表现的是多么的漠视,判为死刑,也才让他稍微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然后是上诉,终审,由死刑改判为无期的那一刻,他在法庭上嚎啕大哭,是劫后余生的喜悦,还是终于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呢?已经都不重要了,对于他,悔悟已经太晚。人生苦短,来去匆匆,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而孙伟铭,用一时的潇洒输掉了自己一生的时光,这代价未免太过沉重。所以,把安全放于心中,珍惜生命,做个胆小的傻瓜又如何呢?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来到电力行业,在一线施工现场,第一次直观的认识到安全生产这四个字的分量有多重!安全事故,几乎月月通报:有安全带保护绳扣环没有扣好,从高处坠落死亡的;有检修人员误入带电间隔,触电死亡的;有工作票签发人擅自登塔,因触电而高处坠落死亡的。也就是说,每个月,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鲜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误操作、触电伤害、高处坠落,等等,无不让人扼腕叹息。如果,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稍微强一点,如果施工过程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伤亡事故将不会上演,天堂里也就会少许多哭泣的冤魂,人世间也将多许多美满的家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如何让安全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永恒主题。而电企因其特殊性,更要把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电力供应的片刻中断,都可能造成各行各业的瘫痪、社会和人民生活秩序的混乱以及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而要做好安全工作,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安全之行,始于足下,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只有做到不遗漏任何隐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一切安全事故。
但是,在施工现场,不规范的管理,不正确配带安全帽,随处吸烟等等习惯性违章却屡禁不止,如果仅凭生硬的说教,恐怕很难将员工的安全素养在短时间内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于是,我们湖北输变电公司就有领导煞费苦心,从管理等各个方面着手,向全体员工宣传规范管理的理念。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试想,如果一个施工队伍人人着装整齐,施工过程规范严格,而不仅仅只在领导来视察之时才表现出最好的一面,那么无论何人,见了这般精神风貌,必定都是赞赏有加的,而打心里认为把工程交给这样的队伍是绝对没有问题,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的。规范的管理和施工在业界树立良好的口碑,制造出品牌效应,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参会的员工若有所思的点头,可以看出,他们接受了这样了理念,那么将之付诸行动也是早晚的事了。
我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因为有家人殷切的期盼,才有歌者真挚的吟唱:祝你平安,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出门在外,如何忍心让家人徒增牵挂?要去现场了,别急着出门,先按规范认认真真戴好安全帽吧;要登塔作业了,别马虎大意,先按要求仔仔细细扣好安全带吧;要长途驾车了,别劳累硬撑,先找个地儿舒舒服服的休息一下吧...,每当安全思想懈怠,侥幸心理趁虚而入的时候,多想想家人牵挂的眼神,那么,你就不会在事故来临的时候,才去徒劳的祈求上天的保佑;就不会在性命危急的关头,才学会体味生命的宝贵;才不会在失去之后,才想到要去珍惜那触手可及的幸福。
亲爱的朋友们,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一步一步都要走的小心翼翼,心中若无安全存放,平安哪会轻易驻留!让我们把安全放于心中,让平安相伴我们一生!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大家上午好!我叫杨青,是来自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三峡地下电站~荆门换流站500kV线路工程项目部的一名普通职工,我演讲的题目是:《把安全放于心中,让平安相伴一生》。
说到安全,记得读小学时,老师教了我们一首《红绿灯》: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向前行,行人要走人行横道,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那是我关于安全的最初的认识。尽管那时的家乡,没有一条大马路,更不用说红绿灯了,但儿时的我,依然与小伙伴们一起,欢快的吟诵着《红绿灯》,在每天所经过的路上,期待着能有一次“红灯停,绿灯行”的小小实践。
时光荏苒,当我走出家乡小镇,来到繁华都市的时候,终于有无数次的机会去实践儿时的小小愿望了。只是,这愿望的实践让我得到一个“傻瓜”的“荣誉称号”。无数次,身边的人告诉我,过马路时,看什么红绿灯呀,闯就是了,谁有胆量来撞啊!这话说的是多么的潇洒,但是这般的人生态度又能让人潇洒多少回呢?看看成都醉驾司机孙伟铭吧,刚开始审判时,他对于那些逝去的生命表现的是多么的漠视,判为死刑,也才让他稍微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然后是上诉,终审,由死刑改判为无期的那一刻,他在法庭上嚎啕大哭,是劫后余生的喜悦,还是终于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呢?已经都不重要了,对于他,悔悟已经太晚。人生苦短,来去匆匆,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而孙伟铭,用一时的潇洒输掉了自己一生的时光,这代价未免太过沉重。所以,把安全放于心中,珍惜生命,做个胆小的傻瓜又如何呢?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来到电力行业,在一线施工现场,第一次直观的认识到安全生产这四个字的分量有多重!安全事故,几乎月月通报:有安全带保护绳扣环没有扣好,从高处坠落死亡的;有检修人员误入带电间隔,触电死亡的;有工作票签发人擅自登塔,因触电而高处坠落死亡的。也就是说,每个月,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鲜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误操作、触电伤害、高处坠落,等等,无不让人扼腕叹息。如果,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稍微强一点,如果施工过程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伤亡事故将不会上演,天堂里也就会少许多哭泣的冤魂,人世间也将多许多美满的家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如何让安全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永恒主题。而电企因其特殊性,更要把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电力供应的片刻中断,都可能造成各行各业的瘫痪、社会和人民生活秩序的混乱以及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而要做好安全工作,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安全之行,始于足下,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只有做到不遗漏任何隐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一切安全事故。
但是,在施工现场,不规范的管理,不正确配带安全帽,随处吸烟等等习惯性违章却屡禁不止,如果仅凭生硬的说教,恐怕很难将员工的安全素养在短时间内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于是,我们湖北输变电公司就有领导煞费苦心,从管理等各个方面着手,向全体员工宣传规范管理的理念。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试想,如果一个施工队伍人人着装整齐,施工过程规范严格,而不仅仅只在领导来视察之时才表现出最好的一面,那么无论何人,见了这般精神风貌,必定都是赞赏有加的,而打心里认为把工程交给这样的队伍是绝对没有问题,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的。规范的管理和施工在业界树立良好的口碑,制造出品牌效应,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参会的员工若有所思的点头,可以看出,他们接受了这样了理念,那么将之付诸行动也是早晚的事了。
我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因为有家人殷切的期盼,才有歌者真挚的吟唱:祝你平安,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出门在外,如何忍心让家人徒增牵挂?要去现场了,别急着出门,先按规范认认真真戴好安全帽吧;要登塔作业了,别马虎大意,先按要求仔仔细细扣好安全带吧;要长途驾车了,别劳累硬撑,先找个地儿舒舒服服的休息一下吧...,每当安全思想懈怠,侥幸心理趁虚而入的时候,多想想家人牵挂的眼神,那么,你就不会在事故来临的时候,才去徒劳的祈求上天的保佑;就不会在性命危急的关头,才学会体味生命的宝贵;才不会在失去之后,才想到要去珍惜那触手可及的幸福。
亲爱的朋友们,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一步一步都要走的小心翼翼,心中若无安全存放,平安哪会轻易驻留!让我们把安全放于心中,让平安相伴我们一生!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全部
文明在路上
学生时代,外出活动,是行人阶级。偶而也驾车,当然是自行车。无论步行或“驾”自行车,均与汽车司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对立情绪。汽车司机越是按喇叭,就越发不让路,大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无谓”精神。
做行人阶级的时候,就觉得,司机真野蛮,不能对他们谦让。
后来坐上父母的车,才明白当初我代表的行人阶级其实也招司机烦。仗着自己的一套“光脚”理论,与机动车周旋,影响交通秩序是不对的。司机开车时担心受怕,生怕哪位跨栏穿马路的探身出来,确实无法防范。车撞人在中国基本上是负全责,相比之下开车的就是受气包,只能按喇叭发泄一下。如果跳出自身角色看问题,汽车和行人的对立,是一种不和谐的交通秩序。
做有车阶级的时候,就觉得,行人真烦人,不能对他谦让。
驾车的人都希望尽早到达目的地,偏偏却赶上了让人恼火的高峰堵车:一条长龙慢慢爬行,好容易到了路口,又变成了红灯;步行的人都认为开车的比他们快,有优势,处处挡着驾车的人。
有人要求人让车、
有车规定车让人。
交通是人与车构成的,好比身体里循环交错的毛细血管,哪一处除了差错,全盘皆乱。曾经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某某高速公路30余辆车追尾,整个交通陷入瘫痪状态。试问如果前两辆车文明驾驶,相互谦让,会有这种问题吗。
在英国,行人过马路,即使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也不必紧张地左顾右盼,因为机动车辆避让行人已成为一种习惯。还有一种“让”,是指在享受优先时,主动礼让对方。例如,旁边有车要换道,主动减速,为对方让出一段切入距离;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形下,行人和机动车在马路上相遇,礼让对方先过。
本来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彼此没有沟通和关联,但相互一让,却产生了一个短暂的接触。尽管耽误了一段时间,却多了一份感激之情,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亲切起来。日久天长,这种礼让便成为一种习惯。两车狭路相逢,当你主动靠边时,发现对方也已靠边,向你闪灯礼让。这时,无论是走的一方,还是等的一方,都会被一种感动滋润着。
礼貌行车,文明走路,创建良好交通秩序,是创建文明交通秩序的最终目的。创建良好的交通秩序,一可以提高交通效率;二可以减少交通事故;三可以树立城市文明形象。面对车辆的日益增多,城市的交通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每个人都想走得快些,结果往往谁也不能快。同时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因为交通违规产生。只有遵守交通法规则,各行其道,交通效率才会最大限度的提高,交通事故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效率提高了,交通事故减少,交通文明的形象也就自然就有了。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其实这本来就是我们礼仪之邦的处事之道。
最后说一句。
人上了车就是司机,下了车又是行人,最后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切都和谐了,交通自然和谐了。
文明在路上,文明在脚下。
学生时代,外出活动,是行人阶级。偶而也驾车,当然是自行车。无论步行或“驾”自行车,均与汽车司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对立情绪。汽车司机越是按喇叭,就越发不让路,大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无谓”精神。
做行人阶级的时候,就觉得,司机真野蛮,不能对他们谦让。
后来坐上父母的车,才明白当初我代表的行人阶级其实也招司机烦。仗着自己的一套“光脚”理论,与机动车周旋,影响交通秩序是不对的。司机开车时担心受怕,生怕哪位跨栏穿马路的探身出来,确实无法防范。车撞人在中国基本上是负全责,相比之下开车的就是受气包,只能按喇叭发泄一下。如果跳出自身角色看问题,汽车和行人的对立,是一种不和谐的交通秩序。
做有车阶级的时候,就觉得,行人真烦人,不能对他谦让。
驾车的人都希望尽早到达目的地,偏偏却赶上了让人恼火的高峰堵车:一条长龙慢慢爬行,好容易到了路口,又变成了红灯;步行的人都认为开车的比他们快,有优势,处处挡着驾车的人。
有人要求人让车、
有车规定车让人。
交通是人与车构成的,好比身体里循环交错的毛细血管,哪一处除了差错,全盘皆乱。曾经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某某高速公路30余辆车追尾,整个交通陷入瘫痪状态。试问如果前两辆车文明驾驶,相互谦让,会有这种问题吗。
在英国,行人过马路,即使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也不必紧张地左顾右盼,因为机动车辆避让行人已成为一种习惯。还有一种“让”,是指在享受优先时,主动礼让对方。例如,旁边有车要换道,主动减速,为对方让出一段切入距离;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形下,行人和机动车在马路上相遇,礼让对方先过。
本来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彼此没有沟通和关联,但相互一让,却产生了一个短暂的接触。尽管耽误了一段时间,却多了一份感激之情,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亲切起来。日久天长,这种礼让便成为一种习惯。两车狭路相逢,当你主动靠边时,发现对方也已靠边,向你闪灯礼让。这时,无论是走的一方,还是等的一方,都会被一种感动滋润着。
礼貌行车,文明走路,创建良好交通秩序,是创建文明交通秩序的最终目的。创建良好的交通秩序,一可以提高交通效率;二可以减少交通事故;三可以树立城市文明形象。面对车辆的日益增多,城市的交通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每个人都想走得快些,结果往往谁也不能快。同时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因为交通违规产生。只有遵守交通法规则,各行其道,交通效率才会最大限度的提高,交通事故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效率提高了,交通事故减少,交通文明的形象也就自然就有了。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其实这本来就是我们礼仪之邦的处事之道。
最后说一句。
人上了车就是司机,下了车又是行人,最后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切都和谐了,交通自然和谐了。
文明在路上,文明在脚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