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四联分别叫做什么?
律诗四联指的是律诗有四联,这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首联也叫起联,尾联也叫结联。其中“颈联”“颔联”要对偶。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扩展资料
律诗的发展背景
律诗是唐代及其以后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律诗总共会有八句,七言律诗共有56字,五言律诗则有40字。其格律十分严格,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一句有五个字,七言律诗一句则有七个字;按篇幅长短,可分为一般“律诗”和“排律”(或称为长律)。
除了五言律诗及七言律诗外,还存在一种特别的律诗,称为小律、三韵律诗,或三韵小律。律诗在押韵方面上,第二、四、六、八句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五、七句不可押韵。
南北朝文学作品注重对偶和平仄,对律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南齐永明之世,周颙和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影响所及,当时诗人作诗讲究声律,世称“永明体”,这是由古体诗演变到近体诗的重要桥梁。
唐代以前的古体(或称古风)律诗,其长度不限。唐初时期,上官仪提倡“六对”、“八对”之说,将前人对偶之法加以总结归纳,对律诗的发展颇有影响。初唐四杰所作律诗甚多,促进了律诗的发展。沈佺期、宋之问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加以琢磨、去粗取精,把律诗的格式固定下来。杜甫是第一位大量创作七言律诗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四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句律诗格律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形式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各联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
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
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
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其中“颈联”“颔联”要对偶!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