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哭,该怎么办?

 我来答
鲍译文
2013-11-26 · 超过5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4万
展开全部
  锦囊1:给孩子一个哭的机会和空间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哭,总之孩子是不高兴了,也就是说孩子已经有了负面情绪,这个时候,阻止他们哭泣就好比用一床棉被去救火,表面上看不见火苗,但实际上过不了多久,大火将会烧得更旺。忍辱负重这事儿,至少不应该由孩子去学习,尤其一些家长禁止小男孩去哭,把“男子汉不要哭”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被“男儿有泪不轻弹”所误久矣的大人们,何必这么早就去误孩子呢?   锦囊2:不要奖励也不要惩罚   哭泣是一个自然疏导不良情绪的过程,就这个行为本身来说,谈不上积极或者消极,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哭泣而奖励或者惩罚孩子,值得我们关注的依然是孩子为什么要哭。当畅畅在教室门口哭的时候,畅畅妈关注的是依恋问题,因此在第一时间让她来拥抱,而不是对她的哭泣进行什么褒贬,常常见到有家长在孩子哭着不进教室时责怪他们“怎么又哭了?”结果几乎都是孩子哭得更厉害,本身正处于入园分离焦虑的时候,哭两声又遭到批评,孩子自然觉得委屈,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把“哭”和“去幼儿园”联系起来,每到幼儿园便觉得下一个流程就是哭。   锦囊3:不要过分关注   回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几个同事正在办公室里,从楼道里走来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快进门的时候,他摔到地上了,我们出自本能地冲过去想把他扶起来,这时,他的妈妈站在远处,用眼神阻止了我们,大家都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孩子挣扎着站起来,等他刚站起来,他的表情是欲哭未哭,我们冲上去,七手八脚地把孩子抱过来,又是拍土又是安慰的,还有人关切地问:“摔疼了没有?”小朋友愣了几秒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或许他是被这一帮陌生人的热情吓着了,如果我们大家没有过分关注,他一定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有的时候,只要确信孩子没有遇到危险,我们不妨静静地看着他们。   锦囊4:家长态度一致   在我们传统育儿经里,有一条很著名的法则:家里的大人需要分别唱黑脸和白脸,这是借用京剧的术语,黑脸的多半是正义公正的人物,最著名的如包公,而白脸的人物多半阴险狡诈,是舞台上的反派,最著名的如曹操。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旦孩子哭闹,家里的大人就很默契地分别扮演角色,有人哄,有人吓唬,试图让孩子要么屈服于权威,要么被物质俘虏,总之最终的结果便是孩子停止哭闹。这是典型的维稳做法,这背后透露出的依然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大人已经设定只需要演一场戏,孩子便能屈服,并没有打算真正去解决问题,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哭闹。这种一个打了一个给糖吃的教养模式如果持续下去,孩子极有可能讨厌或者惧怕那个“唱黑脸的”,一有问题都转而去要挟那个“唱白脸的”,整个家庭教育陷入宽严无度的状态。   锦囊5:提供发泄的渠道   没有哪个父母喜欢孩子哭,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不许哭了”,“哭够了没有”, 其实一个人能在适当的情况下流出眼泪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无可厚非的。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说法,就是“往死里哭”。为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个把钟头很平常。大人们对待我的办法,往往先是哄,然后是骂,最后就是不理不睬了。他们说:“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其实,我每次都不是因为哭累了才不哭的,他们永远都不了解我在整个哭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开始我是真的很难受,所以哇哇大哭;后来发现大人的话根本解决不了我内心的痛苦,我变成了悲啼;再后来,无人问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会觉得自己很下不来台,所以接着抽泣。我的心里觉得很堵,而哭着、这么胡思乱想着,慢慢就轻松一些,不那么堵了,好像把什么东西发泄出来了。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自然就会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后,这种感觉也是有的。哭,就是一种发泄的渠道。   当孩子痛哭不已的时候,身为父母只要表现出关切与关爱就足以让孩子感到爱与温暖,也许你简单地用慈爱的声调说“你的眼眶很红啊”或“你要哭一场,舒服点吗”,孩子的眼泪可能立刻就夺眶而出。哭过之后,也许你也不用细究因由,孩子的心灵已经过一个净化的过程,而且可能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起来。   锦囊6:关注眼泪背后的情绪   有些父母看见孩子闹情绪,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其实孩子愿意在父母面前表达内心的感受,正表示了他对家庭怀有依恋和安全感。所以,当孩子闹情绪,父母并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绪。如果可以,尽管让孩子有些时间发发脾气,在他的脾气安静下来后,再慢慢了解情况和教导他如何处理不快的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偶然发一两次脾气、哭一场对精神健康是有益的。   有些时候,孩子会把一些不快埋藏在心里,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那种小心思也是很微妙的。   但是,我却能感觉到他的内心和表现并不一致。四个星期后我去接他,胳膊刚从车窗露出来,他就断定:“那是妈妈!”一见面,他并没有如我想象中的那样扑过来,反倒有一点矜持。奶奶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不回北京了?”他才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全家老少心里发毛,我知道,这口气终于发出来了。这个时候我想很多妈妈都笑不出来,多纠结呀,也听同事讲过类似情形,旁观者听着都难受。当孩子表现得异常平静时,善解人意的父母,可以从孩子的一声不响中嗅到空气中的沉闷气息。平静的内里,可能是惊涛骇浪。0孩子也有说“不”的时候人生真是一步一个坎儿,到了两岁,果然“进步”了。家里要是有个两岁孩子,简直无时无刻都能炸开锅!可这却恰恰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第一反抗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