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名著的读后感,2500字左右
展开全部
格列佛游记:作者:(英)乔纳森·斯威夫特。类型:游记。本文作者:愿咸与恒。
这本书有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国家都是一部奇遇,表面上虽然妙趣横生,但是作者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制度。
小人国:主人公格列佛去航海冒险,不幸遭遇了海难(一开头永远是如此,以至于我都感觉自己穿越了,我到底看的是《鲁宾孙漂流记》还是《格列佛游记》?),被一群“小人”俘虏。
虽然格列佛自己体形庞大,但是寡不敌众啊。于是还是被俘虏了,不过小人国的国王很喜欢他,就给他好吃好喝的招待。格列佛虽然不习惯,但也觉得不错。后来他又屡立奇功,帮助小人国打败了敌国,撒泡尿挽救了王宫的大火(不过往后对此恨之入骨)等等。
小人国的社会制度很奇特,子女都是由社会抚养的。但是国王也有烦恼,比如说党派之争,就是高跟派和低跟派,以及按照吃鸡蛋磕破哪头而划分的大端派和小端派(他们都好无聊啊)。
可是后来,格列佛在小人国里面树敌越来越多,国王也渐渐不喜欢他,觉得他是个威胁。想把他给弄死。于是格列佛跑到了邻国,邻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他建造了一艘船,于是格列佛就回国了。
大人国:回到家里没有幸福多久,格列佛又出海了。这次漂流到了一个“大人”国,格列佛在这里简直就成了小玩具了。
后来发现他的农民一家把他当成展览品四处展览,差点儿没把他累死。所幸后来他被卖给了王后,往后对他很好,他还有自己的保姆照顾。
不过因为体型太小,常常遭遇危险。他受宠也遭来了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小人作祟,以及时不时一种动物就会跑来把他叼走,真是太不安全了。
格列佛怀着民族自豪感对国王讲述他们英国的丰功伟绩,然而大人国的国王却不以为然,他觉得那都是充满种种下流欲望的产物而已。
后来一只老鹰把格列佛连同他的房子扔到了海里,然后格列佛被一艘船救了,回到了祖国。
回到家里格列佛简直太不习惯了,一会儿以为自己在小人国,一会儿以为自己在大人国。
飞空岛国:然后又是一次出海,来到了一个海岛,发现有一个岛屿漂浮在空中,于是格列佛就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一段对科学的描述比较多,比如说飞空岛是利用地球的磁力来做漂浮的等等,岛上的居民都喜欢数学和音乐,但对其他的知识则完全不感冒,此外还有很多魔法等等。
格列佛在岛上过的还是不错的,四处去访问。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一个巫师的帮助,格列佛有幸见到了那些历史上非常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都很伟大啊(能和他们吃顿午餐要花多少钱呀……)。同时格列佛也发现喝多历史都被后人歪曲了,而到了近代当中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很多都不过是流氓加无赖而已。
飞空岛国还有一种长生不老之人。本来格列佛特别羡慕他们,但是当了解到了实情之后就不羡慕了。这种人年老之后就完全不能工作和学习了(老不死的),而且社会也讨厌他们,视他们为累赘。死亡难道不是一种解脱吗?格列佛对此有了新的看法。
然后格列佛就回家了。
慧駰国:然后格列佛又来到了一个海岛,这里格列佛遇到了很多非常凶恶的“人”。后来马出现救了他。格列佛于是了解到,这里马是充满智慧的生物,而人是低级龌龊的牲畜,名叫耶胡(就是雅虎,呵呵)。
虽然格列佛的身份在这里降低成为了畜生,但是马人一家觉得他有智慧有理性,给予了他很高的待遇。而格列佛越与他们相处就越尊敬他们,甘心成为他们的奴仆。
尽管格列佛在这里有不少同类耶胡,但是他们公的凶恶,母的淫荡(人的确是如此的)。格列佛越看它们(注意我用的是它们)越觉得恶心。
而后谈及慧駰国的社会制度,那更是一种“理想国”。马人们对格列佛所说的种种人类社会的丑恶感到如此的不能理解和不可思议。而尽管身为“耶胡”,格列佛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社会真是无可救药了。
如果可以,格列佛越来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永远不回到耶胡的国度。然而其他的马人对他的耶胡身份提出了质疑。不得已格列佛还是要回到家乡。
一开始格列佛简直都不能忍受他的妻子的气味(母耶胡的气味),不过他还是要忍受下去。他奉劝所有丑恶的人不要在他的面前表露出来,那他让他恶心呕吐的。
其实每一种岛国都很有意思,作者就是借或者理想化、或者极端化的国度来讽刺现实社会当中的种种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当官的出卖家人谋取高位,底层的人民饥寒交迫无人问津,没有意义的党派之争和没有意义的战争。人性当中种种缺点和丑恶。还有殖民主义的霸权。几乎囊括了方方面面。
这本书有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国家都是一部奇遇,表面上虽然妙趣横生,但是作者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制度。
小人国:主人公格列佛去航海冒险,不幸遭遇了海难(一开头永远是如此,以至于我都感觉自己穿越了,我到底看的是《鲁宾孙漂流记》还是《格列佛游记》?),被一群“小人”俘虏。
虽然格列佛自己体形庞大,但是寡不敌众啊。于是还是被俘虏了,不过小人国的国王很喜欢他,就给他好吃好喝的招待。格列佛虽然不习惯,但也觉得不错。后来他又屡立奇功,帮助小人国打败了敌国,撒泡尿挽救了王宫的大火(不过往后对此恨之入骨)等等。
小人国的社会制度很奇特,子女都是由社会抚养的。但是国王也有烦恼,比如说党派之争,就是高跟派和低跟派,以及按照吃鸡蛋磕破哪头而划分的大端派和小端派(他们都好无聊啊)。
可是后来,格列佛在小人国里面树敌越来越多,国王也渐渐不喜欢他,觉得他是个威胁。想把他给弄死。于是格列佛跑到了邻国,邻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他建造了一艘船,于是格列佛就回国了。
大人国:回到家里没有幸福多久,格列佛又出海了。这次漂流到了一个“大人”国,格列佛在这里简直就成了小玩具了。
后来发现他的农民一家把他当成展览品四处展览,差点儿没把他累死。所幸后来他被卖给了王后,往后对他很好,他还有自己的保姆照顾。
不过因为体型太小,常常遭遇危险。他受宠也遭来了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小人作祟,以及时不时一种动物就会跑来把他叼走,真是太不安全了。
格列佛怀着民族自豪感对国王讲述他们英国的丰功伟绩,然而大人国的国王却不以为然,他觉得那都是充满种种下流欲望的产物而已。
后来一只老鹰把格列佛连同他的房子扔到了海里,然后格列佛被一艘船救了,回到了祖国。
回到家里格列佛简直太不习惯了,一会儿以为自己在小人国,一会儿以为自己在大人国。
飞空岛国:然后又是一次出海,来到了一个海岛,发现有一个岛屿漂浮在空中,于是格列佛就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一段对科学的描述比较多,比如说飞空岛是利用地球的磁力来做漂浮的等等,岛上的居民都喜欢数学和音乐,但对其他的知识则完全不感冒,此外还有很多魔法等等。
格列佛在岛上过的还是不错的,四处去访问。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一个巫师的帮助,格列佛有幸见到了那些历史上非常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都很伟大啊(能和他们吃顿午餐要花多少钱呀……)。同时格列佛也发现喝多历史都被后人歪曲了,而到了近代当中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很多都不过是流氓加无赖而已。
飞空岛国还有一种长生不老之人。本来格列佛特别羡慕他们,但是当了解到了实情之后就不羡慕了。这种人年老之后就完全不能工作和学习了(老不死的),而且社会也讨厌他们,视他们为累赘。死亡难道不是一种解脱吗?格列佛对此有了新的看法。
然后格列佛就回家了。
慧駰国:然后格列佛又来到了一个海岛,这里格列佛遇到了很多非常凶恶的“人”。后来马出现救了他。格列佛于是了解到,这里马是充满智慧的生物,而人是低级龌龊的牲畜,名叫耶胡(就是雅虎,呵呵)。
虽然格列佛的身份在这里降低成为了畜生,但是马人一家觉得他有智慧有理性,给予了他很高的待遇。而格列佛越与他们相处就越尊敬他们,甘心成为他们的奴仆。
尽管格列佛在这里有不少同类耶胡,但是他们公的凶恶,母的淫荡(人的确是如此的)。格列佛越看它们(注意我用的是它们)越觉得恶心。
而后谈及慧駰国的社会制度,那更是一种“理想国”。马人们对格列佛所说的种种人类社会的丑恶感到如此的不能理解和不可思议。而尽管身为“耶胡”,格列佛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社会真是无可救药了。
如果可以,格列佛越来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永远不回到耶胡的国度。然而其他的马人对他的耶胡身份提出了质疑。不得已格列佛还是要回到家乡。
一开始格列佛简直都不能忍受他的妻子的气味(母耶胡的气味),不过他还是要忍受下去。他奉劝所有丑恶的人不要在他的面前表露出来,那他让他恶心呕吐的。
其实每一种岛国都很有意思,作者就是借或者理想化、或者极端化的国度来讽刺现实社会当中的种种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当官的出卖家人谋取高位,底层的人民饥寒交迫无人问津,没有意义的党派之争和没有意义的战争。人性当中种种缺点和丑恶。还有殖民主义的霸权。几乎囊括了方方面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哈哈,老师,你是天下最好的老师,我对您的敬佩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此处省去2500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