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孤拐怎么治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脚孤拐也叫拇外翻,大脚骨.
突出骨的外侧也容易形成厚皮及滑囊,造成脚趾永久变形,疼痛也就伴随而来。其初期的临床症状为第一跖骨头部隆起处疼痛和肿胀、局部皮肤刺激所发生的发炎,甚至是表皮溃疡,严重的更会令大脚趾可能与第二脚趾重叠,使翘起的脚趾肌力变弱,渐渐的站立时无法维持平衡、弯曲及安定性而无法和谐地作各种动作,最后引起脚底的肌腱与筋膜僵硬、发炎及尖刺般的压痛感,当整个脚底的疼痛感加剧,将使患者无法穿着鞋子,导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脚孤拐主要原因: 造成脚孤拐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类。先天因素是由于关节、神经、肌肉等所造成的。例如:扁平足、遗传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脚底机能降低,造成不稳定进而变形。后天因素则是因穿着不合脚鞋子所造成的,通常因穿鞋跟太高、过尖及过窄的鞋,使脚跟不易固定,对脚趾造成挤压摩擦及压迫,不但影响脚趾的伸展与活动,造成不适及疼痛,还会破坏了原本三个立足点的功能,而行走时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脚趾会因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就会造成拇指外翻的现象。例如:时下流行的高跟鞋、巫婆鞋等都是加速拇指外翻的最大原凶。
穿鞋要宽松,疼痛时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拍片结合当地医生排除增生性疾病,必要时手术。
突出骨的外侧也容易形成厚皮及滑囊,造成脚趾永久变形,疼痛也就伴随而来。其初期的临床症状为第一跖骨头部隆起处疼痛和肿胀、局部皮肤刺激所发生的发炎,甚至是表皮溃疡,严重的更会令大脚趾可能与第二脚趾重叠,使翘起的脚趾肌力变弱,渐渐的站立时无法维持平衡、弯曲及安定性而无法和谐地作各种动作,最后引起脚底的肌腱与筋膜僵硬、发炎及尖刺般的压痛感,当整个脚底的疼痛感加剧,将使患者无法穿着鞋子,导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脚孤拐主要原因: 造成脚孤拐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类。先天因素是由于关节、神经、肌肉等所造成的。例如:扁平足、遗传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脚底机能降低,造成不稳定进而变形。后天因素则是因穿着不合脚鞋子所造成的,通常因穿鞋跟太高、过尖及过窄的鞋,使脚跟不易固定,对脚趾造成挤压摩擦及压迫,不但影响脚趾的伸展与活动,造成不适及疼痛,还会破坏了原本三个立足点的功能,而行走时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脚趾会因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就会造成拇指外翻的现象。例如:时下流行的高跟鞋、巫婆鞋等都是加速拇指外翻的最大原凶。
穿鞋要宽松,疼痛时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拍片结合当地医生排除增生性疾病,必要时手术。
展开全部
这种情况叫做拇外翻,主要是由于遗传、经常穿高跟鞋或尖头鞋等所引起的。手术一般都是一次搞定的,可以去成都显微手足外科医院,收费合理,医生艺术精湛。028•8323•333•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病因
拇外翻的发生可能与穿鞋不合适有重要关系。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发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15倍。紧束前足的鞋子似乎是导致拇外翻畸形的首要致病因素。然而,并非所有穿着这种鞋子的人都会发生拇外翻,因此肯定也有其他的诱发因素。
遗传是拇外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许多研究中报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阳性的家族史。第一跖骨内翻,即第一跖骨在跖楔关节处内翻成角,也可能是拇外翻发病的易发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
拇外翻也常见于系统性关节病患者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滑膜炎造成了跖趾关节囊的破坏,导致拇外翻畸形。此外,扁平足,第一跖骨关系不协调,如第一跖骨头呈圆球形,第一跖骨过长、过短。胫后肌腱止点变异,部分纤维扩展到拇收肌斜头和拇展屈肌的腓侧部分,从而增加了后二肌的联合肌腱的收缩力,第1~2跖骨基底间有异常骨突等因素,在拇外翻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类风湿关节炎和神经肌肉疾病也可伴发拇外翻,青少年的拇外翻存在着家族性发病倾向。
2临床表现
拇僵硬一般表现为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关节内侧出现明显的骨赘,一些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称为拇囊炎。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与疼痛不成正比。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头内侧隆起后压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拇跖趾关节长期不正常,发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和第2~3跖骨头下的胼胝引起疼痛。
3检查
1.查体
站立位评价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况。于坐位时评价前足和后足的形态。拇趾评价包括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内侧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无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评价包括是否有锤状趾、跖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2.影像学
行负重位X线平片,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
(1)拇外翻角 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15°。
(2)跖骨间夹角 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9°。
(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 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跖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跖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小于10°。
(4)关节匹配度 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
(5)趾骨间夹角 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小于10°。
3.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
(1)轻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 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
4治疗
1.保守疗法
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在鞋内放置软垫可以减轻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应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拇囊炎可做理疗、热敷。
2.手术疗法
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可以建议行手术矫正拇外翻。手术方法有多种,但没有一种手术方法适合所有的拇外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轻、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小于15°时,可采用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拇收肌腱切断或切除。拇收肌腱断端移位至跖骨头颈部外侧或采用跖骨头颈部截骨外移。如果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大于15°,一般更多采用第一跖骨干或基底截骨术。对于第一跖趾关节已有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年轻的患者,多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年老患者,可采用Keller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且应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活动受限、力量下降、残留不适感或术后复发等问题。
5预防
避免穿前头过窄的鞋子及高跟鞋。对于存在扁平足、类风湿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系统疾患的患者更应通过调整鞋子,选择合适护具避免畸形的发生。
拇外翻的发生可能与穿鞋不合适有重要关系。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发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15倍。紧束前足的鞋子似乎是导致拇外翻畸形的首要致病因素。然而,并非所有穿着这种鞋子的人都会发生拇外翻,因此肯定也有其他的诱发因素。
遗传是拇外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许多研究中报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阳性的家族史。第一跖骨内翻,即第一跖骨在跖楔关节处内翻成角,也可能是拇外翻发病的易发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
拇外翻也常见于系统性关节病患者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滑膜炎造成了跖趾关节囊的破坏,导致拇外翻畸形。此外,扁平足,第一跖骨关系不协调,如第一跖骨头呈圆球形,第一跖骨过长、过短。胫后肌腱止点变异,部分纤维扩展到拇收肌斜头和拇展屈肌的腓侧部分,从而增加了后二肌的联合肌腱的收缩力,第1~2跖骨基底间有异常骨突等因素,在拇外翻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类风湿关节炎和神经肌肉疾病也可伴发拇外翻,青少年的拇外翻存在着家族性发病倾向。
2临床表现
拇僵硬一般表现为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关节内侧出现明显的骨赘,一些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称为拇囊炎。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与疼痛不成正比。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头内侧隆起后压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拇跖趾关节长期不正常,发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和第2~3跖骨头下的胼胝引起疼痛。
3检查
1.查体
站立位评价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况。于坐位时评价前足和后足的形态。拇趾评价包括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内侧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无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评价包括是否有锤状趾、跖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2.影像学
行负重位X线平片,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
(1)拇外翻角 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15°。
(2)跖骨间夹角 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9°。
(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 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跖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跖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小于10°。
(4)关节匹配度 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
(5)趾骨间夹角 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小于10°。
3.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
(1)轻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 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
4治疗
1.保守疗法
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在鞋内放置软垫可以减轻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应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拇囊炎可做理疗、热敷。
2.手术疗法
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可以建议行手术矫正拇外翻。手术方法有多种,但没有一种手术方法适合所有的拇外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轻、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小于15°时,可采用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拇收肌腱切断或切除。拇收肌腱断端移位至跖骨头颈部外侧或采用跖骨头颈部截骨外移。如果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大于15°,一般更多采用第一跖骨干或基底截骨术。对于第一跖趾关节已有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年轻的患者,多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年老患者,可采用Keller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且应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活动受限、力量下降、残留不适感或术后复发等问题。
5预防
避免穿前头过窄的鞋子及高跟鞋。对于存在扁平足、类风湿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系统疾患的患者更应通过调整鞋子,选择合适护具避免畸形的发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