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到底什么意思
1个回答
2014-09-06
展开全部
从催眠专业的角度深度解读电影《催眠大师》
今天电影催眠大师上映了,凑了个热闹,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电影的公映,以国产电影的水准,应该算得上一部‘好电影’了,悬疑+惊悚,不仔细推敲的话,应该是勉强达到了观众的期待值。同时,电影里运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论和催眠技术,并且做了艺术的夸张,相信一定让很多观众迷惑,怀疑,不解,让人感觉玄之又玄,虚之又虚。本文,笔者就根据所学的有限的催眠知识,免费给这部电影做一次答疑解惑,也尽自己的一份力解除电影对于催眠术的误导。解释过程尽量做到不剧透吧,免得被喷!
首先科普一下催眠的几个深度,最广泛接受的划分方法是将催眠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级催眠深度:小肌群受到暗示被操控,如暗示被催眠对象眼皮睁不开或嘴唇张不开,被催眠者受到暗示无法睁开,被催眠者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这阶段已经可以做到减肥、戒烟等心理治疗了。
第二级催眠深度:大的肌群受到暗示,如手臂无法抬起或无法落下。此时被催眠者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与催眠师的指令。
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肌肉系统,产生数字阻滞。如无法从椅子上站起来,无法走路,无法说出某个数字,但并不是忘了那个数字,临床催眠师的大部分工作,一般在这前三个等级之内。
第四级催眠深度:开始有失忆现象,被催眠者可以遗忘掉自己的名字,地址,某个数字,并可以产生痛觉阻断,可以做一些手术,拔牙、开刀等。
第五级催眠深度:开始产生梦游状态,产生正性幻觉,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是真的看到,而不是想象出来的)。
第六级催眠深度:更新的梦游状态,可以产生负性幻觉,看不见,听不见,确实存在的事物或声音,如暗示被催眠者看不见别人的身体,只能看到头部,那么他就只能看到一个的头。
在影片《催眠大师》中到底达到那个深度,也有人在争议,有人说三级,有人说四级;我认为,至少达到了第五级催眠深度,甚至是第六级,因为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具体情节电影中会交待,此处不详细说的话要剧透),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想像的范畴了。但大多情节中出现的现象达到前三个等级就可以完成,如回忆起以前自己想不起来的事情,跟想象中的人进行对话交流(这在催眠治疗中十分常用,实质是跟自己的潜意识在交流)等,另外,演员在在催眠状态下的表现也符合催眠的状态,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产生的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等,说明剧组确实注意到了催眠状态下的细节,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
最意思是影片中使用的各种催眠技术,种类繁多,甚至可以作为了解催眠技术的一个入门教学了。
先说直接催眠法的技术,首先是眼睛凝视法,影片中使用的道具是怀表,用它的好处是让被催眠者不仅可以凝视重复的摆动,还可以听到单调重复的滴答声, 从而快速导入催眠。影片中的用的凝视法并不限于盯着看怀表,还包括催眠师的眼睛,烟头,笔尘(沈医生在试图催眠徐瑞宁时所用到的)等等,让观众感觉处处有催眠,防不胜防。
其次是联想法导入催眠的运用,通过让被催眠对象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进而引导他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这个想像的画面,既可以是对象凭空创造的一个形象或场景,也可以是过去记忆中的的一个场景,这种方法在影片中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多,如果有兴趣,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也可以注意一下。
再次是反复加深技术,这种技术的做法就是不断引发被催眠对象唤醒,再不断地导入催眠,从而让对象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影片中徐峥和莫文蔚不断的互相催眠,又不断的唤醒,再不断的进入催眠……实质上确实使用了这种反复加深技术,不知道是剧情的需要,还是编剧越催眠技术的特意安排。这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一个技术,效果很好,在催眠中,把对象唤醒调整下身体的姿势,反馈一下感受,接着再导入催眠,可以避免被催眠对象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的肌肉疲劳。
然后再说一下间接催眠,这是影片中让观众感觉比较玄乎的地方,在影片中叫做清醒催眠,也有人叫做隐性催眠;就是让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交流谈话或者环境暗示,让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状态。整个影片框架也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搭建的,为了让观众了解这种催眠技术,影片还特意让主人公对这种理论做了一个讲解,给剧情的勾画做了一个铺垫。如,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环境的暗示,通过水,声音、光线等,或某一个词语(如影片中用到的“船长”),让对象不知不觉中产生联想和回忆,从而再进一步导入催眠。
另外,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比较的高级催眠技术是:混乱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被催眠对象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发神经失衡,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绕过对象的意识评判区,从而导入催眠。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技术,如,影片中心理咨询室故意布置得非常怪异,无形中给予被催眠对象一些混乱;催眠师故意把怀表掉在地上,也是一种混乱;来访者任小妍怪异的心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混乱,突然去拨弄钟表指针,突然把水泼出来等都是一种混乱技术的应用,以及从其他咨询师传来的大量信息,也加强了这种混乱,所以,对象没有理由不进入催眠状态了。
当然,能把这种隐性催眠技术运用的如此娴熟,绝非等闲之辈所能及,我想,即使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还在世的话,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问题来了,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影片中那样的催眠?我的答案是,有可能。但前期必须做大量的铺垫工作,我不可能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做到这样的效果。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外一种心理技术技术,这就是“心锚”的建立。所谓“心锚”,就是人的内心某一心理状态或行与另外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间的锚定,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比如开车时看到红灯就不自觉的踩刹车,这就是一种“心锚”。影片中,被催眠对象,一看到有节律的“一,二,三”运动形式就会被催眠,如听到数数123,看烟头有节律的3次一熄一灭,三次晃动水杯,拨动三下钟表针等都能迅速地导入催眠状态,要实现这种简单的瞬间催眠,一般就需要“心锚”的建立,而建立这样的“心锚” 一般还得在催眠状态下,所以这样的“心锚”又称为“催眠后暗示”。
看完影片后,观众还可能有一个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某一天被不知不觉的被催眠、被控制,从而说出自己不愿说出的事情,作出自己不愿做的事。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能做到这样快速隐性催眠的催眠师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即使有,也早忙着去某个商业机构都赚大钱去了,恐怕也没有时间闲的蛋疼催眠你玩吧;其次,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强的,一旦有人要求你做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很快就能从催眠状态下次苏醒过来。
调查显示,很多普通大众对催眠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催眠可以控制人或者让人失去意识进入昏睡状态。因为催眠术早期多用于巫术和宗教等,让它蒙上了一层迷信和神秘的色彩,影片的播出,也可能让许多人加深了这种误解,所以普及和了解一下催眠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任何一种催眠状态在平常生活中都出现过,如在睡觉即将清醒或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身体无法动弹,出现‘鬼压床’的现象,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人在某个极度的悲伤或恐惧情绪状态下,眼前突然浮现某个人,就是一种正性幻觉;又如某小美女穿着超短裙去玩,回到家发现青一块,紫一块,什么时候碰的都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催眠麻醉状态;有时候时候拿着钥匙找钥匙,拿着电话找手机,或某个东西明明就在桌子上就是找不到,看不见,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一种负性幻觉;所以说催眠一点儿也不神奇。
最后再回答一个问题,催眠术可不可能被用于犯罪?答案是可能的!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催眠犯罪的案例,如着名的“海德堡事件”,所以不要轻易找不熟悉的催眠师进行催眠,进行催眠之前最好对催眠师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既有利于对催眠师产生信任更好地进入催眠状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今天电影催眠大师上映了,凑了个热闹,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电影的公映,以国产电影的水准,应该算得上一部‘好电影’了,悬疑+惊悚,不仔细推敲的话,应该是勉强达到了观众的期待值。同时,电影里运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论和催眠技术,并且做了艺术的夸张,相信一定让很多观众迷惑,怀疑,不解,让人感觉玄之又玄,虚之又虚。本文,笔者就根据所学的有限的催眠知识,免费给这部电影做一次答疑解惑,也尽自己的一份力解除电影对于催眠术的误导。解释过程尽量做到不剧透吧,免得被喷!
首先科普一下催眠的几个深度,最广泛接受的划分方法是将催眠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第一级催眠深度:小肌群受到暗示被操控,如暗示被催眠对象眼皮睁不开或嘴唇张不开,被催眠者受到暗示无法睁开,被催眠者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这阶段已经可以做到减肥、戒烟等心理治疗了。
第二级催眠深度:大的肌群受到暗示,如手臂无法抬起或无法落下。此时被催眠者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与催眠师的指令。
第三级催眠深度: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肌肉系统,产生数字阻滞。如无法从椅子上站起来,无法走路,无法说出某个数字,但并不是忘了那个数字,临床催眠师的大部分工作,一般在这前三个等级之内。
第四级催眠深度:开始有失忆现象,被催眠者可以遗忘掉自己的名字,地址,某个数字,并可以产生痛觉阻断,可以做一些手术,拔牙、开刀等。
第五级催眠深度:开始产生梦游状态,产生正性幻觉,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是真的看到,而不是想象出来的)。
第六级催眠深度:更新的梦游状态,可以产生负性幻觉,看不见,听不见,确实存在的事物或声音,如暗示被催眠者看不见别人的身体,只能看到头部,那么他就只能看到一个的头。
在影片《催眠大师》中到底达到那个深度,也有人在争议,有人说三级,有人说四级;我认为,至少达到了第五级催眠深度,甚至是第六级,因为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具体情节电影中会交待,此处不详细说的话要剧透),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想像的范畴了。但大多情节中出现的现象达到前三个等级就可以完成,如回忆起以前自己想不起来的事情,跟想象中的人进行对话交流(这在催眠治疗中十分常用,实质是跟自己的潜意识在交流)等,另外,演员在在催眠状态下的表现也符合催眠的状态,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产生的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等,说明剧组确实注意到了催眠状态下的细节,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
最意思是影片中使用的各种催眠技术,种类繁多,甚至可以作为了解催眠技术的一个入门教学了。
先说直接催眠法的技术,首先是眼睛凝视法,影片中使用的道具是怀表,用它的好处是让被催眠者不仅可以凝视重复的摆动,还可以听到单调重复的滴答声, 从而快速导入催眠。影片中的用的凝视法并不限于盯着看怀表,还包括催眠师的眼睛,烟头,笔尘(沈医生在试图催眠徐瑞宁时所用到的)等等,让观众感觉处处有催眠,防不胜防。
其次是联想法导入催眠的运用,通过让被催眠对象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进而引导他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这个想像的画面,既可以是对象凭空创造的一个形象或场景,也可以是过去记忆中的的一个场景,这种方法在影片中使用的次数也非常多,如果有兴趣,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也可以注意一下。
再次是反复加深技术,这种技术的做法就是不断引发被催眠对象唤醒,再不断地导入催眠,从而让对象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影片中徐峥和莫文蔚不断的互相催眠,又不断的唤醒,再不断的进入催眠……实质上确实使用了这种反复加深技术,不知道是剧情的需要,还是编剧越催眠技术的特意安排。这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一个技术,效果很好,在催眠中,把对象唤醒调整下身体的姿势,反馈一下感受,接着再导入催眠,可以避免被催眠对象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的肌肉疲劳。
然后再说一下间接催眠,这是影片中让观众感觉比较玄乎的地方,在影片中叫做清醒催眠,也有人叫做隐性催眠;就是让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交流谈话或者环境暗示,让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状态。整个影片框架也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搭建的,为了让观众了解这种催眠技术,影片还特意让主人公对这种理论做了一个讲解,给剧情的勾画做了一个铺垫。如,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环境的暗示,通过水,声音、光线等,或某一个词语(如影片中用到的“船长”),让对象不知不觉中产生联想和回忆,从而再进一步导入催眠。
另外,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比较的高级催眠技术是:混乱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被催眠对象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发神经失衡,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绕过对象的意识评判区,从而导入催眠。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技术,如,影片中心理咨询室故意布置得非常怪异,无形中给予被催眠对象一些混乱;催眠师故意把怀表掉在地上,也是一种混乱;来访者任小妍怪异的心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混乱,突然去拨弄钟表指针,突然把水泼出来等都是一种混乱技术的应用,以及从其他咨询师传来的大量信息,也加强了这种混乱,所以,对象没有理由不进入催眠状态了。
当然,能把这种隐性催眠技术运用的如此娴熟,绝非等闲之辈所能及,我想,即使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还在世的话,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问题来了,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影片中那样的催眠?我的答案是,有可能。但前期必须做大量的铺垫工作,我不可能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做到这样的效果。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外一种心理技术技术,这就是“心锚”的建立。所谓“心锚”,就是人的内心某一心理状态或行与另外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间的锚定,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比如开车时看到红灯就不自觉的踩刹车,这就是一种“心锚”。影片中,被催眠对象,一看到有节律的“一,二,三”运动形式就会被催眠,如听到数数123,看烟头有节律的3次一熄一灭,三次晃动水杯,拨动三下钟表针等都能迅速地导入催眠状态,要实现这种简单的瞬间催眠,一般就需要“心锚”的建立,而建立这样的“心锚” 一般还得在催眠状态下,所以这样的“心锚”又称为“催眠后暗示”。
看完影片后,观众还可能有一个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某一天被不知不觉的被催眠、被控制,从而说出自己不愿说出的事情,作出自己不愿做的事。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能做到这样快速隐性催眠的催眠师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即使有,也早忙着去某个商业机构都赚大钱去了,恐怕也没有时间闲的蛋疼催眠你玩吧;其次,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强的,一旦有人要求你做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很快就能从催眠状态下次苏醒过来。
调查显示,很多普通大众对催眠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催眠可以控制人或者让人失去意识进入昏睡状态。因为催眠术早期多用于巫术和宗教等,让它蒙上了一层迷信和神秘的色彩,影片的播出,也可能让许多人加深了这种误解,所以普及和了解一下催眠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任何一种催眠状态在平常生活中都出现过,如在睡觉即将清醒或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身体无法动弹,出现‘鬼压床’的现象,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人在某个极度的悲伤或恐惧情绪状态下,眼前突然浮现某个人,就是一种正性幻觉;又如某小美女穿着超短裙去玩,回到家发现青一块,紫一块,什么时候碰的都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催眠麻醉状态;有时候时候拿着钥匙找钥匙,拿着电话找手机,或某个东西明明就在桌子上就是找不到,看不见,这就是催眠状态下的一种负性幻觉;所以说催眠一点儿也不神奇。
最后再回答一个问题,催眠术可不可能被用于犯罪?答案是可能的!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催眠犯罪的案例,如着名的“海德堡事件”,所以不要轻易找不熟悉的催眠师进行催眠,进行催眠之前最好对催眠师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既有利于对催眠师产生信任更好地进入催眠状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