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却从( )的布局、( )的建筑以及收藏文物的( )三个方面,再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却从(圆明园)的布局、(圆明园)的建筑以及收藏文物的(多)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这样安排材料做用是(把圆明园的毁灭写出来有多么可惜)。
《圆明园的毁灭》作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扩展资料: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却从(圆明园)的布局、(圆明园)的建筑以及收藏文物的(多)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这样安排材料做用是(把圆明园的毁灭写出来有多么可惜)。
出自:《圆明园的毁灭》
作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被普遍认为既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据有关材料记载,1860年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2014-12-18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却从圆明园的布局圆明园的建筑以及收藏文物的多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这样安排材料,作用是可以把圆明园的毁灭写出来有多么可惜
2014-12-18
圆明园 圆明园 毁灭
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