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 1 ℃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g乙,溶液达到饱和.(2)t2℃时,...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 1 ℃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乙,溶液达到饱和.(2)t 2 ℃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t 1 ℃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
展开
展开全部
(1)10 (2)甲>乙 (3)升温(或增加溶剂) (4)冷却结晶 |
试题分析:(1)t 1 ℃时两条曲线相交于A点,说明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又由t 1 ℃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可得出t 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2)溶解度曲线在上方的物质溶解度大于曲线处在下方的物质; (3)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通行的方法是加水稀释;另外还可以改变温度来实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温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反之相反; (4)结晶提纯物质的方法分两种: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时通常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变化度影响较大时通常采取冷却结晶的方法. 解:(1)t 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所以50g水中溶解10g乙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故答:10; (2)t 2 ℃时,甲物质的曲线在乙物质曲线的上方,表明此时甲物质溶解度大于乙物质. 故答:甲大于乙; (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采取升温的方法即可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答:升温(或增加溶剂); (4)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爱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混有的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 故答:冷却结晶法. 点评: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