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模型各个参数的选取问题

前段时间您回答过我一个有关神经网络的问题,现在又有一些问题麻烦您帮忙解答一下。多谢了。我搭建了一个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一些数据的预测。在我使用少量样本(两位数)进行训练后... 前段时间您回答过我一个有关神经网络的问题,现在又有一些问题麻烦您帮忙解答一下。多谢了。

我搭建了一个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一些数据的预测。在我使用少量样本(两位数)进行训练后,预测结果大致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可为什当我的样本数量变多(五位数)以后,预测结果就那么正确了,预测到的结果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我没有使用动量因子。
我该如何去确定输入的 隐含层节点数,学习率,控制精度,最大循环次数。这些参量?
麻烦您帮忙解答一下。
展开
 我来答
meng2235
2015-04-09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85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3174万
展开全部
样本变量不需要那么多,因为神经网络的信息存储能力有限,过多的样本会造成一些有用的信息被丢弃。如果样本数量过多,应增加隐层节点数或隐层数目,才能增强学习能力。

一、隐层数
一般认为,增加隐层数可以降低网络误差(也有文献认为不一定能有效降低),提高精度,但也使网络复杂化,从而增加了网络的训练时间和出现“过拟合”的倾向。一般来讲应设计神经网络应优先考虑3层网络(即有1个隐层)。一般地,靠增加隐层节点数来获得较低的误差,其训练效果要比增加隐层数更容易实现。对于没有隐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线性或非线性(取决于输出层采用线性或非线性转换函数型式)回归模型。因此,一般认为,应将不含隐层的网络模型归入回归分析中,技术已很成熟,没有必要在神经网络理论中再讨论之。
二、隐层节点数
在BP 网络中,隐层节点数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不仅对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影响很大,而且是训练时出现“过拟合”的直接原因,但是目前理论上还没有一种科学的和普遍的确定方法。 目前多数文献中提出的确定隐层节点数的计算公式都是针对训练样本任意多的情况,而且多数是针对最不利的情况,一般工程实践中很难满足,不宜采用。事实上,各种计算公式得到的隐层节点数有时相差几倍甚至上百倍。为尽可能避免训练时出现“过拟合”现象,保证足够高的网络性能和泛化能力,确定隐层节点数的最基本原则是: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取尽可能紧凑的结构,即取尽可能少的隐层节点数。研究表明,隐层节点数不仅与输入/输出层的节点数有关,更与需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转换函数的型式以及样本数据的特性等因素有关。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