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低年级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帮助学生明确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要求
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答题。
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正确地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准确地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我要求学生每读一遍题,就在题的前边画一道,读完三遍,画出“△”。然后用单横线画出两个条件。分别注明①和②,用双横线画出问题,边画边小声读出条件和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还经常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了。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算法,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或减,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或除,我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练习。我把全班49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当拿出一道应用题时,就让小组讨论基本数量关系,每人说一遍,会的教不会的,以好带差。还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所想的那句话写下来。如分析了“做一个书包要用2尺布,有8尺布可以做几个书包?”后要写出“8尺里面有几个2尺?”分析了“大船有20只,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5倍,有小船多少只?”要写出“20只的5倍是多少只?”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须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较灵活题的能力
所谓灵活题,一种是语言结构与普通提问不同,如“小荣认识50个字,小光认识45个字,普通提问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如改为“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有的学生就不懂了。
另一种灵活题就是“逆向叙述题”,其叙述顺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学生对这种题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灵活题的能力,我帮助学生掌握几种理解题意的方法。
1.实物演示法
如,我常用一摞本子演示“发了→还剩→原有”的关系;或用一把粉笔演示“用了→还剩→原有”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借助实物演示来理解题意。
2.用改变说法理解较难懂的语句
如:上面说的“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懂它的意思,就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再如“食堂买来白菜、萝卜各7筐,”就是“白菜有7筐,”“萝卜也有7筐”。
3.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一年级时,我帮助学生学会看线段图。教二年级时,我就帮助他们学会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注明条件和问题,以此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题意
有的学生对“吃了→还剩→原有”等逆向叙述题不理解,我就举学生熟悉的事“你吃了3块糖,桌子上还剩4块糖,你原来有几块糖?”来帮助学生理解。
另外,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应用题的叙述进行想象。
如读了“育红小学有两排房子,其中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一共有几个教室?”之后,脑子里应当出现“两排房子,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的一幅图画,这样就可避免列成2+4+5的错误。又如读了“有人在车站上等车,车来了,上去10人,还有8人没上去,车站原来有多少人等车?”学生脑子里就应浮现出车站上等车及上车的情景。
(四)让学生经常进行判断和分析
我发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因个别词或巧合数字的干扰,选择了错误的算法。
如“学校买来粉笔54盒,每天用去6盒,几天用完?”个别学生抓住了“用去”这个词,就用减法解答。每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都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正确解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原题怎么改变,才用减法解答。
又如“缝纫组要做72套衣服,已经做了8套,再做多少套可以全部做完?”因为那一段时间常做除法,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见到72和8,马上列出72÷8的式子。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学生知道错了,我接着让学生说,这道题条件和问题怎么变一下,才用除法解答呢?
这样的判断和分析,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道应用题,都要坚持做到“读、找、想、算、答”五步。即一要准确地读三遍题;二要找出条件和问题;三要想好算法;四要正确地列式计算;五要答题。
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课上只要讲应用题,我自己都坚持按五步去做,给学生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正确地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准确地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我要求学生每读一遍题,就在题的前边画一道,读完三遍,画出“△”。然后用单横线画出两个条件。分别注明①和②,用双横线画出问题,边画边小声读出条件和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还经常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了。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算法,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或减,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或除,我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练习。我把全班49名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当拿出一道应用题时,就让小组讨论基本数量关系,每人说一遍,会的教不会的,以好带差。还要求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所想的那句话写下来。如分析了“做一个书包要用2尺布,有8尺布可以做几个书包?”后要写出“8尺里面有几个2尺?”分析了“大船有20只,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5倍,有小船多少只?”要写出“20只的5倍是多少只?”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知道在列式前必须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给学生审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较灵活题的能力
所谓灵活题,一种是语言结构与普通提问不同,如“小荣认识50个字,小光认识45个字,普通提问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如改为“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有的学生就不懂了。
另一种灵活题就是“逆向叙述题”,其叙述顺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学生对这种题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灵活题的能力,我帮助学生掌握几种理解题意的方法。
1.实物演示法
如,我常用一摞本子演示“发了→还剩→原有”的关系;或用一把粉笔演示“用了→还剩→原有”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借助实物演示来理解题意。
2.用改变说法理解较难懂的语句
如:上面说的“小光再认几个字就和小荣认的同样多?”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懂它的意思,就是“小光比小荣少认几个字?”再如“食堂买来白菜、萝卜各7筐,”就是“白菜有7筐,”“萝卜也有7筐”。
3.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一年级时,我帮助学生学会看线段图。教二年级时,我就帮助他们学会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注明条件和问题,以此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题意
有的学生对“吃了→还剩→原有”等逆向叙述题不理解,我就举学生熟悉的事“你吃了3块糖,桌子上还剩4块糖,你原来有几块糖?”来帮助学生理解。
另外,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应用题的叙述进行想象。
如读了“育红小学有两排房子,其中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一共有几个教室?”之后,脑子里应当出现“两排房子,一排有4个教室,另一排有5个教室”的一幅图画,这样就可避免列成2+4+5的错误。又如读了“有人在车站上等车,车来了,上去10人,还有8人没上去,车站原来有多少人等车?”学生脑子里就应浮现出车站上等车及上车的情景。
(四)让学生经常进行判断和分析
我发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因个别词或巧合数字的干扰,选择了错误的算法。
如“学校买来粉笔54盒,每天用去6盒,几天用完?”个别学生抓住了“用去”这个词,就用减法解答。每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都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正确解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原题怎么改变,才用减法解答。
又如“缝纫组要做72套衣服,已经做了8套,再做多少套可以全部做完?”因为那一段时间常做除法,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见到72和8,马上列出72÷8的式子。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学生知道错了,我接着让学生说,这道题条件和问题怎么变一下,才用除法解答呢?
这样的判断和分析,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