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展开全部
中国小说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说明,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 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中国古代说明,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 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参考资料: 百度
展开全部
首先,从文化学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显示出宏观论旨和对古典小说研究把握的新角度、新立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运用繁新的研究方法对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进行全新的观照,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流趋势。文化学的概念由德国学者皮格亨于1838年首次提出,主张建立专门学科进行文化研究;英国学者泰勒于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是文化科学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正式开辟了人类文明的又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但是西方文化学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大多是原始部落及原始文化。因此,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引进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了充分的证据和理由:即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析,从中探析文化的本体存在,以及文化生成之后的发育、发达、变异、衰落的运行轨迹。正如杨义先生所说:“世界上没有真空状态的文化运行。”它的运行和操作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媒介作为依托和载体,这种依托和载体除了历史典籍之外,剩下的就是古代文学作品;当然,古典小说就是其中之一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史论》不仅将文化学方法带进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并且,文化有着传承的生命过程,小说范式也会在不同的时代发生大幅度的实质性的转型,通过对小说创作历史的研究,渗透对中国文化传承的相关性研究,揭示中国文化在小说中的张力和表现。再加上论著的从点到面,再到发展脉络的网状构图的写作形式,为该书的论旨增添了厚度和底气,体现出作者学识渊博的一面。
其次,从叙事学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显示出该书对小说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审美观照。热拉尔·热奈特《叙述话语》列出五种重要的叙述分析门类,包括次序、延续、频率、心境和语态;兹韦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一书将话语手段分成三个部分,即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和叙事语式。以前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研究并没有涉及到上述叙事学的各个方面,足见研究领域的单调性和传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小说没有这些方面开发的潜能和优势,这在杨义的这本著作中就得到充分地体现: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的叙事方式、叙事谋略、叙事智慧、以及叙事的审美功能等都作了或宏观、或微观的阐述和解析,足以让中国小说叙事学大放异彩,让读者大开眼界。很难想象作者对每部涉及的小说作品的叙事形态所表现出的高度把握的智慧以及对小说叙事本身做出的审美妙悟,都体现出游刃有余的研究和著作的功力。
其次,从叙事学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显示出该书对小说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审美观照。热拉尔·热奈特《叙述话语》列出五种重要的叙述分析门类,包括次序、延续、频率、心境和语态;兹韦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一书将话语手段分成三个部分,即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和叙事语式。以前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研究并没有涉及到上述叙事学的各个方面,足见研究领域的单调性和传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小说没有这些方面开发的潜能和优势,这在杨义的这本著作中就得到充分地体现: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的叙事方式、叙事谋略、叙事智慧、以及叙事的审美功能等都作了或宏观、或微观的阐述和解析,足以让中国小说叙事学大放异彩,让读者大开眼界。很难想象作者对每部涉及的小说作品的叙事形态所表现出的高度把握的智慧以及对小说叙事本身做出的审美妙悟,都体现出游刃有余的研究和著作的功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讲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说
• 中国古代小说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二者相互影响,又各自成体系。文言小说自魏晋时代算起,绵延不断,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走完了它的历程。白话小说起步较晚,但从宋元时代开始,就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波澜起伏,到五四运动前后演变为中国现代小说,奔突喧腾,更富有强大生命力。
• 一、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三大社会因素
• 文学的发展,总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以下三个因素关系尤其密切:
• 1、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壮大。因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是由“说话”这种市民文艺发展而来的。
• 2、社会思想、文化的解放。当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比较严密、思想禁锢比较严重时,小说的发展就受到压制;当社会思想、文化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小说就比较繁荣。
• 3、印刷业的发展。小说 ,特别是长篇小说,动辄十万言,没有高度发达的印刷业,是不可能大量编撰和印行的。
• 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分期
• 1、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
•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先秦诗歌等,是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它们虽不是小说,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后来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多方面的准备。
• 2、成熟期(魏晋南北朝到唐)
• 魏晋时代是个动乱的年代,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各种异端思想得到了发展,老庄思想和外来佛教也日趋兴盛。于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志怪志人小说产生了,它们渐渐从野史杂传中分离出来,开始走向了独立的文学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但它们仍然没有最终摆脱依附历史著作的状态,作家还不是有意为小说,小说形式也比较简单。
•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高度繁荣,各类文学作品普遍繁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出现了我国文言小说的第一座高峰。这时期的小说形式主要是唐传奇。唐传奇的作家是有意为小说,自觉地进行想象和虚构,作品从记录神怪异闻,转向描写现实的社会人生;在艺术上篇幅加长了,描写细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成熟的短篇小说。
• 3、转变期(宋元)
• 宋代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出现了“说话”这种说唱文学形式。说话人的底本叫做“话本”,是这一时期小说的主要形式。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话本小说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小说的转变。
• 1)从文言小说向白话小说转变,白话小说成为古代小说的主流。
• 2)从单一的短篇小说向短、长篇并存的格局。并且由话本发展起来的章回体小说,成为我国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 3)民间艺人大量参加小说创作,并与专业作家相结合。
• 4)小说题材从描写文人生活,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描写,小手工业者、城市平民、妇女、小商人等成为作品的主人公。
• 5)小说由史传体向说唱体发展。宋元以前的小说主要接受史传文学的影响,从宋元时代起开始了说唱体小说的新阶段,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形式和风格都与说唱文学的特点密切相关。
• 标志着这个历史转变的是宋元短篇话本和在话本基本上发展起来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杰作虽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它的骨架却是在宋元时代形成的。严格地说,它们不是明初社会的产物,而是宋元时代市民文学的硕果。
• 4、繁荣期(明代)
• 明代中叶以后,从嘉靖、万历年间到明末,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代表作品是《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等白话短篇小说。
• 5、高峰期(清初到清中叶)
• 小说创作在康熙晚年到乾隆年间再次出现高峰。康熙年间,《聊斋志异》异峰突起,马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石碑,是清代小说繁荣的先声,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
• 6、演进期(1840年到1911年)
• 1840——1895甲午战争,兴盛公案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1895——1911,是近代小说时期,内容上反帝反封建,提倡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革命,艺术形式上接受了西方小说的影响。
•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
• 1、创作思想
• 关注社会现实,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塑造理想化人物,强调小说的社会教育作用。儒家文艺思想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史传文学树立完美的人物;说唱文学在强调娱乐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喻世”“警世”“醒世”,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按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的道德观念来塑造人物,通过“娱目”达到“醒心”。
• 2、作品题材
• 历史题材多,重大题材多,小说发展线索明晰,因袭继承现象严重。
• 3、人物塑造
• 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经历了从实录到虚构,从类型化人物到类型化典型,从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的发展过程。
• 4、结构方面
• 西方是先有长篇小说,后有短篇小说。而中国相反,先有短篇小说,后有长篇小说。因而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也不同于西方。主要表现为:
• 1)文言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基本上是人物传记的体例。一是受史传文学(特别是史记)的影响,二是说话艺术的特点所规定。
• 2)初期长篇小说如《三国》、《水浒》《西游》是线性结构,到了《金瓶梅》发展为网状结构。
• 3)都是第三人称写法,没有第一人称写法;主要是顺序写法,极少倒叙,插叙。这主要是受史传文学的影响。
• 5.语言方面
• 小说语言多姿多采,百花齐放。群众化、通俗化、口语化;精炼准确又丰赡多彩;典雅秀丽又活泼幽默;人物语言摹影传神,维妙维肖。原因:
• A文言小说精炼准确,白话小说生动活泼,相互影响学习;
• B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既有民间语言的丰富矿藏,又有文人语言锤炼加工
• C中国诗、文、词、曲以及历史著作,哲学著作在语言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小说语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二)造成中国古代小说迥异于西方小说的原因:
• 1、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互相融合与碰撞的政治伦理思想;
• 2、注重修历史和史传文学的影响
• 3、说唱文学的影响
• 4、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其它文艺形式的融合、渗透。
第二讲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
• 第一节 志怪传奇小说
• 中国古代的文言小说,主要分为志人与志怪传奇两类。其中,志怪传奇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主体。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中国古代的志怪传奇小说。
• 这里,我们以时间为顺序,主要讲志怪传奇小说发展线索。
• 一、先秦两汉是志怪小说的萌芽期和形成期
• 先秦史籍里载有大量的
• 神话传说 迷信故事 (不同于神话)
地理博物传说 寓言
它们不同程度地含有志怪小说的因素,但不能称之为小说,因为它们还是史书的附庸。
志怪小说形成于两汉之间,它的形成受《山海经》影响很大。《山海经》中关于远国异民和山川禽兽的奇思异想,对于富有开拓精神和好奇心的汉人颇具吸引力,对于它的模仿是志怪小说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明代的胡应麟称《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
现存汉代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理博物体的志怪小说,它们都是仿学《山海经》的作品,如《神异经》、《洞冥记》《十洲记》等。
另一类是野史杂传体小说,代表作有《汉武故事》、《列仙传》等。《汉武故事》形成于东汉,它以武帝为中心人物,以武帝求仙为主要情节,已具备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其中写武帝与西王母相会,也是典型的志怪小说笔法。
《列仙传》记述72神仙的事迹,这些仙人有些纯属虚构,有些是神仙化了的历史人物。其中的《萧史传》和《江妃二女传》是两个优美的人与神恋爱故事,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把人神爱情故事引入志怪小说,对后世同类题材的小说影响很大。
• 二、魏晋南北朝是志怪小说的鼎盛期
• 这一时期,志怪小说的发达表现为:
• (1)作家作品急剧增多。
• (2)这时期的志怪小说现实感与时代感大大增强,开始出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作品。
• (3)故事奇幻多姿,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提高。写仙凡相感、人鬼恋爱,死后复生、冥婚冥报,人兽异化等奇思异想的作品层出迭新。
• 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其内容如下:
• (1)反映社会黑暗与人民苦难:
• 《干将莫邪》
• 干将莫邪 楚王 赤 山中侠客
“三王冢”
• 《韩凭夫妇》
• 宋康王 韩凭 何氏 “相思树”
• (2)反映人民反抗的:
• 《李寄斩蛇》 李寄
• (3)歌颂爱情,表达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紫玉韩重》 夫差 紫玉 韩重
• 三、唐代是志怪小说的演变期
• 唐代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他们将六朝志怪小说,吸收史传文学、唐代变文俗讲及其它文学的丰富营养,演变为唐传奇。唐传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也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体制的定型。
唐传奇发展分期及概况:分三个时期。
1、初唐到盛唐,是由志怪到传奇的过渡时期。
代表作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族(上族下鸟)的《游仙窟》。
《古镜记》是现存最早的唐传奇作品,写古镜降妖。
《补江总白猿传》欧阳纥 猿精 欧阳询
《游仙窟》 张文成仙窟艳遇
2、中唐时期,是唐传奇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代表作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许尧佐的《柳氏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
3、晚唐时期,是唐传奇的演变与衰落期。代表作有:
袁郊的《红线传》
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薛调的《无双传》
• 唐代传奇内容:
• (1)赞颂自主爱情和婚姻
• 蒋防的《霍小玉传》 霍小玉 李益
• 白行简的《李娃传》 郑生 李娃
• 沈既济《任氏传》 野狐 郑生
• 裴铏《裴航》 裴航 云英
• (2)揭露封建政治的腐败
• 代表作是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 《枕中记》
• 主人公:卢生
• 《南柯太守传》
• 主人公 淳于棼
• (3)赞扬除暴安良的侠客——豪侠小说
• 杜光庭《虬髯客传》
• 越国公杨素 红拂 李靖 虬髯客 李世民
• 虬髯客本想干一番争王图霸世业,但当他看到李世民是“真命天子。
• 薛调《无双传》
• 古押衙 无双 王生
• 四、宋元是志怪传奇小说的萧条期
• 这时期的志怪传奇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很少,多数取材于历史,相当一部分是写隋炀帝和唐明皇的。
• 《迷楼记》《开河记》《杨太真外传》
• 五、明清是志怪传奇小说复兴、兴盛和终结期
• 明代前中期,出现了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桢的《剪灯余话》等传奇集。
• 明末,传奇小说复兴。这一时期的志怪传奇小说影响较大的是宋懋澄《负情侬传》和《珍珠衫》。
• 《负情侬传》写的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珍珠衫》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故事。此两篇《三言》都有故事。
清康熙年间出现的《聊斋志异》把志怪传奇小说推向高峰,风行一时。它是传奇体志怪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总结《聊斋志异》的创作特点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的出现刺激了笔记体志怪小说的繁荣。
纪昀从六朝志怪小说朴素的记事观念出发,认为《聊斋》是才子之笔,不应崇尚。他写的《阅微草堂笔记》,追踪晋宋志怪笔法,“尚质拙华”,记事简要,而且议论颇多。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在《聊斋志异》风行一时之后,能自创特色的志怪体笔记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在体制上属于笔记体小说,作者有意摹仿六朝志怪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对《聊斋》用传奇法以志怪的创作方法不以为然,作者说:“《聊斋》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媒木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见之?又所未解也。”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
• 一、话本小说
• 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种类是:话本小说。
• 话本小说:说话人的底本。
• 宋元时代,“说话”艺术勃兴。说话有四家数之分:小说、讲史、说经、说铁骑儿。
• 在“说话”四家数中,最为发达的是小说和讲史。
• 说话四家中讲史的底本为讲史话本,自元代始,讲史话本开始叫做平话。
• 话本小说的结构: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结构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
• 存有宋元话本的作品有:《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三言”。
• 《三言》是话本的总结。
• 二、拟话本小说
• 拟话本小说:明清时期由文人模拟话本的形式创作的文人案头小说。
• 《二拍》是拟话本的代表作。此外的拟话本小说还有陆人龙的《型世言》;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其它有《鼓掌绝尘》《石点头》《西湖二集》等。
第三讲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 我国的古代的长篇小说,相对于短篇小说来说,产生的时代较晚,它是在话本小说的影响下才逐渐形成的。根据小说的内容类型,参考产生的时代,中国的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侠义小说。
• 一、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
历史演义小说
• 宋元时代,“说话”艺术勃兴。在“说话”四家数中,最为发达的是小说和讲史。 目前流传下来的“讲史”话本有两种:
• 1、《新编五代史平话》,元末明初形成为历史演义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 2、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包括:
• 1)《武王伐纣平话》:《封社演义》的蓝本。
• 2)《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其前集已失,但明代的吴门啸客据之改编为《孙庞演义》。
• 3)《秦并六国平话》:又名《秦始皇传》
• 4)《前汉书平话》:又名《吕后斩韩信》
• 5)《三国志平话》,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三国演义》的是以《三国志平话》为基本框架,充分利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提供的史料,广泛吸收民间传说中的生动故事情节创作而成的。
• 历史演义小说的分类 :
• 1、基本演义史书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等。
• 2、“七实三虚”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 3、时事小说:主要在明末清初,又细分为三类:
• 1)反映客魏阉党的《警世阴阳梦》《梼杌闲评》;
• 2)反映辽东战事的《近报丛谭平虏传》(袁崇焕事)、《辽海丹忠录》(毛文龙事)
• 3)有关李自成起义的《新编剿闯通俗小说》《定鼎奇闻》《铁冠图演义》
• 二、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 (一)英雄传奇小说的分类 :
• 1、表现草莽英雄的:《水浒传》 《水浒后传》等
• 2、表现民族英雄的:《杨家将》《说岳全传》等
• 3、写帝王发迹变泰的:《飞龙全传》《英烈传》等。
• (二)《水浒传》
• 1、施耐庵以前的水浒故事:龚开的《三十六人画赞》第一次完整记录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与绰号;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第一次为我们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 2、《水浒传》的续书主要有:《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
• 三、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
• (一)神魔小说的分类
• 1、由说经故事演化而成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等。
• 2、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的神魔小说:最著名的为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其它还有《女仙外史》《希夷梦》《归莲梦》等。
• 3、由民间故事演化成的神魔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南海观音出身传》;《牛郎织女传》、《雷峰塔奇传》等。
• (二)《西游记》
• 1、吴承恩以前的《西游记》故事:由玄奘口述,由门徒辩机辑录而成《大唐西域记》;玄奘弟子慧立、彦琮为歌颂师父的取经功绩写成文学传记《慈恩三藏法师传》;唐末又出现了《独异志》《大唐新语》等记载玄奘取经神奇故事的笔记小说;唐五代寺院俗讲中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完成了玄奘取经由历史故事向文学故事的转变。宋元时期的《西游记平话》己成为《西游记》的雏形,孙行者也成为主要小说人物,成为《西游记》发展的转折点。元代戏曲中也有大量的“西游记”戏,如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
• 2、《西游记》的续书:《西游补》《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天女散花》。
• 四、人情小说:
• 这类小说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分类及代表作:
• 1、家庭小说。《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歧路灯》。2、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金云翘传》。才子佳人小说是连结《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链环。3、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4、狭邪小说:主要是清末的《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5、儿女英雄小说:《儿女英雄传》。
• 人情小说的出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转变。
• 1、从写历史转为写现实。2、从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魔鬼怪转为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3、从写英雄品格到写广阔的人性。4、从写外部生活到写内心世界。5、从民间创作到文人创作。6、从以男性为中心向以女性为中心转化。7、开始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 五、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
• 根据不同的创作特色,讽刺小说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魔幻化的讽刺小说,包括《斩鬼传》(刘璋著,又名《第九才子书斩鬼传》)、《何典》(张南庄著,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常言道》(落魄道人著,又名《子母钱》)
• 第二类,写实性的讽刺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它继承我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远承《史记》《汉书》的春秋笔法,近把《金瓶梅》开拓的现实主义暴露倾向上升到对社会黑暗社会的自觉、严肃的反思与批判。小说在进行讽刺时,并不标新立异,而是在“最平实而为万目所共见者”中选取典型事例予以真实的描绘。
• 第三类,讽喻式的讽刺小说:李汝珍的《镜花缘》。这类小说既有《斩鬼传》等小说虚构的特征,即把现实幻化为一些具有抽象意义和讽刺意味的国家,然后对这些国人进行夸张的、漫画化的描写,从而幽默地嘲讽了咱种丑陋世态,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讽喻意味;同时,又有一些《儒林外史》中“直书其事,不加断语”的写实笔法,因此便冲淡了因写实而透露出来的悲剧色彩。
• 六、公案侠义小说
• 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独立发展的两个流派,但到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合流成为公案侠义小说,尔后又分为二支。公案小说逐渐衰落,而侠义小说在清代末年大为兴盛,发展为武侠小说,到了20世纪20—40年代又掀起高潮,不肖生、赵焕章、顾明道、李寿民(还珠楼主人)、白羽等人的武侠小说盛行一时;五、六十年代,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蔚为大观,金庸、梁羽生、古龙三大家影响最大,是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 1.公案小说:是以清官断案折狱为主,歌颂刚正不阿、清明廉洁、执法如山、为民伸冤的清官小说。宋元话本有“说公案”一类,其《错斩崔宁》、《合同文字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贴和尚》就是著名的公案小说。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公案小说,主要有《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演义》《龙图公案》《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等。清代中叶以后,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合流,产生了《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续书《小五义》《续小五义》、《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作品,以后,尚有《李公案》(李秉衡)、《刘公案》(刘庸)、《于公案》(于成龙)。民国以后,公案小说逐渐消亡。
• 2.侠义小说:是以豪侠仗义行侠为主,歌颂重义尚武、扶危济困的侠客的小说。《史记》中的《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可视为武侠小说的滥觞。在汉魏六朝小说中,《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试剑》,《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李寄斩蛇》,《世说新语》中的《周处》是武侠小说的雏型。唐代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侠义小说,如,《红线》《虬髯客传》《昆仑奴》《聂隐娘》等。
• 白话小说中的侠义小说,最早的是宋元话本中的“朴刀杆棒”和部分公案类作品中的小说,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杨温拦路虎传》等。明代侠义小说并不发达,《水浒传》《杨家将》等作品含有侠义成分;《争春园》(嘉庆年间,又名《剑侠奇中奇》)带有强烈的神仙味道。清代中叶,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侠义小说《绿牡丹》,勘称长篇侠义小说的先声;《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开始侠义与公案的合流。光绪年间之后,产生了《永庆升平》《圣朝鼎盛万年清》《七剑十三侠》《七剑十八侠》《仙侠五花剑》等。
• 中国古代小说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二者相互影响,又各自成体系。文言小说自魏晋时代算起,绵延不断,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走完了它的历程。白话小说起步较晚,但从宋元时代开始,就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波澜起伏,到五四运动前后演变为中国现代小说,奔突喧腾,更富有强大生命力。
• 一、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三大社会因素
• 文学的发展,总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以下三个因素关系尤其密切:
• 1、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壮大。因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是由“说话”这种市民文艺发展而来的。
• 2、社会思想、文化的解放。当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比较严密、思想禁锢比较严重时,小说的发展就受到压制;当社会思想、文化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小说就比较繁荣。
• 3、印刷业的发展。小说 ,特别是长篇小说,动辄十万言,没有高度发达的印刷业,是不可能大量编撰和印行的。
• 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分期
• 1、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
•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先秦诗歌等,是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它们虽不是小说,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后来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多方面的准备。
• 2、成熟期(魏晋南北朝到唐)
• 魏晋时代是个动乱的年代,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各种异端思想得到了发展,老庄思想和外来佛教也日趋兴盛。于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志怪志人小说产生了,它们渐渐从野史杂传中分离出来,开始走向了独立的文学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但它们仍然没有最终摆脱依附历史著作的状态,作家还不是有意为小说,小说形式也比较简单。
•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高度繁荣,各类文学作品普遍繁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出现了我国文言小说的第一座高峰。这时期的小说形式主要是唐传奇。唐传奇的作家是有意为小说,自觉地进行想象和虚构,作品从记录神怪异闻,转向描写现实的社会人生;在艺术上篇幅加长了,描写细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成熟的短篇小说。
• 3、转变期(宋元)
• 宋代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出现了“说话”这种说唱文学形式。说话人的底本叫做“话本”,是这一时期小说的主要形式。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话本小说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小说的转变。
• 1)从文言小说向白话小说转变,白话小说成为古代小说的主流。
• 2)从单一的短篇小说向短、长篇并存的格局。并且由话本发展起来的章回体小说,成为我国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 3)民间艺人大量参加小说创作,并与专业作家相结合。
• 4)小说题材从描写文人生活,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描写,小手工业者、城市平民、妇女、小商人等成为作品的主人公。
• 5)小说由史传体向说唱体发展。宋元以前的小说主要接受史传文学的影响,从宋元时代起开始了说唱体小说的新阶段,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形式和风格都与说唱文学的特点密切相关。
• 标志着这个历史转变的是宋元短篇话本和在话本基本上发展起来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杰作虽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它的骨架却是在宋元时代形成的。严格地说,它们不是明初社会的产物,而是宋元时代市民文学的硕果。
• 4、繁荣期(明代)
• 明代中叶以后,从嘉靖、万历年间到明末,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代表作品是《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等白话短篇小说。
• 5、高峰期(清初到清中叶)
• 小说创作在康熙晚年到乾隆年间再次出现高峰。康熙年间,《聊斋志异》异峰突起,马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石碑,是清代小说繁荣的先声,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
• 6、演进期(1840年到1911年)
• 1840——1895甲午战争,兴盛公案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1895——1911,是近代小说时期,内容上反帝反封建,提倡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革命,艺术形式上接受了西方小说的影响。
•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
• 1、创作思想
• 关注社会现实,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塑造理想化人物,强调小说的社会教育作用。儒家文艺思想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史传文学树立完美的人物;说唱文学在强调娱乐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喻世”“警世”“醒世”,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按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的道德观念来塑造人物,通过“娱目”达到“醒心”。
• 2、作品题材
• 历史题材多,重大题材多,小说发展线索明晰,因袭继承现象严重。
• 3、人物塑造
• 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经历了从实录到虚构,从类型化人物到类型化典型,从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的发展过程。
• 4、结构方面
• 西方是先有长篇小说,后有短篇小说。而中国相反,先有短篇小说,后有长篇小说。因而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也不同于西方。主要表现为:
• 1)文言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基本上是人物传记的体例。一是受史传文学(特别是史记)的影响,二是说话艺术的特点所规定。
• 2)初期长篇小说如《三国》、《水浒》《西游》是线性结构,到了《金瓶梅》发展为网状结构。
• 3)都是第三人称写法,没有第一人称写法;主要是顺序写法,极少倒叙,插叙。这主要是受史传文学的影响。
• 5.语言方面
• 小说语言多姿多采,百花齐放。群众化、通俗化、口语化;精炼准确又丰赡多彩;典雅秀丽又活泼幽默;人物语言摹影传神,维妙维肖。原因:
• A文言小说精炼准确,白话小说生动活泼,相互影响学习;
• B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既有民间语言的丰富矿藏,又有文人语言锤炼加工
• C中国诗、文、词、曲以及历史著作,哲学著作在语言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小说语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二)造成中国古代小说迥异于西方小说的原因:
• 1、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互相融合与碰撞的政治伦理思想;
• 2、注重修历史和史传文学的影响
• 3、说唱文学的影响
• 4、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其它文艺形式的融合、渗透。
第二讲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
• 第一节 志怪传奇小说
• 中国古代的文言小说,主要分为志人与志怪传奇两类。其中,志怪传奇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主体。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中国古代的志怪传奇小说。
• 这里,我们以时间为顺序,主要讲志怪传奇小说发展线索。
• 一、先秦两汉是志怪小说的萌芽期和形成期
• 先秦史籍里载有大量的
• 神话传说 迷信故事 (不同于神话)
地理博物传说 寓言
它们不同程度地含有志怪小说的因素,但不能称之为小说,因为它们还是史书的附庸。
志怪小说形成于两汉之间,它的形成受《山海经》影响很大。《山海经》中关于远国异民和山川禽兽的奇思异想,对于富有开拓精神和好奇心的汉人颇具吸引力,对于它的模仿是志怪小说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明代的胡应麟称《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
现存汉代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理博物体的志怪小说,它们都是仿学《山海经》的作品,如《神异经》、《洞冥记》《十洲记》等。
另一类是野史杂传体小说,代表作有《汉武故事》、《列仙传》等。《汉武故事》形成于东汉,它以武帝为中心人物,以武帝求仙为主要情节,已具备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其中写武帝与西王母相会,也是典型的志怪小说笔法。
《列仙传》记述72神仙的事迹,这些仙人有些纯属虚构,有些是神仙化了的历史人物。其中的《萧史传》和《江妃二女传》是两个优美的人与神恋爱故事,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把人神爱情故事引入志怪小说,对后世同类题材的小说影响很大。
• 二、魏晋南北朝是志怪小说的鼎盛期
• 这一时期,志怪小说的发达表现为:
• (1)作家作品急剧增多。
• (2)这时期的志怪小说现实感与时代感大大增强,开始出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作品。
• (3)故事奇幻多姿,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提高。写仙凡相感、人鬼恋爱,死后复生、冥婚冥报,人兽异化等奇思异想的作品层出迭新。
• 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其内容如下:
• (1)反映社会黑暗与人民苦难:
• 《干将莫邪》
• 干将莫邪 楚王 赤 山中侠客
“三王冢”
• 《韩凭夫妇》
• 宋康王 韩凭 何氏 “相思树”
• (2)反映人民反抗的:
• 《李寄斩蛇》 李寄
• (3)歌颂爱情,表达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紫玉韩重》 夫差 紫玉 韩重
• 三、唐代是志怪小说的演变期
• 唐代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他们将六朝志怪小说,吸收史传文学、唐代变文俗讲及其它文学的丰富营养,演变为唐传奇。唐传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也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体制的定型。
唐传奇发展分期及概况:分三个时期。
1、初唐到盛唐,是由志怪到传奇的过渡时期。
代表作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族(上族下鸟)的《游仙窟》。
《古镜记》是现存最早的唐传奇作品,写古镜降妖。
《补江总白猿传》欧阳纥 猿精 欧阳询
《游仙窟》 张文成仙窟艳遇
2、中唐时期,是唐传奇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代表作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许尧佐的《柳氏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
3、晚唐时期,是唐传奇的演变与衰落期。代表作有:
袁郊的《红线传》
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薛调的《无双传》
• 唐代传奇内容:
• (1)赞颂自主爱情和婚姻
• 蒋防的《霍小玉传》 霍小玉 李益
• 白行简的《李娃传》 郑生 李娃
• 沈既济《任氏传》 野狐 郑生
• 裴铏《裴航》 裴航 云英
• (2)揭露封建政治的腐败
• 代表作是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 《枕中记》
• 主人公:卢生
• 《南柯太守传》
• 主人公 淳于棼
• (3)赞扬除暴安良的侠客——豪侠小说
• 杜光庭《虬髯客传》
• 越国公杨素 红拂 李靖 虬髯客 李世民
• 虬髯客本想干一番争王图霸世业,但当他看到李世民是“真命天子。
• 薛调《无双传》
• 古押衙 无双 王生
• 四、宋元是志怪传奇小说的萧条期
• 这时期的志怪传奇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很少,多数取材于历史,相当一部分是写隋炀帝和唐明皇的。
• 《迷楼记》《开河记》《杨太真外传》
• 五、明清是志怪传奇小说复兴、兴盛和终结期
• 明代前中期,出现了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桢的《剪灯余话》等传奇集。
• 明末,传奇小说复兴。这一时期的志怪传奇小说影响较大的是宋懋澄《负情侬传》和《珍珠衫》。
• 《负情侬传》写的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珍珠衫》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故事。此两篇《三言》都有故事。
清康熙年间出现的《聊斋志异》把志怪传奇小说推向高峰,风行一时。它是传奇体志怪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总结《聊斋志异》的创作特点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的出现刺激了笔记体志怪小说的繁荣。
纪昀从六朝志怪小说朴素的记事观念出发,认为《聊斋》是才子之笔,不应崇尚。他写的《阅微草堂笔记》,追踪晋宋志怪笔法,“尚质拙华”,记事简要,而且议论颇多。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在《聊斋志异》风行一时之后,能自创特色的志怪体笔记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在体制上属于笔记体小说,作者有意摹仿六朝志怪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对《聊斋》用传奇法以志怪的创作方法不以为然,作者说:“《聊斋》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媒木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见之?又所未解也。”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
• 一、话本小说
• 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种类是:话本小说。
• 话本小说:说话人的底本。
• 宋元时代,“说话”艺术勃兴。说话有四家数之分:小说、讲史、说经、说铁骑儿。
• 在“说话”四家数中,最为发达的是小说和讲史。
• 说话四家中讲史的底本为讲史话本,自元代始,讲史话本开始叫做平话。
• 话本小说的结构: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结构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
• 存有宋元话本的作品有:《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三言”。
• 《三言》是话本的总结。
• 二、拟话本小说
• 拟话本小说:明清时期由文人模拟话本的形式创作的文人案头小说。
• 《二拍》是拟话本的代表作。此外的拟话本小说还有陆人龙的《型世言》;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其它有《鼓掌绝尘》《石点头》《西湖二集》等。
第三讲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 我国的古代的长篇小说,相对于短篇小说来说,产生的时代较晚,它是在话本小说的影响下才逐渐形成的。根据小说的内容类型,参考产生的时代,中国的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侠义小说。
• 一、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
历史演义小说
• 宋元时代,“说话”艺术勃兴。在“说话”四家数中,最为发达的是小说和讲史。 目前流传下来的“讲史”话本有两种:
• 1、《新编五代史平话》,元末明初形成为历史演义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 2、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包括:
• 1)《武王伐纣平话》:《封社演义》的蓝本。
• 2)《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其前集已失,但明代的吴门啸客据之改编为《孙庞演义》。
• 3)《秦并六国平话》:又名《秦始皇传》
• 4)《前汉书平话》:又名《吕后斩韩信》
• 5)《三国志平话》,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三国演义》的是以《三国志平话》为基本框架,充分利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提供的史料,广泛吸收民间传说中的生动故事情节创作而成的。
• 历史演义小说的分类 :
• 1、基本演义史书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等。
• 2、“七实三虚”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 3、时事小说:主要在明末清初,又细分为三类:
• 1)反映客魏阉党的《警世阴阳梦》《梼杌闲评》;
• 2)反映辽东战事的《近报丛谭平虏传》(袁崇焕事)、《辽海丹忠录》(毛文龙事)
• 3)有关李自成起义的《新编剿闯通俗小说》《定鼎奇闻》《铁冠图演义》
• 二、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 (一)英雄传奇小说的分类 :
• 1、表现草莽英雄的:《水浒传》 《水浒后传》等
• 2、表现民族英雄的:《杨家将》《说岳全传》等
• 3、写帝王发迹变泰的:《飞龙全传》《英烈传》等。
• (二)《水浒传》
• 1、施耐庵以前的水浒故事:龚开的《三十六人画赞》第一次完整记录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与绰号;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第一次为我们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 2、《水浒传》的续书主要有:《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
• 三、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
• (一)神魔小说的分类
• 1、由说经故事演化而成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等。
• 2、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的神魔小说:最著名的为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其它还有《女仙外史》《希夷梦》《归莲梦》等。
• 3、由民间故事演化成的神魔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南海观音出身传》;《牛郎织女传》、《雷峰塔奇传》等。
• (二)《西游记》
• 1、吴承恩以前的《西游记》故事:由玄奘口述,由门徒辩机辑录而成《大唐西域记》;玄奘弟子慧立、彦琮为歌颂师父的取经功绩写成文学传记《慈恩三藏法师传》;唐末又出现了《独异志》《大唐新语》等记载玄奘取经神奇故事的笔记小说;唐五代寺院俗讲中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完成了玄奘取经由历史故事向文学故事的转变。宋元时期的《西游记平话》己成为《西游记》的雏形,孙行者也成为主要小说人物,成为《西游记》发展的转折点。元代戏曲中也有大量的“西游记”戏,如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
• 2、《西游记》的续书:《西游补》《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天女散花》。
• 四、人情小说:
• 这类小说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分类及代表作:
• 1、家庭小说。《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歧路灯》。2、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金云翘传》。才子佳人小说是连结《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链环。3、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4、狭邪小说:主要是清末的《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5、儿女英雄小说:《儿女英雄传》。
• 人情小说的出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转变。
• 1、从写历史转为写现实。2、从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魔鬼怪转为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3、从写英雄品格到写广阔的人性。4、从写外部生活到写内心世界。5、从民间创作到文人创作。6、从以男性为中心向以女性为中心转化。7、开始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 五、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
• 根据不同的创作特色,讽刺小说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魔幻化的讽刺小说,包括《斩鬼传》(刘璋著,又名《第九才子书斩鬼传》)、《何典》(张南庄著,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常言道》(落魄道人著,又名《子母钱》)
• 第二类,写实性的讽刺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它继承我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远承《史记》《汉书》的春秋笔法,近把《金瓶梅》开拓的现实主义暴露倾向上升到对社会黑暗社会的自觉、严肃的反思与批判。小说在进行讽刺时,并不标新立异,而是在“最平实而为万目所共见者”中选取典型事例予以真实的描绘。
• 第三类,讽喻式的讽刺小说:李汝珍的《镜花缘》。这类小说既有《斩鬼传》等小说虚构的特征,即把现实幻化为一些具有抽象意义和讽刺意味的国家,然后对这些国人进行夸张的、漫画化的描写,从而幽默地嘲讽了咱种丑陋世态,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讽喻意味;同时,又有一些《儒林外史》中“直书其事,不加断语”的写实笔法,因此便冲淡了因写实而透露出来的悲剧色彩。
• 六、公案侠义小说
• 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独立发展的两个流派,但到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合流成为公案侠义小说,尔后又分为二支。公案小说逐渐衰落,而侠义小说在清代末年大为兴盛,发展为武侠小说,到了20世纪20—40年代又掀起高潮,不肖生、赵焕章、顾明道、李寿民(还珠楼主人)、白羽等人的武侠小说盛行一时;五、六十年代,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蔚为大观,金庸、梁羽生、古龙三大家影响最大,是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 1.公案小说:是以清官断案折狱为主,歌颂刚正不阿、清明廉洁、执法如山、为民伸冤的清官小说。宋元话本有“说公案”一类,其《错斩崔宁》、《合同文字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贴和尚》就是著名的公案小说。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公案小说,主要有《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演义》《龙图公案》《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等。清代中叶以后,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合流,产生了《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续书《小五义》《续小五义》、《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作品,以后,尚有《李公案》(李秉衡)、《刘公案》(刘庸)、《于公案》(于成龙)。民国以后,公案小说逐渐消亡。
• 2.侠义小说:是以豪侠仗义行侠为主,歌颂重义尚武、扶危济困的侠客的小说。《史记》中的《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可视为武侠小说的滥觞。在汉魏六朝小说中,《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试剑》,《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李寄斩蛇》,《世说新语》中的《周处》是武侠小说的雏型。唐代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侠义小说,如,《红线》《虬髯客传》《昆仑奴》《聂隐娘》等。
• 白话小说中的侠义小说,最早的是宋元话本中的“朴刀杆棒”和部分公案类作品中的小说,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杨温拦路虎传》等。明代侠义小说并不发达,《水浒传》《杨家将》等作品含有侠义成分;《争春园》(嘉庆年间,又名《剑侠奇中奇》)带有强烈的神仙味道。清代中叶,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侠义小说《绿牡丹》,勘称长篇侠义小说的先声;《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开始侠义与公案的合流。光绪年间之后,产生了《永庆升平》《圣朝鼎盛万年清》《七剑十三侠》《七剑十八侠》《仙侠五花剑》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不晓得神话算不算-
-)
上古的神话
先秦的山海经(部分内容)
先秦的寓言
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
唐传奇
宋元的“话本”
明初的“拟话本”
明清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
上古的神话
先秦的山海经(部分内容)
先秦的寓言
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
唐传奇
宋元的“话本”
明初的“拟话本”
明清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